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微信還會給內容生產者釋放什麼能力?

微信還會給內容生產者釋放什麼能力?

最近一段時間,微信在公眾賬號訂閱號這個模塊——或者說,內容這一脈——上頻頻出手。

比如前陣子,微信灰度內測了一個“看一看”模塊裡的熱點話題功能。

前兩天,訂閱號又做了一次改版,調整了一些版式設計。

這個調整江湖裡不乏吐槽,說變難看了。

但我有幾個97-98-99的小女學生說好看清爽很多。

大家掂量掂量自己的年紀,哈哈哈

這個版式調整,其實重點是要突出作者。

至於突出的是不是好看,見仁見智。

今天,內測大概都有兩年的訂閱號手機管理後臺終於在App Store上放出了正式APP。

大部分功能和內測時差不多,不過數據統計這塊是新增的。

這個app甚至會告訴你閱讀你公號最多的讀者是哪幾個--鐵得不能再鐵的鐵粉了。如果還能告訴你搞轉發最多的,那大概就是骨灰粉了。

這個管理APP在我看來,最大的功用是在手機上寫東西。畢竟,那個“公號平臺安全助手”裡只能群發已經編輯好的素材,而不能創建一個素材。

張小龍曾經一直心心念念能不能讓人更隨時隨地寫點什麼,這個app或許能支撐這個訴求。

但比較遺憾的事情是,原創文章開白名單讓別人轉載這個事,依然需要你跑PC上去完成。

我比較期待能完成手機開白,為了應付開白這個事,我甚至有次拿著手機開瀏覽器,並用另外一臺手機掃描二維碼上後臺開白的黑歷史。

有微信人士稱,公號這塊,微信還會釋放更多能力。

大家可以猜一下是什麼。

不知道各位還記得不記得,張小龍在上一次微信公開課上講,以後作者在一個公號上發文章,給公號打賞的話,歸作者。

這個事當時被解讀成微信公號會重開讚賞了——主要指在蘋果生態裡。

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應該是:對於一個公號來說,第三方作者將有利可圖。

其實這個世界上存在很大一批人,會寫點東西,有的是偶爾,有的是頻率略高點,但都有一個特點,不會漲粉,而且他們也並不是什麼內容創業者,只是生產一下罷了。

前一陣子我有個學生在我公號裡發了篇文章,純屬對某件事的應景之作。這篇文章有些打賞,我還手動發了紅包給他來轉交讚賞。

我有時候會有些文章在一些粉絲規模可觀的媒體號上發佈,讚賞如果歸我,當然對於我這種折騰了好多年依然是個足底號的人來說,大大利好。

然而

等一下,那些用企業主體註冊的公號,有讚賞功能麼?

答案是:沒有。

那麼哪裡來讚賞歸作者呢?如何保證第三方作者利益呢?

一個答案是順理成章的:廣點通廣告收益。

但廣點通廣告收益,講道理,完全歸作者是不合適的,畢竟號本身的大規模粉絲量放在那裡。所以,他們應該是一個分成機制,比如說,在扣除騰訊提成後,作者和公號,對半開。

我個人還是很期待這件事的。

這樣的機制,會大大推動我跪求鈦媒體發我稿件的頻率。過去有些稿子,在我這裡可憐兮兮的幾千訪問量,人一轉載就是十萬加。

我過去寫過一篇專欄作者已死的文章,這個機制如果出現,我這篇文章可能就打臉了。

非常樂見打臉。

當出現內容生產者可以在其他公號上獲利這個情況後,結果會導向:公號的粉絲量將深化板結現象。

這個機制對大號是利好,因為它可以利用這個機制獲取更多的原創文章來滿足它的粉絲,而作為我這樣的足底小號,可能會徹底放棄自己增粉的想法。

但這個機制:

1、其實公號流量板結也沒啥大不了的,據說現在活躍公號350萬個,這個量非常大,當年傳統媒體鼎盛時期,報紙也就3000份不到,雜誌大概接近兩萬種。

2、最重要的是原創內容生產,這是根本。我個人以為這個機制會鼓勵生產(鼓勵生產和鼓勵創業是兩回事)

3、我一直認為,不以盈利為目的但不拒絕賺點小錢外快的內容生產,也是很值得的。

現在一個問題是,十萬加(就是十萬,不是百萬千萬那種十萬加)的文章,廣告收益能分到多少?假設雙方對半的話。

我覺得,大概小几百塊吧。

挺好,夠我遊戲裡買個禮包。

更何況我可以期待好幾個號都分小几百嘛。

—— 首發 扯氮集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創投基金管理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