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北洋軍在袁世凱之後,就各自不和,原來他是這樣對下屬的

而袁世凱搭上慶王這條線,是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的起點。“朝中無人莫做官”。可以說,袁世凱任外朝封疆大吏而能遙執中央權樞,主要就是因為他有慶王這樣碩大無朋的“靠山”,甚至,在那些稍為清高一點的官員眼中,“慶袁”簡直就是“狼狽”的代名詞。袁世凱在41歲的壯年就登上直隸總督的高位,清廷對他的這番“恩遇”比曾國藩和李鴻章這些中興名臣有過之而無不及,袁得此提拔主要就是他靠在榮祿這棵大樹下。但庚子之後,榮祿體氣大衰,袁就想著得找新的靠山了。

北洋軍在袁世凱之後,就各自不和,原來他是這樣對下屬的

這時候慶王開始得到慈禧的信任,他對袁世凱一心巴結榮祿不免有些酸溜溜的“怨婦”心態。他對人發牢騷:“袁慰庭只認得榮仲華,瞧不起咱們的。”袁世凱的耳目遍佈京城,京中的風吹草動都能明察秋毫。他提前得到慶王將取代榮祿的軍機處領班地位的消息,立馬從北洋經費中撥出十萬兩銀票,令楊士琦密贈慶王,話說得非常漂亮:“袁宮保知道王爺不久必入軍機,在軍機處辦事的人,每天都得進宮伺候老佛爺,而老佛爺左右許多太監們,一定向王爺道喜討賀,這一筆費用也就可觀,所以這些微數目,不過作為王爺到任時零用而已。以後還得特別報效。”慶王那個感激啊,簡直可用“受寵若驚”來形容,你看,袁宮保比自己還體貼自己!的確,袁世凱沒有食言,後來慶王府的用度,幾乎完全由北洋經費包下來了。袁世凱的投資都是有回報的,此後慶王在軍機處的任何大政方針、用人用事幾乎都先聽袁世凱的意見。

北洋軍在袁世凱之後,就各自不和,原來他是這樣對下屬的

本來,在載灃當政之初,在一幫滿族青年親貴的攛掇下,他是打算一不做二不休除掉袁世凱的,但慶王說了一句很關鍵的話:“除掉袁世凱很容易,可是你能保證他手下的北洋軍隊不兵變?”這句話嚇住了沒有膽略和不決斷的載灃,加上張之洞說皇上剛登基就誅戮大臣不祥,這樣才保住袁世凱的命。

其實,段祺瑞如果不是投到袁世凱手下,則此後際遇能否如此騰達真在未料之數。段祺瑞因為袁稱帝而和袁鬧翻,袁克定一度有不利於段的舉動,袁知道以後將袁克定訓斥一頓,說段是家裡人,不要什麼事情沒做就先家裡人內訌了,段這才保住一命。不料袁死後,反而是段祺瑞對袁的威望和名聲竭力維護。有人不解,段於是說起一段小站往事。

北洋軍在袁世凱之後,就各自不和,原來他是這樣對下屬的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的時候,重要軍官提拔都要經過考試,袁已經先後經過考試將王士珍、馮國璋提拔上來,段祺瑞雖然才幹過人,但不是個考試型人才。高級軍官名額有限,再不考上,眼看就要收拾行李回老家了,段祺瑞愁得睡不著覺。正痛苦著,又一次機會來了,老袁看上了他的價值增長,於考前偷偷將段祺瑞叫到自己房中,囑咐他好好複習,還“漏了題”。結果,第二天的考試題目,果然就是預先準備的。經此一番“考試”,段祺瑞感激得五體投地,從此對袁忠心耿耿。

北洋軍在袁世凱之後,就各自不和,原來他是這樣對下屬的

老袁對自己倚重的各種關係人物的性情愛好也摸得熟透。比如吃飯這樣的小事,他在家吃飯吃到一個紅燒大蹄髈,會吩咐侍從端一碗送到馮國璋家裡,交代說:“大總統用飯時,想起這個菜馮將軍也愛吃,所以送過來讓將軍嘗一嘗。”甚至他早上吃個奶酪,也會吩咐送一份到馮國璋家裡。有這樣的上司,這部下只要有點血性,誰還不心懷感激?

北洋軍在袁世凱之後,就各自不和,原來他是這樣對下屬的

袁世凱對他的許多心腹,高一級的如有“北洋三傑”之稱的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次一級的如曹錕、張作霖等都使用過類似手段。據袁世凱的女兒回憶,有一次時任師長的張作霖由東北來京謁見,當時袁的辦公室內陳列著四塊金錶。每塊表的邊上環繞著一圈珠子,表的背面是琺琅燒的小人,樣子是極其精緻的。袁在和張談話時發現張不時地注視離他座位很近的這四塊金錶,當場就送給了他。北洋軍之所以除了袁之外,誰都無法駕馭,這套馭人之術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