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突然意识到国内的老龄化正在不断地加剧,不过这种事情只有发生到自己身上时,你才会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或许亲人的一场大病,能让你幡然醒悟,也会让你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许鞍华的《桃姐》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又残忍的现实,梦想色彩的《飞越老人院》传递了某种欢乐和感动,但反思的力度相对而言则逊色了许多。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目光转到部落时代的日本,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带来的则是一种异样的体验。

“参拜楢山神”的传统体现出生活的无奈,为了生命之火的接力棒代代相传,这样的牺牲愈显得无比伟大。影片处处流露着生与死的尊重,不同物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无不严格遵守着造物主为我们订立的生存法则。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阿玲婆是“幸运”的,她很早就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在这一天来临之前,帮忙给大儿子续了弦,教会了儿媳妇抓鱼的秘诀,甚至帮助二儿子利助圆了生理上的饥渴。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阿玲婆是“勇敢”的,她没有像丈夫那样因为害怕而选择逃走,不愿意和邻居阿爸那样成为儿子的负担,毅然走向了终结。

阿玲婆也是“欣慰”的,自己在临终前完成了未尽的心愿,儿子实践了祖上定下来的遗训,顺利地将自己送上了山,而自己最终也完成了“参拜楢山神”的仪式。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电影中男人都成了惧怕死亡的骆驼,相比之下,阿玲婆身上体现出的东方女性特有的精神,才是母系氏族文化留下的宝贵遗产。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美国有一部介绍安乐死的电影《死亡医生》,主要讲述了一位帮助患者实施安乐死的医生所做出的对权威的抗争——“死亡”也是一种个人权利。

某种程度而言,阿玲婆和那些实施安乐死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能预期死亡到来的那一刻,而在这之前都能做一些事情完成心愿。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感动于一篇文章中对安乐死病人的描写“姥姥将自己的房间布置一新,穿上了自己喜欢的衣服,画了淡妆,病痛的折磨虽然让她憔悴了许多,但依然掩盖不住那高贵的气质。在一个阳光无比灿烂的早晨,姥姥躺在姥爷曾经时常午睡的摇椅上,微笑地看着一家人,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都市中不断奔跑着追逐利益的机器,金属质感的外壳比冷血动物还要低上个好几度,真是等到最终的那一刻,想必一定还有好多心愿没有完成。人类哺乳动物的属性确实需要我们回过头来不时地反思一下。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不过相较于他们的前卫,“安乐”的做法还是显得与我们的传统有些格格不入。

做儿女的总是竭尽全力与死神举行着拔河比赛,当父母的也总是心疼着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被人遗忘对于国人而言是可怕的,从古至今历代的皇亲贵族、仁人志士们都做着各种各样留名千古的工作,碑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努力挽留着死者生前的气息。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很多地方都有一种叫做“哭坟”的仪式,想必应该是传承了上千年。其实,传统婚丧嫁娶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大喜大悲式的锣鼓喧天,“动”的主线贯穿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各种仪式。

有意思的是,同为东亚的日本却将“释”中体现出来的“静”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生与死永远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

思维赋予了人类独特的禀赋,却又让人类陷入了永无止境的拷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When I pull the wings off of the fly, the fly never wonders why I did it.”把疑问搁置一边,好好地享受生命带来的奇迹,才不失为一种意义。

背母亲上山等死?关于生命的一些闲言碎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