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湘西四大古鎮,體驗湘西民族風情

湘西古鎮是指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著名古城鎮。湘西古鎮中的鳳凰古城是經國務院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裡耶古城、王村芙蓉鎮、浦市鎮分別是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邊城鎮則是湖南省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其中,茶峒、裡耶、王村、浦市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

1、茶峒古鎮 [花垣縣邊城鎮]

茶峒古鎮,自古以來有“西南門戶”之稱,因位於湘、黔、渝三省(市)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省”之稱,也是湘黔渝三省(市)邊區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

茶峒古鎮由於地理位置險要,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茶峒古鎮有保存完好的古鎮城牆,太平開西征將士牌位,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宿營指揮所,清政府在邊城設置的協臺及練兵校場,古樸典雅的國立茶師(今茶峒中學)等等。

茶峒城始建於嘉慶八年(1803年),全以青石築成,堅固巍峨。此城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潔風雅,吊腳樓古色古香,白塔聳立,古渡擺舟;垂柳下的石級上,仨倆姑嫂在捶衣洗菜,清水江上,四五漁民正放鷺鷥叼魚——好一幅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風情。解放後,城牆城門雖被毀壞,但翠翠島、吊腳樓、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

2、裡耶古城 [龍山縣裡耶鎮]

裡耶古城臨河而建,遺址包括城牆、城壕、井、道路、作坊、管署及貧民居住區等。南北長210米,東西殘寬120米,面積2萬餘平方米。古呈方形,其形制、結構和佈局都很講究,修有城牆城壕,從城外的居住區和城內的高規格建築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如陶製的下水管道、返瓦、筒瓦、古井及竹簡、木牘、銅器、鐵器、陶器和石、蚌、麻製品等大量的出土文物來看,當時人們的生活設施及軍事設備已相當完備。

裡耶古城的北城牆和西城牆保存相當完整,城牆高2米,底部厚24米,系夯築而成,牆兩面護坡用大卵石壘砌。據考古專家對北城牆百米探方解剖得知,該城牆曾經楚、秦兩代修築,第一次是戰國時期修築的軍事城堡,延續至秦漢才漸成形制。在古城牆外有6米寬、3米深的護城河,形成有城有池,固若金湯的防禦格局。

裡耶古城和秦簡是“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裡耶古城為湖南十大文化遺產之一,同時,與鳳凰古城、老司城共同被評為湘西旅遊經濟圈中的三塊金字招牌。

3、王村古鎮 [永順縣芙蓉鎮]

王村是一座具有兩千年曆史的古鎮,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因名傳遐邇的電影鉅作《芙蓉鎮》全部外景均薈萃於此,故又名“芙蓉鎮”。

芙蓉鎮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又是猛洞河風景區的門戶、一個尋幽訪古的最佳景點。四周是青山綠水,鎮區內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臨水依依的土家吊腳木樓以及青石板鋪就的五里長街,處處透析著淳厚古樸的土家族民風民俗,讓遊人至此讚不絕口,留連忘返。

芙蓉鎮不僅景觀秀麗,民族風情濃郁,還有記載土家族政治軍事歷史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溪州銅柱”和電影《芙蓉鎮》外景拍攝現場等人文景觀。

4、浦市古鎮 [瀘溪縣浦市鎮]

浦市是一個因軍事而立、因商業而興的古鎮。它居於沅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用兵不可忽視的水陸要津。

浦市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素有“小南京”之美稱。鎮內歷史古蹟眾多,沅水文化源遠流長。據統計,全鎮有保護完好的清明時代古民居、古建築78幢(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幢),古商鋪218間,舊石器遺址一處,2013年瀘溪縣成立了專門的古鎮保護管委會,並全面啟動浦市古鎮保護修繕工作。

高山坪古驛道位於瀘溪浦市到高山坪段,長約10公里、寬1~1.5米,青石板鋪砌,是湖南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驛道修建於明洪武年間,源於明王朝廷“防苗,治苗”的民族歧視政策。2011年3月,高山坪古驛道被公佈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浦市的特色產品有浦市鐵骨豬、浦市餃兒、浦市甜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