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香山評論」莫炒作辭職信讓師生成“驚弓之鳥”

最近,又一封辭職信火了,這次不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而是由於一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放到了家長群裡,引發了家長的不滿,而被家長“威脅”,如果不“登門道歉”,就到教育局反映,這一舉動讓這位老師無法安心教學而提交了辭職信。

縱觀整個事件中,家長可能最關注的就是孩子和自己的尊嚴,認為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公開“揭了短”,而老師出於教學目的,沒有特別注意方式。家長認為需要通過教師的“登門致歉”來挽回尊嚴和顏面,老師則認為初衷是為了學生學習,卻遭到“威脅”而委屈。

老師因為家長的“威脅”而離職看似不可思議,其背後卻有一定的必然性,脆弱的師生關係讓師生都成為驚弓之鳥。因此,筆者認為,如何讓老師真正傳道受業解惑,如何家校共育,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避免師生都成為“驚弓之鳥”,才是在整個事件過後最值得關注的。

老師成為“驚弓之鳥”,是因為一些事件,讓老師不知道該不該管學生,學生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正常批評而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學生成為“驚弓之鳥”,是因為學校和家庭教育管理方法的不當讓學生逐漸喪失害怕承當錯誤、不敢面對挫折。

拒絕脆弱的“師生關係”,莫讓師生都成為“驚弓之鳥”,要明確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是合作共贏而不是此消彼長。其一要建立信任,通過學校和家長建立起穩固的信任關係,明確家校之間共同一致的願景,才能促進真正平等的教育關係,構建雙方信任後,家長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學校教育,有了信任的基礎,學校和家長的交流也更暢通,即使有時對學生教育方法存在不妥之處,家長也會理解,而不是劍拔弩張。其二要注意方法,老師和家長都要注意教育方法,不能因為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忽略方式方法。老師要“因材施教”,在不傷害他人尊嚴的前提下教育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寬容的胸懷接納學生,善於捕捉、欣賞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家長在面對孩子受委屈時,一定先要問清原因,如果是孩子的過錯,要加以教育,藉機培養孩子的逆商,提高抗挫折能力,如果是老師工作的疏忽,要及時與老師溝通,而不要一言不和就是上告,更不能孩子教育不好就讓老師背鍋。

家校共育,共同努力才能讓教育迴歸本真。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民主、平等、互動式的師生關係,需要信任做基礎,溝通做紐帶。把握適度原則,老師做的不對之處,家長批評指正,孩子做的不對之處,積極引導,培養責任心,學會為自己造成的問題擔責,絕不能以溺愛的角度對老師肆意宣洩,讓老師變成驚弓之鳥;老師在平時教學中,注意教學方式,批評不是目的,用藝術手段促進學生變得更好,才能不讓學生也成為驚弓之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