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3.15打假延伸到食品了,這些謠言經過口口相傳,最後大家以“寧可信其有”的心態不斷傳播,逐漸形成所謂的“常識”。專家來闢謠,讓流言止於智者,快來看看吧。

  • 食物相剋?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相剋”的食物,吃了這些所謂“相剋”的食物就會發生嘔吐、中毒、腹瀉、腹脹,甚至危及生命。真的有那麼可怕嗎?這些說法靠譜、可信嗎?

其實早就有大量的實驗證明,生活中所謂“食物相剋”的說法都是不成立的。

1935年,生物化學家鄭集曾經蒐集了184對“相剋”食物,從中選出14對在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實驗,結果發現都沒有什麼問題。

2000年,中國營養學會分別和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合作,進行了更嚴格的“食物相剋”實驗,由志願者對500多種流傳的“食物相剋”連續食用一週,結果顯示所有志願者一切正常,並沒有異常。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常說西紅柿和螃蟹一起吃會出現腹瀉、腹脹等症狀,西紅柿“貌美”、螃蟹“味美”,為什麼就不能一起吃了呢?中國農大範志紅教授給我們提出了科學合理的解釋。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西紅柿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而螃蟹中含有無毒的有機砷,兩者一起吃就會在胃裡產生砒霜。在實驗室進行了模擬人體消化過程的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螃蟹中的有機砷並沒有轉化為有毒的無機砷,特別是被大家稱之為砒霜的三價砷。並且試驗中檢測到的無機砷是本身在蟹肉裡,不是加入西紅柿後生成的。即便是蟹肉中的這些無機砷,也遠遠達不到致毒的分量。對此範志紅教授指出,我們常說的西紅柿中的維C會把螃蟹中無毒的有機砷轉化為有毒的有機砷是不成立的。所以所謂的“西紅柿與螃蟹相剋“說法不可信,但我們應該根據個人體質和消化功能,適量的吃為好。

對於很多人會說食物相剋,範教授還提出幾個原因,一是因為本身消化能力弱,比如螃蟹、蝦都是高蛋白,加上生冷蔬菜,容易胃腸不適。二是因為食物不衛生,尤其是水產類容易腐敗變質,導致食物中毒。三是因為食物過敏,例如乳製品、堅果等。四是因為食物處理不當,例如四季豆未燒熟、豆漿未徹底煮開等,都可能導致中毒。

所以,“菠菜與豆腐相剋”、“胡蘿蔔與白蘿蔔相剋”、“榴蓮與牛奶相剋”等等這些說法不成立。大都與用量、事物本身的成分有關,而我們應該擔心的是致病菌、食品衛生等食品安全問題。

  • 蔬菜水果被染色?

一種廣泛流傳的說法:某些蔬菜水果被染色,一洗就掉色,那麼這到底是農產品本身的特性還是人為添加了色素?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水溶性色素—花青素。它是一種溶於水的呈色物質,所以洗菜水會變色。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鍾凱博士指出花青素不但能吃,而且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它對人體內的各種抗氧化酶具有寸勁和激活作用,通過調節有關美德活性抑制癌變的發生,並且有抗炎、抑菌、提高記憶力、改善睡眠。保護視力等功效。紫薯、葡萄、血橙、甘藍、藍莓、櫻桃、紅莓、草莓、桑葚、山楂等食物中均有一定的花青素,這些所謂的“掉色”食物不但無害,反而對人體有好處,可以放心的食用。

  • 柴雞蛋更健康、紅皮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在買雞蛋時,會專門買價格昂貴的柴雞蛋,或者挑選紅皮雞蛋,認為柴雞蛋、紅皮雞蛋的營養價值較高。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其實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柴雞蛋、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的營養價值各有千秋。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沈群教授指出,所謂的“柴雞蛋”指的是農家散養的雞所生的蛋,而“洋雞蛋”指的是養雞場用合成飼料養的雞下的蛋。蛋白質、膽固醇、脂肪、維生素A、鈣、等營養素差別不是很大。蛋殼的顏色由一種稱為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有些雞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代謝可產生卵殼卟啉,蛋殼呈現淺紅色,而有些雞不能產生卵殼卟啉,因而蛋殼呈現白色。所以蛋殼的顏色跟雞的品種有關與它的營養無關。

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代化養殖場裡,環境和衛生都有嚴格的要求和控制,還難免有風險;而散養雞到處覓食,它們被致病菌汙染的風險也更高,食用時應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 圓白菜造假?

之前網上流傳一個視頻,在視頻中,有人用一種白色液體和綠色液體放入水中就製造出了一顆“包菜”。圓白菜可以造假?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鍾凱博士提出其實視頻是仿真食品工廠製作模型的過程,用的是聚氨酯,製作的圓生菜也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做展示道具的。而且價格昂過,所以商家是不會賣給我們假蔬菜的。

  • 葡萄白霜是農藥殘留?

有人說葡萄皮上一層薄薄的白霜是農藥的殘留,吃下去會中毒?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鍾凱博士對此觀點進行了闢謠,首先,農藥殘留一般都是一些微量物質,靠肉眼是看不見的。而果蔬表面的白霜,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所以不可能是農藥。那麼葡萄表面的那層白霜是什麼呢?液相色譜檢測方法顯示,葡萄表面的白霜其實主要是脂類、醇類和醛類等天然蠟質成分和糖類,也是無毒無害的。而且,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果蔬,例如藍莓、李子、冬瓜等,它們表面也有這樣一層白霜。這下可以放心啦。

  • 食物可燃是造假?

很多主食可以被點燃,比如薯片、麵條......是不是真正的食物做的,為什麼會被點燃?

食物打假,讓流言止於智者

鍾凱博士指出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產能營養素都是可以燃燒的,傳統營養學測量食物的方法之一就是燃燒法,這個跟添加劑沒有什麼關係。食物可燃其實是正常現象。

食物多樣、各種食材的均衡搭配、適量食用才是對我們健康更重要的內容。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的,結合膳食寶塔是我們做到平衡健康飲食的關鍵:

一、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二、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三、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四、 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五、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六、 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