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新一輪共享單車補貼戰來襲,是拼資本還是拼服務?

由ofo 、摩拜領軍的互聯網新寵兒共享單車從剛開始的拼資本,瘋狂燒錢,到現在一大波的共享單車倒下,最後只剩下那麼幾家。

根據易觀方面的數據顯示,2018年2月,國內共享單車APP活躍用戶覆蓋率前三名的平臺分別是ofo、摩拜和哈羅單車,比例分別為50.89%、49.14%和5.64%。在共享單車領域,哈羅單車是入局較晚的一個,但其不同於ofo和摩拜,哈羅單車則是通過從二、三線城市入手向一線城市發展,現如今已悄然爬上了共享單車的第三把交椅。

經歷大洗牌後,共享單車企業迎來新局面

目前,ofo可能是市場上投放車輛最多的,這也就意味著,在後期維護上,ofo要投入比競爭對手更多的人力和財力。5月15日,南華早報消息稱,ofoCEO戴威已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並號召員工“奮戰到底”,堅持獨立發展下去。據相關報道,ofo已推出車身商業化廣告,App上也推出開屏廣告。

新一輪共享單車補貼戰來襲,是拼資本還是拼服務?

事實上,車身上的商業廣告早在去年就有了。ofo與《神偷奶爸》推出的“大眼車”,摩拜和《悟空傳》電影合作,推出定製單車。就目前摩拜被收購,共享單車陷入的困境來看,這種通過“廣告”推廣的模式顯然並沒有成功。這一次ofo再一次將解決危機的重點放在了車身商業化廣告和APP開屏廣告上,試圖用大力售賣車身廣告,來實現自我造血,緩解資金鍊危機。堅持獨立發展的ofo通過此次車身廣告帶來的盈利是否能填補巨大的債務和持續的虧損,帶領ofo走出泥沼,走向未來,這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另外,據瞭解,今年年後ofo已有多位核心員工離職,ofoCEO戴威也曾在內部會議上表態“如果不願意戰鬥到最後,現在就可以退出”。從目前的狀況來看,ofo似乎成了一個一直出狀況,都要做即將破產狀,卻一直堅強活著的企業。

新一輪共享單車補貼戰來襲,是拼資本還是拼服務?

而它的競爭對手——摩拜單車也正在經歷一系列的調整和人事變動。被美團以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後,CEO王曉峰離開,原董事長李斌退出,聯合創始人的夏一平也離開了摩拜,摩拜內部高層崗位的調整,必將帶來一系列的變動,也可能引來新一波的離職。但在有了美團騰訊作為靠山後,摩拜也加快了自己擴張的步伐。據科技博客TechCrunch5月22日消息,摩拜很快將進入印度市場,其服務預計將在6月初上線。摩拜單車印度首席商務官暗示,摩拜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進入10個至12個印度城市。ofo在去年11月就已經登陸印度市場,共享單車的戰場似乎又升級到了海外。共享單車一邊在自救一邊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還在繼續補貼用戶,打價格補貼戰。

最初,共享單車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展開價格戰策略。2017年初開始。當時,摩拜推出充100元送110元等優惠,ofo則是充100元送100元。此後的2017年6月,摩拜推出了免費騎月卡活動。摩拜單車又於7月推出了“2元30天”和“5元90天”的月卡。ofo也緊隨其後推出了1元包月的活動,其他的共享單車也紛紛效仿,加入燒錢大戰,但最後因為資本的不足,一大批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倒閉,最後活下來的只剩那麼幾家。

新一輪共享單車價格戰來襲

今年年初,摩拜、ofo再一次在鄭州先後推出“免費騎”、一元兩元包月,但春節之後,ofo、摩拜將月卡費用悄然漲價到20元/月,此前推出的“免費騎”也銷聲匿跡。共享單車領域在經歷了資本火拼補貼戰之後,似乎都已顯出疲態,價格戰似乎已經結束,迴歸正常運營。

不同於摩拜、ofo小黃車恢復20元月卡原價,哈羅單車在鄭州,則依然堅守價格優惠。

在摩拜收歸美團旗下,哈羅單車成為永安行旗下公司,受到阿里的大力扶持,ofo堅持獨立發展,開展廣告業務,新一輪價格戰再次來襲。

據央廣網5月22日報道,登陸微信摩拜小程序,雖然月卡價格仍然是20元,但是卻多了一個抽獎頁面,中獎者可以享受月卡1折到原價共10個檔位的優惠。在河南市場上,甚至不需要抽獎,就能享受一折優惠,而摩拜單車的單次的騎行費用為0.5元到1元。

新一輪共享單車補貼戰來襲,是拼資本還是拼服務?

Ofo則推出了“拼手氣搶月卡”活動,多人打開紅包,其中一人可以得1元購買月卡優惠,其餘人也可以得到月卡5折券與騎行折扣券。

3月13日,哈羅單車在微博宣佈即日起全國用戶芝麻信用在650分以上的可以免押金騎行共享單車,後又一直在各個第三方平臺上做贈卡免費騎活動,最新又推出“邀請新用戶,免費騎行”的活動。

價格戰迴歸,共享單車是拼資本還是拼服務?

新一輪的價格補貼戰似乎又回來了,從最初的補貼燒錢,到一大批共享單車企業“死亡”,再到尋找資本融資,最後又迴歸補貼燒錢階段。堅持獨立發展的ofo,背靠美團的摩拜和依靠阿里系的哈羅單車,到底還能依靠燒錢走多久,新一輪的價格補貼戰是否還會有共享單車企業倒下,ofo是否還能維持獨立發展,摩拜還能一往之前,成為共享單車的領軍,還是背靠阿里持續免費的哈羅單車會成為最後的黑馬?如果僅僅是依靠資本去瘋狂燒錢補貼,最後還是會彈藥不足,陷入困境。

新一輪共享單車補貼戰來襲,是拼資本還是拼服務?

共享單車的領域現如今已經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免押模式也必將成為共享單車接下來的共同趨勢,共享單車企業想要最後脫穎而出還是需要依靠服務和良好的運營。

共享單車經過這一次的大洗牌之後,共享單車的風口早已逝去,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的共享單車企業,新一輪的價格戰並不能讓共享單車繼續擴大發展,只會虧損越來越大,共享單車企業想要最後勝出,只有提升服務安全,可靠的質量,提高運營效率才是正確的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