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董希德:心繫“幫扶村”,離崗不離責

5月22日,這天正是祁縣西六支村趕集的日子,小商小販一個挨著一個分佈在巷道邊上,“闖過”摩肩接踵的人群,西六支村委會就在道路邊上的大院中。

村委會二樓的會議室中,已經擠滿了60歲以上的老人,讓本就不寬敞的會議室顯得愈發擁擠,此起彼伏的細語聲,在大廳中嗡嗡作響,空氣中跳動著喜悅的音符。

今天,他們熟悉的“老朋友”——山西省農業廳原巡視員、省福利養老機構聯合會長董希德又來看望大傢伙了,在他的牽線搭橋下,山西曦晟源有限公司專程給老年人備了一份“健康禮包”,60歲以上者人人有份,健康禮包中是該公司生產的鈣片、有機沙棘汁、棘時美原漿等產品,共計56萬元。秉承讓人民多一份健康,讓山裡人多一份收入的發展理念,自2011年成立以來,這個沙棘行業的“後起之秀”已累計為地方的公益事業捐贈近億元。

作為“編外村民”,村裡的大多數百姓都認識董希德,這裡是他在農業廳擔任副廳長和巡視員時的“定點幫扶”村,即便現在,他的心也從沒離開過這裡。在此期間,他和村委會幹部、村民代表多次召開座談會,共謀西六支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現代農業園區發展。

“在崗期間,基本上1個多月就要來轉一轉、聽一聽、看一看合作社的發展情況,給大家出謀劃策。現在退休了,比以前來得更勤了,平均10多天就來一趟。每次來都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想法、思路,讓我們受益匪淺。”在宏藝集團黨建指導員、合作社負責人郭進眼中,董希德就是個“閒不住”的人,身體閒不住、思想閒不住,“你看,今天我們就和企業家們初步達成了種植羊肚菌的協議,如果這個項目能實施,那咱們村民的收入就能再上個臺階。”

如今,村裡百姓的生活是越來越好。西六支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是一個典型的以工補農、工農共贏的發展模式。站在合作社辦公樓上放眼望去,一個個苗木基地生機盎然,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農民朋友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該合作社由440戶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組成,共流轉土地2100畝,目前合作社蔬菜面積達到1100畝,其中600畝為溫室大棚蔬菜,400餘畝為拱棚蔬菜。合作社經營規模和經營模式已經發展成為當地乃至全省的設施蔬菜發展的標杆。

在合作社大廳中的醒目位置,懸掛著“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設施果樹試驗示範基地”的牌子,這是2017年6月10日,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與西六支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舉行合作發展座談會時頒發的。“有了這塊金字招牌,我們的發展信心更足了,西六支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要發揮其試驗示範基地的帶頭作用,推廣其好的經驗、成果、模式,建立以西六支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為核心的科工農融合發展平臺,組建“專家+本土”技術隊伍,推廣一批好的技術成果。促進農業合作社與新農村發展。”

在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近幾年來,西六支村本著“招商引資強村,二三產業富村,文明和諧興村”的發展思路,全村經濟得到迅猛發展,去年經濟總收入34613萬元,人均收入12708元。合作社也先後被農業部、農業廳授予“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稱號”、“山西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稱號”。

生於1956年的董希德,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責。每次下鄉住村期間,董希德都會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傾聽群眾心聲,同時,他也期待全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參與進來,幹群同心,各方協力,共同打贏這場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董希德在老有所為中,累積著生命的高度。他希望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當地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再亮亮光、發發熱。

本報記者 翟步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