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聯想因為兩年前的一個“投票門”事件把聯想整個集團被網友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一次次的傳播中更多的網友是根據別人得出的結論進行分析的;各種說法都有,有的說華為的方案因為一票之差被高通戰敗,而聯想和旗下的摩托羅拉卻把票投給了高通;這在國內網友看來聯想就是關鍵少數,作為中國企業不支持中國企業的方案還有天理?總之說啥的都有。但可以肯定許多網友都沒看過確定5G標準的會議的記錄原文,也就是這個會議記錄最能證明聯想到底在會議上做了什麼被這樣口誅筆伐。3GPP每次的會議記錄都是上傳官網的,是可以公開下載的,雖然會議記錄是英文,但是藉助翻譯工具還是可以理解大概意思的。要搞清楚這回事就需要扒拉3GPP的相關會議記錄。

其實關於聯想這次“投票門”事件,在確立5G標準的86次、86bis次和87次這三次會議基本就可以講清聯想到底在會議上支持了誰,反對了誰,又對最終的結果產生了什麼影響?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上表中紅框圈出來的就是這三次會議;

在86次會議記錄中,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這次會議並沒有確定用誰家的方案,因為在設置投票項的時候是以LDPC、Polar、Turbo這三種獨佔的形式存在,要支持誰只能全部支持誰。

支持LDPC(高通)方案的企業有:高通、三星、諾基亞、英特爾、索尼、中興、vivo、小米等23家;

支持Polar(華為)方案的企業有:華為、中國聯通、CMCC、德國電信、意大利電信等10家;

支持Turbo(LG)方案的企業有:LG電子、愛立信等6家;

從上面可以看出哪種方案都有5家以上的企業支持,這次會議最終沒有決定用哪一家的方案,留在下一次會議商議。

在86bis會議記錄中,為了避免陷入僵局,致使投票產生不了結果;上次會議已經說不排除採用組合方案;那需要怎麼組合呢?就是把5G標準具體劃分為數據信道(Data Channel)和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同時還把數據信道進一步劃分為長碼和短碼。

這次會議在可能達成協議的投票環節規定不設置支持哪種方案,只需要表示反對哪種方案即可。

因為長短碼都採用一家方案的就屬L方案最高,P方案和T方案因為支持企業太少都沒能進入投票環節,只有L+L,L+P,L+T這三種方案進入投票環節,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從上述投票中可以看出,

華為、華為設備、中興通訊、CMCC、oppo、酷派、努比亞、中興微電子、LG等24家企業反對採用高通的L方案;

高通、LG、諾基亞、聯想、摩托羅拉、三星、索尼等27家企業反對採用L+P組合方案。

華為、華為設備、高通、三星、英特爾、中興、中興微電子、小米、oppo、酷派等三十多家企業反對採用L+T方案,這個方案基本就是多數與會企業了。

會議最後就決定: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數據信道長碼採用L方案,短碼留待87次會議決定。

在87次會議記錄中,

數據信道短碼投票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數據信道投票中,

支持P方案的有華為、宏碁、阿里巴巴、中國聯通、CMCC、聯想、摩托羅拉等56家企業;反對此方案的同樣也有高通、英特爾、三星等14家企業;

支持L方案的有高通、三星、索尼等31家企業;但記錄中並沒有說哪家反對。

從這看在數據信道短碼該採用哪種方案投票顯示,華為的方案極有可能勝出,但是結果是高通的方案勝出,獲得採用。但會議有個重要的準則:對於存在反對的意見是沒法被承認的。這樣高通的L方案的長碼沒人反對,最終數據信道的長短碼均採用了L(高通)方案;

在控制信道投票中,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上圖紅框中的企業都是支持P(華為)方案作為控制信道的方案,還還比較多的。最終敲定P方案作為控制信道的方案,這裡聯想和摩托羅拉都是支持華為的方案的;

所以最終敲定的是數據信道長短碼均採用高通的方案;控制信道採用華為的方案。

在86次會議投票記錄中沒有聯想和摩托羅拉的影子;

在86bis會議中,聯想和摩托羅拉反對了包含華為方案的L+P組合方案。這次的投票也是聯想“投票門”的起點,很多網友認為聯想在數據信道短碼投票中沒有投票支持唯一包括華為方案的L+P混合方案,導致數據信道的長短碼全被高通的方案拿下,華為與數據信道失之交臂,聯想是出了“大力”的;其實通覽一下整個投票過程,聯想的影響力有限,因為這次會議計劃敲定數據信道長、短碼用誰的方案,而可是進入投票環節的三個方案L+L、L+P、L+T中長碼都是高通的方案,所以無論怎麼投票高通一定會拿到數據信道的長碼。吃瓜群眾糾結於聯想在這次會議反對了有華為的混合方案,聯想並沒有因為支持或者反對華為的方案直接導致華為的方案被用或者被棄,聯想並沒有成為那個關鍵少數,從記錄看聯想沒有這個作用;但是聯想的態度錯了,就是自己的投票對結果沒什麼影響也應該支持本國企業的方案,眾網友堅持的這一點還是合理的。

在87次會議中,在兩次投票中聯想均支持了華為的方案,這也是聯想在為自己辯解中一直堅稱自己支持了華為的說法;而眾網友卻一直拿86bis會議投票說事,認定聯想“胳膊肘朝外拐”。

在86bis次會議上,三種方案的PK並沒有勢均力敵要聯想的投票決定採用哪一家的方案,也就是聯想成為關鍵少數,會議記錄顯示出來的不是這樣。在86次會議上,小米、vivo等國內手機廠商還都支持了高通的方案呢。

總之聯想把票投給誰並沒有對結果產生影響,剔除聯想的投票結果依然不會改變;但聯想的態度是應該修正的,像這種投票不應該單純的考慮企業的經濟利益的。

其實聯想這次的因為兩年前的“投票門”引發的危機;我並不認為是單純的“投票門”這個事件才導致一眾網友對聯想的口誅筆伐,“投票門”只是導火索。也就是說聯想不是因為“投票門”才有今天的境地,而是他一直以來的種種所為才漸漸銷蝕完網友對聯想的信任;

聯想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點以兩年前的一次投票為導火索引發的聯想的全面危機是有原因的;聯想解釋為有人惡意的有組織的攻擊聯想;聯想的創始人柳傳志也親自出面表示打好“聯想保衛戰”。從這裡看出來聯想根本沒有意識到聯想今天失去網友們的信任不僅僅是因為一個“投票門”。

首先要說的就是聯想作為從中國發展起來的本土企業走向全球的過程中對世界各地市場定位存在偏差。網上一直流傳著關於聯想的稱呼:“美帝良心企業”意思不言自明。同樣配置的電腦在國內市場買居然比在國外市場買要貴幾百甚至上千,甚至衍生出來國內的人在外國市場購買聯想電腦,刨除了郵寄費還有關稅所花的錢也比在國內買便宜。來看一下2017年第二季度的聯想在各地市場盈虧表現:

通過“投票門”聯想應該做怎麼樣的反思?

看到了吧,除了中國市場在盈利,其他市場都沒實現增收或者說在虧損,知道聯想電腦為什麼在國內賣的比較貴了吧;這是拿在中國賺的錢來“照顧”外國市場。這也導致國人越來越對聯想沒感覺,越來越不想買聯想的產品的原因吧。還有一個自身的原因聯想1984年都成立了,到今天三十多年了,要問聯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估計不好回答,用戶腦海中聯想沒有特別明顯的核心技術;給的最多的回答是聯想就是電腦組裝廠、電腦貼牌廠;電腦從芯片、內存到屏幕、電池,沒有一樣是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研發出來的。這就難怪聯想什麼好印象也沒給廣大用戶留下。

聯想曾經是國內無人與之匹敵的大企業,幾乎佔據了國內電腦市場的多數份額,更有中科院背景,雄厚的資金實力先後收購了IBM和摩托羅拉;絕對是風光無限;可是最近幾年聯想一直在走下坡路,股價五年跌了一半多,成為最差科技股,還被恆生指數給移出來。一系列的表現都不令人滿意。聯想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營收途徑就是政府部門的採購;不同的政府部門每年都會有采購聯想一定的產品,這基本就是穩定的收入,當聯想成為巨無霸企業,穩坐國內電腦市場第一把交椅,在研發、創新上也沒有那麼大動力了,因為不這麼幹都可以輕鬆掙到大量的錢。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已達900億,而聯想十年研發投入加起來也就44億,不到人家一年投入的零頭。

其次是聯想投票門爆發的時間點很巧;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中國美貿易戰開展的時候,中國民間存在排美情緒,這時候有人把兩年前聯想的投票拿出來說事,難免會要聯想認為這是有人在故意搞聯想。可是環視了一週國內市場跟聯想對標且實力不弱的企業不多,手機業務還不佔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一,沒有黑聯想的必要。那聯想就需要從自身找問題了。

如果僅看投票事件,一:聯想的投票沒有對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他沒有成為那個關鍵少數;二是不能僅僅以把票投給誰就直接認為愛國和不愛國;中國的其他企業在不同會議中也支持過高通的方案,還有比如韓國的LG也拿出了一套方案,同樣身為韓國企業的三星也存在支持高通方案,反對LG方案的情況;再比如德國電信、意大利電信也有支持華為方案的投票,難道他們不愛國?所以說投票門只是導火索。聯想的問題不在於投票,更多的問題而是來源於自身。

就像聯想這樣的企業,目前看是完全可以再次變得強大的;只要不斷審視自己的問題;重視研發創新;對產品在全球市場合理定價;是完全可以來得及轉型的,最終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民族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