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中東大地,一片看似佈滿了沙漠與荒原的荒蕪寂寥之地,卻又是誕生了諸多璀璨文明的地方。這裡靜靜流淌的河流見證了人類文明最早的興起——兩河文明,同時也見證了這裡至今依舊連綿不絕的戰事。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在這片大地之上的國家是幸運的,因為它們的子民與古老的文明、傳說朝夕相處,享受著人類文明千年積澱的薰陶;卻又是不幸的,因為這裡數千年來飽受戰火的洗禮,人民經常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

伊拉克,這個坐落在兩河文明發源地之上的國家,可謂是近代中東百年戰亂史的縮影。這個國家在近代史上歷經英國殖民統治與多次政變,終成一個獨立國家。但好景不長,它又在歷經兩次海灣戰爭之後成為了一個動盪不安的混亂之地。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戰火才熄滅不到二十年的時候,美國聯合北約多國部隊發起又一次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於凌晨時分開始行動,在這之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聯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伊拉克全境。

不過,當薩達姆被推翻之後,伊拉克民眾並沒有得到一個夢想中的國度,聯軍也沒有還政於伊拉克政府的意願。於是乎,入駐伊拉克的聯軍一時間在伊拉克人眼中成為了侵略者,為了和他們抗爭,不少伊拉克民眾奮起反抗。在這當中,就有不少為了謀求和平與獨立、真正想為伊拉克民眾謀福祉的有志之士。

我們今天要說到的穆罕默德·薩迪克·薩德爾,便是這當中的一員。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穆罕默德·薩迪克·薩德爾

薩德爾出身於當地名門,他來源於一個相當有影響的什葉派家族,其成員廣泛分佈在伊拉克及周邊國家。這個家族早在20世紀中葉便投身伊拉克的興國事業,薩德爾的叔叔還因此成為了當時最受尊敬的什葉派思想家之一。不過,因為反對薩達姆的某些政見,他的叔叔被誣陷殺害,而其父親老薩德爾、兩個親兄弟也因此相繼被暗殺。所以,薩德爾和薩達姆之間其實存在著十分巨大的家仇之恨,但薩德爾真正讓人尊重的第一點,卻也是在這個仇恨上面誕生的。

2003年,美軍攻下了巴格達,為了爭取當地名族——薩德爾家族的支持,美國將什葉派聚居的薩達姆城更名為薩德爾城。不過,作為家族的領頭人,也是作為一個愛國的榜樣,薩德爾並沒有選擇和聯軍妥協。相反,薩德爾摒棄和薩達姆的前嫌,馬上率領族人站在了薩達姆這一邊,之後還組建了一支軍隊,協助伊拉克軍隊和聯軍分庭抗禮。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在巴格達陷落之後的第二天,薩德爾便挺身而出。儘管他十分反感薩達姆,但依舊強硬地表態:“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佔領者趕出伊拉克。”同時,他還要求自己的族人一道堅持“三不”的理念,其中有一條就是決不能出於任何目的和恐怖勢力同流合汙。而憑藉著家族的名望與自己的感召力,薩德爾於當年就組織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私人武裝,打出了“邁赫迪軍”的名號以對抗聯軍。

雖然政府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但是薩德爾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為了喚醒民眾的愛國信念,他辦起了自己的報紙,同時率領自己的私人武裝在第一時間奔赴前線。當年4月份開始,雙方相繼在納西里耶、阿馬拉以及宗教城市納傑夫、庫法和卡爾巴拉等地展開激烈交火,由於戰事非常激烈,雙方直至5月底才達成停火協議。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轉眼來到了03年下半年,聯軍主導之下的伊拉克成立了臨時政府。不過因為薩德爾的原因,這個臨時政府並沒有吸納薩德爾家族的成員。同時,為了打擊薩德爾的軍事勢力,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還強調:任何拒絕繳械的武裝組織都將被視為“非法”,並將受到“嚴厲懲罰”。 在這種情形下,薩德爾可謂孤立無援了。不過,他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立場,甚至還回擊臨時政府為“非法”的政府。

雙方的矛盾再次被激發,當年8月初,美軍迅速包圍了薩德爾所在的納傑夫地區。此次,美軍將薩德爾與邁赫迪軍團團圍住,並對該城狂轟濫炸,大有一舉殲滅之勢,美軍還曾一度把戰車推進到距離薩德爾所在的清真寺僅20米的地方。而由於美軍攻勢非常猛,13日凌晨時,薩德爾在與美軍的交火中被打傷了手臂,但手纏繃帶的他依舊強硬地表示:“我與支持者將繼續在納傑夫戰鬥,要麼犧牲,要麼勝利!”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不過,可能是因為薩德爾的影響力還是十分巨大的,美軍最終於當年再次尋求與他達成停火協議,而沒有真正“剿滅”他們。次年,薩德爾率領自己的部下捲土重來,不過這一次,卻終因損失巨大而只能選擇與美軍和解。

後來,薩德爾也曾面對過各種危局。但就是在隨後還會出現的各種困境之中,薩德爾也完全沒有想過尋求任何恐怖組織的支援,更別談加入了。在後來伊拉克政府軍反攻ISIS的時候,他更是改組自己麾下的民兵為“和平衛士團”,並協同政府軍一道打擊恐怖組織。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2007年,薩德爾命令站在他一邊的6名部長級官員辭職,以此逼迫美軍儘快制定撤離時間表。最後的事實也證明,美國在這個方面開始感到掣肘。

終於在2011年,美國正式宣佈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的主權開始逐漸迴歸到伊拉克人民的手上,這也是薩德爾等人奮鬥多年所期望的結果。

伊拉克戰敗後,此人挺身而出為國作戰十年,說:打到對方撤軍為止

2014年,薩德爾宣佈退出政壇,曾經的風雲人物自此隱退。但毫無疑問的是,薩德爾是真心實意為伊拉克民眾謀福祉的,也正是因為懷揣著這份決心,使得他在這一期間能一直得到民眾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