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大媽做的包子全裂口了,擔心賣不出,出攤後小夥卻花500塊全包了

大媽做的包子全裂口了,擔心賣不出,出攤後小夥卻花500塊全包了

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享受美食也要看場合,場合好美食吃起來才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也讓人吃的更加開心。農村大媽做的包子全“裂口”了,擔心賣不掉,出攤後小夥卻花500塊全買了!說到包子,你一定不會陌生了,有的朋友基本上天天都會吃上,但像這樣裂口的包子你一定沒有吃過,農村大媽在路邊賣包子,這天大媽做的包子全部都裂口了,一眼就能見著包子裡面的餡,大媽擔心這樣的包子沒人買,出攤後,一小夥花500塊全部買走了,大媽樂開了花。

大媽做的包子全裂口了,擔心賣不出,出攤後小夥卻花500塊全包了

大媽賣的這包子,全部都是手工揉麵,然後和餡,餡也全部都是每天現做的,平時來小攤買包子的顧客特別多,大家都比較愛吃她做的包子,每天都會蒸上好幾大蒸籠的包子。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貽謀錄》:"仁宗誕日,賜群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包子一般是用麵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

大媽做的包子全裂口了,擔心賣不出,出攤後小夥卻花500塊全包了

包子的餡也有很多種,有紅糖餡,還有醬肉、鮮肉、鹹菜餡等,價格也算比較便宜,8毛錢一個,每天都會全賣光,大媽揉麵都會揉很久,這樣做出來的包子會更好吃。大媽把包子蒸好後,然後出攤開始賣,大媽一直擔心這樣的包子沒人買,因為大家常吃的包子都是包住的,像這樣裂口的包子很多人都不願意買。包子這種麵食製品大約在魏、晉時便已經出現。但包子的原名卻叫"饅頭"。晉代束皙在《餅賦》中說,初春時的宴會上宜設"曼頭"。這裡所說的"曼頭"其實就是包子。至於"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在《愛竹淡談藪》一書中載:"宋朝有個叫孫琳的大夫,為宋寧宗治淋病,就是用饅頭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們視為神醫。

大媽做的包子全裂口了,擔心賣不出,出攤後小夥卻花500塊全包了

一小夥買了一個嚐了後,覺得非常好吃,裂口後的包子比平時的包子更有味道,吃起來更好吃,一下花500塊把蒸好的包子全買了,大媽笑開了花,你吃過這樣裂口的包子嗎?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養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勞動人民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