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遲淑惠,1943年生於天津市紅橋區,中共黨員。1965年9月,作為一名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化機專業的學生,遲淑惠跟隨老師們整建制遷到甘肅工業大學(現蘭州理工大學)學習。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偏處西北一隅,50多年的人生芳華竟與蘭工坪結下了不解之緣。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遲淑惠

畢業後,憑藉優異的成績,遲淑惠留校任教。13年的講臺生涯讓她對教書育人一往情深。之後,她先後在當時的科研處、研究生科、改革辦、成人教育學院、後勤處任職。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遲淑惠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研究生科任科長期間辦公照

1989年,遲淑惠在研究生科任職。在時任校長陳劍虹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她和同仁們的不懈努力,學校成功申請機制、鑄造、焊接、熱處理、水機、液壓、化機等9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的學科水平顯著提升。

1993年,遲淑惠任職成人教育學院院長,首次啟動成人教育招生計劃,與省內主管部門加強聯繫,開辦了成人教育脫產班、自學考試輔導班、夜大、函授教育、幹部培訓班,學校成人教育初具規模。

“女強人”打通甲子山生命之源

1996年,54歲的遲淑惠臨近退休,又被任命為學校後勤處處長。老驥伏櫪,肩負重任。多崗位鍛鍊的經歷讓她練就了雷厲風行、遇事果敢的“女強人”性格。當時學校的各項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時常停水停電停暖,遲淑惠急在心裡。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狗娃山(甲子山),因為沒有水源澆灌,還是一片荒蕪。所以,打通綠化工作的生命之源迫在眉睫。當時學校所有用水都源自一條接通市政供水公司的供水管道,水壓低,還時常斷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遲淑惠與後勤的同志們共同努力,百折不撓,終於與蘭州市兩山綠化指揮部達成協議,贏得支持,成功在現國防生公寓附近,打下一口深一百二十米的水井,並引水上山解決了甲子山綠化和學生宿舍用水問題。

2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校園內綠樹成蔭,生機勃發,甲子山鬱鬱蔥蔥,松青柏翠。因為打通了灌溉水源,每年的植樹節期間,學校發動師生大力開展綠化造林工程。早年的畢業生紀念林,如今早已成長成才。每逢春夏,群芳爭豔,花香四溢。許多校友返校聚會時,都會去看看自己親手載下的樹木,澆水培土,擦亮紀念名牌。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遲淑惠老師的書畫作品

生命之源賦予了甲子山新的生機。如今的山上,一簇簇紅柳英姿勃發,交相輝映,帶給人無限的遐想。“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蘭州理工大學紅柳精神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繪製學校第一張水電暖線路管道圖

後勤工作繁雜瑣碎,卻事關師生們的衣食住行,絲毫不能馬虎。遲淑惠就是這樣一個有心人,一個寒冷冬夜,學校鍋爐房的鼓風機出現故障,校園供暖系統無法正常運轉。當時已是凌晨一點,遲淑惠緊急召集電力職工檢查鼓風機,排查配電箱線路。經過加急維修,終於在4個小時後修好了配電箱。

這一晚,是遲淑惠到後勤工作以來,心情最焦灼的一次。全校的供暖壓力她認識到基礎設施陳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張水電暖網圖,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為排查維修造成了很大困難。1998年除夕,學校的下水總管道忽然堵塞,導致學校隔壁的鋼板廠(現國防生公寓以南)被淹。接到通知,遲淑惠顧不上陪伴家人,急忙趕到現場,帶領工人幾番檢查卻遲遲找不到堵塞點。遲淑惠急得直跺腳,無奈之下只能緊急去找以前的施工方,最終趕在大年初一天亮前修好了下水管道。

上任之初三年,基礎設施出了兩次問題,都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主要原因就是學校沒有完善的線路管道圖。遲淑惠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從這之後,繪製一張學校水電暖網圖,成了她心頭難忘的一件大事。

1998年,遲淑惠開始安排後勤職工繪製暖氣管道、電路線路、供排水管道圖譜並做好記錄。她帶領職工和有經驗的工人多次實地調查,通過一寸一寸摸線路的笨方法,硬是搞清了學校當時的線路管道系統,終於繪製出學校第一張線路管道圖,不僅解決師生工作生活的燃眉之急,而且為之後的後勤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

晏家坪菜地發揮了大作用

如今的學校家屬院,環境優美,高樓聳立,學校師生由衷滿足的是居住條件和環境。退休後的遲淑惠走在院子裡,總會回想起以前老師們艱苦的住房條件。多年前,她和愛人、兩個兒子擠在不到20平米的簡易筒子樓裡,沒有暖氣,沒有廁所,公共水房就是一個簡易房,一住就是15年,這也是許多工大人的共同經歷。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1984年參加高校科研成果轉讓展覽會

90年代末,學校發展步入快車道,但是校園佔地面積有限,發展空間受到很大的侷限。時任校長洪毅提出,要把擴建校園面積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當時,學校有意將位於甲子山後380畝的晏家坪菜地併入,就安排遲淑惠實地考察,準備材料。經過多次溝通商討,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將學校附近的晏家坪菜地併入學校。之後,又將原先的石化倉庫、地毯廠(現國防生公寓以南)等地一併納入學校。學校發展空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現如今,徵來的土地,部分已成為嶄新的教師公寓,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為學校後來擴大辦學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凝聚了像遲淑惠這樣的工大人,數不清的辛酸苦辣,道不完的堅定執著。

遲淑惠:甲子山見證50年紅柳情懷

參加研究生畢業答辯

50多年的工大情懷,遲淑惠對學校有著割捨不開的感情。每天在校園裡走走看看,與熟人促膝而談,總是讓她滿懷感慨。他們是學校發展壯大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也是傳承弘揚紅柳精神的實踐者和代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