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品讀秦史13|“鄭國間諜案”引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諫逐客書》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秦國的兩大集團剛剛覆滅,就又發生了“鄭國間諜案”。這小小的間諜案,竟鬧到驚天動地的地步。這也引出了李斯那篇流傳千古的不朽名篇《諫逐客書》。

品讀秦史13|“鄭國間諜案”引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諫逐客書》


原來,由於秦國不斷揮戈東進,六國的王公貴族對秦國欲吞併八荒的“虎狼之心”皆惶惶恐不安,地處天下腹心的韓國對此尤為恐懼。昏庸的韓王打聽到秦王好大興土木,便制訂丁一條疲秦之計,他派韓國水工鄭國作間諜,到秦國去動說秦國的當政者,從中山(今陝西涇陽西北)開渠到瓠口(即涇陽縣西)引涇水東流,注人落水,以灌溉農田,企圖耗費秦國大量的人力財力,使秦無法東進。當這一工程順利開展時,韓國的陰謀被秦王政察覺。

品讀秦史13|“鄭國間諜案”引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諫逐客書》


這一突發事件使秦國貴族們興高采烈,他們早就對客卿(在秦國為官的外地人)不滿,尤其憎惡主張變法削弱貴族權益的李斯,就趁機進讒秦王,要求驅逐客卿。頓頓時秦國朝野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來勢兇猛的排外運動,李斯自然在被驅逐之列。在秦王政對呂、嫪毐兩大集團的清洗中,李斯堅定地站在秦王政身邊,參與壓制呂不韋的活動,總算躲過了這場危機,但他萬萬沒想到一個“鄭國間諜案”會使城門失火,而且殃及池魚。一件小小的間諜案,竟鬧到如此驚天動地的地步,掀起了舉國盲目排外的驚海駭浪,斷送了我李斯個人的前程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譭棄了秦國長久以來招外來賓客的優秀傳統,斷送了他與秦王政夢寐以求的一統天下的千秋大業。

不過,李斯沒有妥協和放棄,他心裡私下想: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放眼當今天下,能夠阻止秦國這股排外浪潮,挽狂於即倒、定乾坤於一時者,惟有我李斯一人也!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王政昔日對我的信任與重用,上書勸動說秦王政回心轉意,銷這注定要遺恨千古的“逐客令”,以撥霧見日,迷途知返 。

品讀秦史13|“鄭國間諜案”引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諫逐客書》


李斯在離開之前寫下了那篇流傳千古的不朽名篇《諫逐客書》,《諫逐客書》第一句話就直截了當地否定了秦王政的逐客令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緊接著,李斯健筆縱橫,開始追溯秦國由弱變強,由小變大都離不開客卿的功勞的歷史。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子或?東得百里奚於宛,迎叔於家來五的、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數樂用,諸候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佔。惠王用儀之計,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範雕,廢穰候,逐華陽,強公室,社私門,蠶食諸候,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容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容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追溯歷史之後,李斯鋒芒直指秦王政享盡別國華物美人的現實——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壁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提不實外廄。江南金鍋不為用,西蜀蜀丹青不為米。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傳現之珥,阿編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治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呷,彈箏搏牌,而歌呼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詔、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當前,適現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製諸侯之術也。”

李斯的這封《諫逐客書》寫得氣勢磅礴,言辭懇切,入情入理,無可辯駁。它不但敘述了秦國因大量引用外來人才而強大起來的真實歷史,而且剖白了自己全心全意為秦國盡忠效勞的迫切心聲。

品讀秦史13|“鄭國間諜案”引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諫逐客書》

讀過李斯這篇排比鋪張筆鋒犀利的奏章,秦王政頓覺眼前一片開朗,他本身就是想保李斯的,這時他深感以前聽信秦國貴族意見,盲從處事的愚昧和危險。回顧歷史,客卿確實為秦國霸業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而放眼當前,欲“跨海內”而“制諸侯”,仍然需要不斷地延四方人才,為秦國所用,並削弱其他諸侯國的力量,用人的問題,是一個事關統一的大同題。為此秦王政完全贊成李斯的觀點,果斷地取消逐客令。

此時李斯已離開朝廷,正在回鄉的路上。秦王政於是派出使者,快馬加鞭,終於在在麗邑附近追上了李斯,把他帶回宮去。

秦王政正式拜李斯為相。李斯成為秦王政的左膀右臂,協助他佈置和指揮了統一戰爭,為秦王政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品讀秦史13|“鄭國間諜案”引出流傳千古的名篇《諫逐客書》

一場大規模的排外浪潮被阻止了,秦國重新恢復了對外開放的優良傳統,大開國門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奇才異士。許多政客學者、游上及身懷一技之長者都聞風西向,湧向秦國。人才的大門從此打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