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中華艦影」巡洋艦“海天”“海圻”

「中華艦影」巡洋艦“海天”“海圻”

航試中的“海圻”艦

二艦是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為重建海軍而訂購的主力軍艦,原計劃向德國訂造前無畏艦,後改為向英國訂造穹甲巡洋艦。“海圻”“海天”的設計參考了英國設計師菲利普·瓦茨(Phillip Watts)為阿根廷設計的“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號巡洋艦,在其基礎上改良而成,工廠編號667和668號。

1899年6月8日“海天”號首先建成回國,竣工略晚的“海圻”艦完工時,恰因清政府財政緊張,拖欠了應付的艦款,以致於發生了意大利揚言要從英國船廠搶購“海圻”的風波。2艦歸國後,配屬於新建北洋水師,成為清末新建海軍時代中國海軍的主力。1900年庚子事變時,2艦根據清政府的指示提前開往山東廟島一帶駐泊,避免和八國聯軍艦隊發生衝突,期間“海圻”艦還曾援救了在廟島附近觸礁遇險的八國聯軍中的美國戰列艦“俄勒岡”(Oregon),為此美國國會曾致專函道謝,艦長薩鎮冰獲授勳章。

「中華艦影」巡洋艦“海天”“海圻”

”海天“艦觸礁損毀

日俄戰爭爆發後,清政府為防範交戰範圍蔓延向中立區,向遼寧地區加派軍隊警備。1904年4月25日凌晨,受命前往上海江南機器局裝運軍火北上的“海天”艦到達長江口外,因為遇到大霧而停航,不料遭遇1艘快速駛來的民船,“海天”轉舵規避時不慎在鼎星島附近觸礁,後經設法搶救,然而傷情過於嚴重被迫放棄,從艦上拆卸的主、副炮改佈署到上海吳淞炮臺等處使用。

「中華艦影」巡洋艦“海天”“海圻”

英王加冕國際閱艦式上拍攝到的“海圻”艦

「中華艦影」巡洋艦“海天”“海圻”

1911年”海圻“抵達美國紐約港

清末新建海軍時期,“海圻”艦編入巡洋艦隊,1911年4月24日被派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加冕閱艦式,隨後開往美洲宣慰僑民,於1911年9月10日到達美國紐約訪問,成為第一艘進行準環球航行的中國軍艦。從美國返回抵達英國時,恰值中國國內辛亥革命爆發,最終“海圻”艦在英國選擇了支持反清革命的道路,於1912年春返回已經是民國政府統治的祖國。

民國時代,“海圻”最初編在海軍第一艦隊,1917年參加護法艦隊南下廣東,支持孫中山的廣東護法軍政府。1923年,本艦和護法艦隊的部分艦隻從廣東一起北叛到達青島,投靠直係軍閥吳佩孚,組建成了直系渤海艦隊,此後隨著直係軍閥在直奉大戰中落敗,渤海艦隊被奉系東北海軍吞併,“海圻”又成為東北海軍的主力艦。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克復上海等地區後,原奉系北京政府的中央海軍投靠北伐軍,本艦曾多次成功南下偷襲吳淞口,報復投靠革命的中央海軍,還曾擄掠過中央海軍的軍艦。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三省淪陷,包括本艦在內的東北海軍軍艦退往山東青島、威海等地停泊,因為失去了東三省母體,東北海軍的供應日漸艱難,就如何籌資維持艦隊,內部高級軍官產生嚴重意見分歧。1933年,本艦在艦長姜西園率領下,參加了南叛廣東的行動,投靠粵省軍閥陳濟棠,並以本艦等南叛的東北海軍軍艦組成粵海艦隊,後因陳濟棠對南叛的東北海軍軍艦漸失信任,1935年本艦再度叛離廣東,被南京國民政府派軍艦攔截收容,名義上仍歸屬東北海軍,實則駐泊南京,編列在軍政部的直轄之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民國海軍在長江中的江陰至靖江段江面構築沉船封鎖線,以防日本軍艦順江而上襲擾首都南京。為了鞏固沉船阻塞線,本艦被拆除武裝後調至江陰,於1937年9月25日在阻塞線上自沉。1959年冬,本艦殘骸被上海打撈工程局工程隊發現,於1960年5月27日打撈出水,最終拆解。

「中華艦影」巡洋艦“海天”“海圻”

“海天”艦線圖。繪製:顧偉欣

種:穹甲巡洋艦

建造時間:“海圻”1896年11月11日開工;“海天”1897年2月16日開工

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埃爾斯維克船廠(Armstrong Elswick Shipyard)

量:4300噸

度:129.2米×120.7米×14.26米×5.54米×5.91米(全長、垂線間長、寬、艦首吃水、艦尾吃水)

力:4座霍索恩、萊斯利公司(R&W Hawthorn Leslie)製造的複合蒸汽機,4座雙頭圓形鍋爐,4座普通圓形鍋爐,雙軸,17000馬力

速:24節

煤艙容量:1000噸

備:8英寸阿炮×2,4.7英寸阿炮×10,47mm哈炮×12,1磅馬炮×4,8mm馬克沁機槍×6,18英寸魚雷發射管×5

甲:裝甲甲板5英寸,司令塔6英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