03.05 山西夏縣境內,有一個名叫“爨”的村莊,它有什麼來歷嗎?

Emzie


“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燒。”這就是“爨”字。“爨”,讀作cuàn。它的主要義項有兩個,一是“炊爨”,一是“姓氏”。在山西夏縣境內,就有這樣一個名字叫“爨”的村莊。那麼它有什麼來歷呢?

關於“爨村”村名的來歷,有兩種不同說法。

一種是“炊爨”。據傳說,當年韓信攻打魏都安邑(今夏縣禹王城,距爨村十二公里),在這一帶屯兵。因此當地留下了許多與齊王韓信有關的地名。當年駐軍的村莊都稱“韓王村”,為示區別,分別呼作“陳家韓王”“喬家韓王”“樊家韓王”“雙廟韓王”“上鋪韓王”“雙城韓王”等等。還有的以“師”命名,呼做“上師”“南師”“師馮”。至於“爨村”,則是因為駐紮火頭軍,是炊爨之所而得名。

一種是“姓氏”。認為爨村得名可能與魏國大將爨襄有關。《戰國策·魏策》載,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王賞巴寧、爨襄良田各十萬。這位爨襄,被認為是“古籍中有記載的爨姓第一人”。因為這裡屬爨襄食邑,故有“爨村”或“爨鄉”之名,亦有爨姓人家。今天爨村早已沒有了爨姓,而在與夏縣毗鄰的平陸縣大山裡,後南吳村、石穴村等卻有幾戶爨姓人家悄然存在,而且附近還有一個“爨坡村”。這裡的爨姓有可能是從幾十裡外的夏縣遷來的,他們或許就是爨村人的後裔。


太原晚報


在山西有個叫爨的地方,是個村子,它在中條山下,山西夏縣境內,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它在魏國的故都安邑城附近。關於它的來歷,還真有不同的說法與故事呢!

史書記載在秦末楚漢戰爭時,項籍立魏國貴族魏豹為西魏王,王河東郡,都安邑。漢王二年,魏豹降漢,不久又叛漢歸楚,劉邦派酈食其遊說不聽,遂命韓信率兵攻魏,魏豹盛兵塞臨晉,杜絕關河通道,韓信採用疑兵之計,佯裝陳船欲渡臨晉,暗中伏兵,從夏陽用木罌渡河,一舉擊滅魏軍,俘獲了魏豹。當地人傳說,韓信攻打魏都安邑,也就是現在的爨村12公里,便留下了與戰爭有關的地名。爨村是因為駐紮火頭軍炊爨之所而得名。爨村村東的一大片耕地就是當時漢軍演武練兵的場所。

還有一種說法,爨村得名是與一位魏國大將爨襄有關,魏惠王九年,公叔座為魏將,與韓、趙戰於澮北,擒獲韓國大將樂祚。魏王大悅,要以百萬良田賞賜公叔座,他謝辭說,這都是大將巴寧與爨襄的功勞。於是,魏王就賞賜巴寧與爨襄良田各十萬。這位爨襄被後世認作爨姓第一人,他是安邑人,當地有爨村、爨鄉之名多與爨襄有關。

爨村這個地方,從秦開始,到現在一直承載著中國歷史,豐富發展中國文化,此地不僅記載了秦漢史,還形成了中國民族史上一個重要部族、民系。增添了中國族譜學中新的姓氏,爨村地名本身,也蘊含著豐厚的文化意義。這個村莊,古樸而鮮活,它固執有禮,又帶著一份安逸,守候在大山之中。


a夢美兒


“爨”讀作cuàn,是中國一個稀少的姓氏。相信這個村子以前有很多人姓“爨”,才叫這個名字吧。

爨姓雖然稀少,但在書法史上特別有名。有兩塊著名的碑是以“爨”為名的,被稱為“二爨碑”,分別是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是很多書法大家學習的範本。

爨寶子碑:


爨龍顏碑:


夢露居士


成年以後,我幾乎天天接觸這個爨字。因為我當年就工作在爨鄉。至於山西夏縣境內有一個名叫“爨”的村莊,村口照壁上面大大地寫著一個爨字,則是第一次聽說並看見照片。


前幾年,有一個著名的小村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就是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古往今來,許多北京土著居民自稱來自山西省的大槐樹底下。既然如此,兩地都有一個叫爨的村莊,村口照壁上面同樣大大地寫著一個爨字,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人們根據《新華字典》解釋說,爨有幾個意思;一是生火做飯。二是灶。三是姓。我以為爨的含義是多方面的。

第一,爨是一種或幾種民族的古稱。我國人口數量排第六的彝族,有許多種稱呼,其中就有一種稱呼是爨,或者叫爨蠻。古代的東爨烏蠻和西爨白蠻,後來就發展演變成現今的彝族和白族。另外,哈尼等少數民族也曾經稱為爨蠻。

第二,爨是古代一片遼闊的封疆。東漢末年,有一個地理實體叫做南中地區,包括現在的雲南省和四川、貴州的一部分,這是是蜀國的大後方。南中地區轄牂柯,越雋,朱提,建寧,永昌,雲南,興古七郡。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及以後,這裡就是叫爨鄉或者叫爨地。其中貴州和雲南東部的個別地方叫東爨,雲南大部叫西爨。這片地方唐代建立了南詔國,宋代建立了大理國。

第三,爨是古代雲南的一個大姓。南詔以前,爨姓和霍、孟、雍一道成為雲南最顯赫的家族姓氏。南北朝時期,爨姓實際統治了整個南中地區,而且世襲罔替。有學者在研究爨姓是漢化的彝族,還是彝化的漢族,愚以為民族融合是必然趨勢,不可能量化清楚的。傳說中的爨氏後人填報的民族是漢族。

第四,爨是一種政治軍事力量。唐宋時期,雲南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叫做三十七部,有時又叫做三十七爨部,三十七蠻部。大理國就是在他們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大理國為了推翻大義寧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至少與他們舉行過三次會盟。

第五,爨是一種書體。這種書體由國務院1961年公佈的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編號為126號,坐落在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的【爨寶子碑】和編號為127號,坐落在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的【爨龍顏碑】保留了下來。兩種書體別具一格,被譽為隸楷極則。

山西夏縣境內叫“爨”的村莊,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會不會和古代南中地區的爨文化有某種聯繫呢?


十一老爹


爨姓源自雲南曲靖,曲靖有大小爨文化,大爨位於曲靖市陸良薛官堡,小爨位於曲靖麒麟區。


南蠻洋芋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老師教我們這個字。說是大火燒鍋,水都cuan了(1980年)。這幾年通過網絡,才知道上面的興的頭不是鍋,是多人舉鼎……我名字就是興。所以才有趣去查一下的。


欣賞作者尊重讀音012


長見識,這個字壓根不認識,經指才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