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可能會是j20嗎?

WHLL涵


隨著中國殲-20和殲-31的發展越來越順利,很多人已經注意到目前中國空軍因為作戰的需要,已經有了殲-11和殲-10的高低搭配,未來殲-20和殲-31搭配也不是不可。但是在海軍艦載機需求方面“一山不容二虎”,哪架戰機更適合上艦也就成了軍迷和專家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就性能而言,兩機都並不適合上艦。殲-20雖然體型相比殲-15看起來更小,但是起飛重量卻要高出很多。重型艦載機在甲板降落時對甲板的衝擊和對機身結構強度的影響從美國上世紀淘汰的F-15N計劃就能看出來。

並且鴨翼加三角翼的佈局在航母上起降時俯仰角會較大,雖然殲-20採取了全餘度電傳系統,低速操控能力較強,但是實際在航母上的使用效果還有待商榷。殲-31雖然更小,性能也看著十分中規中矩,而且非常適合在航母起降。但是仔細對比殲-31和F-35的數據就能看出,由於RD-93渦扇發動機相比F-135發動機耗油率更高。在同等載油量的情況下,殲-31載彈量和航程絕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只有在國產的WS-13完全成熟後才能達到目前公開的性能,未來才有可能登上航母。

雖然中國目前並沒有合適的五代艦載戰鬥機,但是大家不應該心急,中國目前更多的應該是完善殲-15艦載機的性能,然後從殲-15的實際使用經驗上研製一款五代戰鬥機才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是急於求成的把殲-20,殲-31部署到航母上。畢竟,美俄的艦載機發展,尤其是美國已經發展長達90年之久,一時間還沒有那麼容易超越。但是中國能在幾年之內就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實屬不易。


浩漢防務論壇


首選從需求來說,我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必然是具備4S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前海軍司令吳勝利也曾講過,下一代艦載機必須是具備4S的重型四代機。海軍為何會有這樣的要求,其實也很容易理解。我國航空母艦一出家門,遇到的五代機不光有F35,還有部署在第一島鏈上的F22。所以我們的下一代艦載戰鬥機對標的就是F22而不是F35,而且4個S一個都不能少。從時間上來看,現在已經逼近沈飛所總設計師孫聰所說2020年的時間節點,這個節點就是我國艦載戰鬥機出現的節點,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時間節點,不會輕易推翻。全新研製第五代機艦載戰鬥機需要的時間比較久,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在J20和FC31這兩種戰鬥機中選一個,然後改型上艦。

那麼J20和FC31兩型戰鬥機哪一個更適合上艦呢?很顯然J20會佔據很大優勢,因為J20發展比較早,現在早已服役,技術相對比較成熟,而且4個S一個都不少。而且作為空軍的天字一號工程,獲得的資源和支持是比較充足的。而FC31作為中航自籌資金的項目獲得的資源相對有限。

J20其實尺寸並不大

有人說J20尺寸比較大,上艦比較佔地方,影響載機數量,這個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J20機長20.3米,翼展12.88米,其實尺寸並不大,比J15的尺寸還要小一圈。

J20和FC31在遼寧艦甲板上最大起飛和最大回收狀態下的載機分佈

有觀點認為FC31上艦會有數量優勢,這個其實是不存在。因為有人算過,以遼寧號航母的甲板面積為準,FC31也就比J20多載一架。就算航母排水量擴大一倍,也不過就是多裝載2架,數量上並無優勢。

FC31被髮動機拖了後腿

相反,FC31體型小帶來的弱勢倒是非常明顯。首先中型機的體型限制了FC31發動機的選擇範圍,只能選擇WS13及其改型WS13E來做動力。而這兩型發動機性能都比較落後,推重比在8左右,離五代機普遍要求的10個推重比相差深遠。而且採用的是比較落後的常規氣動佈局,用8個推重比左右的發動機是無法超巡的。這和J20情況完全不同,雖然J20目前用的矢量版WS10B推重比也不高,只有8.8左右。但J20採用的是鴨式氣動佈局,氣動阻力上的優勢很大,仍然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J20和FC31兩者在氣動設計上有本質差別,兩架飛機的氣動佈局完全不同,FC31和F22一樣都是常規氣動佈局,J20是鴨式氣動佈局。常規氣動佈局中重心在前,機翼產生的升力在中間,平尾產生的升力在後。整架飛機要想保持平衡,平尾產生的升力一定是負的,為了產生負升力必然就會產生配平阻力。而對鴨式氣動佈局來說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鴨翼產生的升力是正的,重心在中間,機翼產生的升力也是正的,三者達成平衡,不存在配平阻力問題。

J20藉助鴨翼和機身邊條實現了非常高的升力係數和非常低的阻力系數

對J20來說,鴨式氣動佈局還可以起到減小機翼載荷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小機翼面積,以進一步減小阻力。因為J20有兩個渦流發生器,一個是鴨翼,另一個是鴨翼和機翼之間的機身邊條,這兩者結合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渦流,因為鴨翼的展向尺寸比FC31的進氣道側邊嵴尺寸要大得多,導致鴨翼渦尺寸更大,連機身邊條產生的渦流都比FC31進氣道側邊嵴產生的渦流強大。而且鴨翼下方的氣流壓力大,在鴨翼渦流經機翼和機身上方時能不斷向渦流補充能量,使渦流的強度遠遠超過FC31。在這方面FC31和F22情況類似。J20的小展弦比機翼翼根部分更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渦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機身也能夠獲得比FC31和F22更大的升力,相對而言J20的單位面積機翼載荷就會更小。這也是鴨式氣動佈局的升力係數要高於常規氣動佈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樣就可以適當減少機翼面積以減少阻力,以平衡發動機性能的不足。實際上F22的機翼面積為78平方米,J20為68平方米。J20的機翼面積更小一些,所以在氣動阻力上,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J20是有很大優勢的。在阻力系數上J20可能佔據百分之十幾的優勢。

而能不能超巡,一方面看氣動設計,另一方面還要看發動機。J20目前裝備的矢量版WS10B推重比只有8.8左右,但因為採用了高推核心機,中間狀態推力仍然可以達到10噸左右。關於WS10B的推力,2018年4月份,深圳衛視在介紹J10C服役的新聞中曾公開過WS10B的性能,稱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加力推力為144千牛。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但是到底超多少呢?根據通常戰鬥機中間狀態推力和加力推力之間的關係,WS10B的中間狀態推力在98千牛左右,也就是10噸左右的推力。這樣的中間狀態推力在加上J20優秀的阻力系數,J20完全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而且WS15發動機目前也正在試飛,兩三年之後也會定型進入大批量生產,換裝WS15後,J20的技術優勢會更加明顯。

對於FC31來說,氣動設計上沒有什麼優勢,跟F35差不多,雖然有所優化,但優勢不大,再加上現裝配發動機推力只有8左右,所以是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的。FC31要想實現超音速巡航就必須等WS19發動機,WS19發動機加力推力在11噸左右,推重比可以達到10。但是WS19發動機的進度很慢,剛開始試飛,2020的節點是趕不上了,再加上還要修改FC31的進氣道來匹配WS19,這樣超巡至少要三到四年之後了。就目前的國際形勢和臺海狀況來說,海軍已經等不及了。能超巡還是不能超巡,這就是到底誰能上艦的關鍵。

J20上艦的另一個優勢是空中機動性能,對戰鬥機來說瞬間盤旋角度是評價戰鬥機機動性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方面鴨式氣動佈局仍然佔有很大優勢。以J20和F22為例,戰鬥機在快速轉彎時都會將機身側傾,這就是在利用整機升力在水平方向上產生的分量來提供更強大的向心力,幫助戰鬥機獲得更小的轉彎半徑。既然J20的升力係數更高,產生的升力更大,那麼就更容易獲得小的轉彎半徑。我們知道飛機轉彎時還要藉助於垂尾來產生操縱力矩,雖然J20的垂尾相對於整機的氣動中心點要比F22的距離要短,也就是操縱力臂要小,但是仍然也通過儘量後置垂尾,加大垂尾後掠角度等措施進行了一定的補償,更重要的是J20採用了全動式垂尾,整個垂尾的面積比F22的方向舵面積大了一倍以上。所以最終,J20的垂尾能夠產生的操縱力矩要比F22大不少。然而事情還不僅如此,J20還有自己的獨門絕技,那就是鴨翼差動,鴨翼差動技術是從J10身上繼承過來的,如今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了。通過鴨翼的差動也能夠產生水平方向上的操縱力矩,這個力矩也是比較大的。因為鴨翼到整機氣動中心點的距離很遠,所以操縱力臂就很長,導致操縱力矩也非常可觀,而常規氣動佈局是完全沒有這個能力的。

F22的矢量推力是兩維的

矢量噴管是另一項提高空中機動性的關鍵技術,F22採用了兩維矢量噴管,可以獲得強大的過失速機動能力,F31連10個推重比的發動機都沒搞定,就別提矢量噴管了。

J20的軸對稱矢量推力是三維的

而J20則裝備了更先進的軸對稱矢量噴管,將矢量推力的空間從F22的兩維提升到了三維空間,可以獲得更加強大更加靈活的空中機動能力(J20發動機的尾噴口)。

J20的格鬥彈倉採用了一個簡單而又巧妙的設計實現了發射前鎖定還不用破壞氣動外形

對於重型五代機來說格鬥彈倉是比不可少的,沒有格鬥彈倉近距空戰能力就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J20和F22都有格鬥彈倉,但性能上卻有很大差別,J20的格鬥彈倉可以在進入近距離空戰前提前打開,將格鬥彈掛架外置,然後關上艙門,這樣格鬥彈可以實現發射前鎖定目標,還不會破壞J20的氣動外形和隱形能力。

F22的格鬥彈倉在發射前要一直敞開著

而F22的辦法就要笨很多,要想發射格鬥彈,就必須一直開著格鬥彈倉,直到把格鬥彈打出去,這樣既會破壞氣動外形增加阻力影響飛行穩定性,又會影響隱形能力。J20用一個可以旋轉的掛架就輕鬆解決了問題。而對於FC31來說,因為機體尺寸的限制沒法安置格鬥彈倉,如果要用格鬥彈就只能外掛,但外掛會影響隱形能力。可以說FC31在近距格鬥能力上和J20是有很大差距的。

對J20來說唯一不利的地方在於機翼的設計,J20採用的小展弦比機翼超音速機動性非常好,但低速性能不好。這對著艦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無法克服的缺點。其實只要簡單調整機翼的後掠角度就能很好改善低速氣動性能,或許成飛所還有更好的辦法。

綜上所述,FC31在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空中機動性能以及近距離空戰能力上跟J20之間都有很大差距,這是FC31無法上艦的根本原因。造成這種局面是與FC31的定位分不開的,FC31是沈飛所競爭重型五代機失敗後研製的,一開始就定位在低檔五代機的位置上。和J20及F22這樣的重型五代機之間從頂層設計上就有差距,定位上就已經輸了,還不要說具體的技術實現上的差距,這就導致了FC31必然無法上艦和J20展開競爭,這件事其實在競爭五代機失敗的時候就已經命中註定了。


尖端防務


我認為不可能,有一個說法叫中型機陷阱說的是在前蘇聯時候開發了蘇27重型戰鬥機蘇聯空軍很滿意無論是航程載彈量,那時候的米高揚設計局也很是眼紅它們根椐美國空軍戰鬥機F15和F16高低搭配的想法也按這思路開發了米格29,本來這思路也沒錯錯就錯在偏偏要搞個雙發還是中型機,(可能是有原因一來嘛國力有限一看美國都只是搞了個單發的F16蘇聯國力不如美國國防部也不會同意 二來嘛這是最主要原因當時蘇聯正在大力發展航母米格設計局也是想著我如發展箇中型機比F16強這樣即可以拿下空軍的訂單還可拿下海軍艦載機訂單一箭雙鵰,米格的如意算盤)結果就是空軍根本就看不上不是因為蘇聯高層不想看到米格設計局倒下希望能有兩個設計局競爭,照顧可能空軍一架也不想要因即便是蘇聯最強勝時米格29的造價也達到蘇27百分之70多而航程載機量卻慘不忍睹機場保衛者稱呼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和蘇27同日而語後來蘇聯海軍的艦載戰鬥機也沒用米格29,這就是中型機陷阱在看看咱們殲31有哪一點不是米格29翻版,有人問美國的航母上為什麼是中型機其實很好理解第一美國有11艘航母中型機最合適不可能造那們多重型機經費負擔不了,第二美國上那個F18 其實也不算中型機都30幾噸起飛重量了其實接第一點其實美航母上一開使也是重型 機的F14就是因為後來改進費用 太高最後被捨棄其實美海軍還是想要F14的,至於F35更好理解了首先是單發機而且也不算輕型機而且美航母上還保留那個起飛重量超過30幾噸的F18EF,所以結論就是殲31不可能成為航母艦載機也不適合。謝謝!




TTDTD


【共享軍事知識,關注軍史解碼】

每每提起殲-20能否上艦,首先就要說到機體過重的問題,其實重量並不是殲-20無法上艦的原因,因為連更重的殲15都能上艦,那殲-20為什麼很難上艦呢?



首先,殲-20在設計之初就是一款空軍戰鬥機,並沒有考慮過上艦,應該也沒有經歷過彈射實驗,機體強度與和整機結構等都與艦載機設計不同,而起降過程中產生的拉伸和應力都是非常大的,殲-20無法經受多次彈射起飛和降落阻攔,強行使用只會大大縮短戰機的壽命。



其次,殲-20上艦必須要進行機體修改,要實現機翼摺疊,因為只有機翼可摺疊才能進入機庫,其次要加裝尾鉤進行降落時的阻攔,最後由於海面的溼度大並伴有鹽霧,所以隱身塗層要防鹽霧,機體還要全部使用艦載機專用材料,否則不但對飛機機體有害,就連電子設備也會受到侵蝕。



上面這幾點都會影響到殲-20的隱身性能,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要把殲-20做出一款艦載機版,很多東西都要重新設計,這樣的花費,還不如直接研發一款專用的航母艦載機。不過殲-20的氣動佈局,起降時能獲得的升力極大,只需要很低的速度,就可以輕易起降。

作為國之重器,不論是殲-20還是殲-31,我國都需要一款四代隱身艦載機,用來對付不斷複雜的周邊局勢,畢竟有近百架F-35在我國周邊“虎視眈眈”。


用戶93342802823


不可能!殲20上艦難度重重,即使上艦,也要進行大改。我是航空專業人士,不請自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陸基戰鬥機與上艦的艦載機有很大的區別,設計思想和使用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殲二零的設計理念還不是以對面攻擊為主,而是以制空、空戰、和突破敵防空為主。而對面攻擊能力,也就是對地面目標和海面目標的攻擊能力,並不是作為他的首要任務。如果要成為一款優秀的艦載機,他必須強化對地面目標和海面目標的攻擊能力。



第二:對於艦載機來說,殲20還是太大和太重了。從網絡上的圖片比較來看,殲20是比f22、t50和f35都要大的一款戰鬥機。在地面使用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在空間很緊張的航空母艦上使用不顯得太大了。相同的空間可以停48架f35,但是用殲20的話恐怕只有30架,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了。殲20如此大的體積,必然帶來了它巨大的重量,目前我國的前兩艘航空母艦均採用滑躍方式起飛,殲20根本不可能在如此短的距離內起飛成功,如果馬偉明院士的電子彈射能夠應用到以後的航空母艦上,且能夠滿足彈射起飛殲20要求的話殲20也許可以上艦,但目前來看,前兩艘航母的艦載機是不會選擇殲20的。



第三:機身結構難以滿足艦載機的需求。艦載機不論外形結構與內部的機身強度,都與陸基戰鬥機有很大的區別。對殲20來說它沒有配備尾鉤作為降落設備,如果取消減速傘艙加裝尾鉤的話,從它的結構上來說也不太好加,殲20的減速傘艙是在機身上面,而尾鉤肯定是要加在機身下面的。還有目前殲20的起落架的強度和高度也達不到上艦的要求。如果進行加強就要對起落架倉也要進行更改,這樣對殲20的外形產生了改變,對其的隱身能力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

以上三點是殲20不適合作為艦載機使用的三個方面,當然還有別的方面,而這都是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將它作為艦載機使用而產生的結果。所以殲20是不會作為艦載機上航空母艦的。

一個明顯的優勢:殲20這種結構作為艦載機有沒有優勢呢?當然有,而且是一個很大的優點。擁有鴨翼的殲20擁有非常優秀的起降能力,這種放寬靜不安定度的設計使殲20擁有在低速條件下非常優異的起降和操控性能,這一點是常規佈局戰鬥機所不具備的。從理論上來說,殲20的起降性能將遠遠超過蘇33和殲15,甚至可以比肩最經典的艦載機F14。



艦載機的設計都是從陸基飛機上延伸而來,如果以殲20為藍本可以改造出來一款非常優異的艦載機,就比如梟龍戰機脫胎於殲七戰機一樣。如果加裝了國產的大推力渦扇15矢量發動機,將機翼進行摺疊,對結構和外形進行改動,就會衍生出一款對f35c和f35b形成性能優勢的艦載機。有可能成為一把打破美國海上霸權的重劍,希望我國的科研工作者能夠攻克難關,給國人一個巨大的驚喜!


一坑四彈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最近關於國產航母的消息真多啊,首先是艦島裝上了!大家鼓掌!但這個艦島看著特別小,還有些詭異,後面像是一刀切下來的,非常不協調……所以,目前在安裝的應該只是艦島的前半部分,估計沒有煙囪這種好事,這回是指望不上嘍。

航母快造好了,配套也得跟上,所以昨天國內各大軍事網站的頭條都是有關“901型補給艦”的消息;而今天,又齊齊的變成了國產第五代隱身艦載機的新聞。看來,國產航母一直在牽動無數軍迷的心啊。只是,在今天的新聞中,各個媒體都引用了軍事專家杜文龍在接受中央電視《今日亞洲》採訪時,提出的觀點:“殲31比殲20更適合做國產艦載機”。對於這個觀點!我突然有一種滿腔熱血,正要怒髮衝冠拍案而起的時候,被一盆冰水直接扣腦袋上的感覺!所以,在這裡就讓小兵兵和大家聊一聊國產第五代艦載隱身戰鬥機,也讓我這個網友,強烈質疑一下“專家觀點”。

在我的記憶中,有關國產隱身艦載機的討論,從重型的殲20首次亮相就開始了;並隨著中型隱身戰機“鶻鷹”的亮相,推上了一個高潮。但有關誰更適合做下一代艦載機的爭論,實際上在幾年前就已經在各個專家、媒體和無數網友中間形成了一個共識:重型戰鬥機更適合作為艦載機。這本來是不存在什麼爭議的。

航母艦載機的發展,實際上就是一個逐步重型化的過程。如果我們將美國海軍艦載機的發展作為一根標杆的話,我們會發現,美國艦載機的研發都是以航母上彈射器、攔阻索、升降機等關鍵設備的承受能力作為上限標準的。在海灣戰爭時期,美軍航母上還有部分的輕型攻擊機A7;但戰爭一結束,中型的F/A-18立刻就全面替換A7,從此美國航母上再無輕型戰機。而目前作為中流砥柱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和正在形成戰鬥力的F35C,最大起飛重量都超過了30噸,怎麼算都需要歸入重型機的行列。

而且起飛重量只是一個指標,我們再看一下從F/A-18升級為超級大黃蜂的變化,以及F35C與F35其他兩個型號的差異。F/A18升級成為超級大黃蜂,航程被要求增加至少40%,正常起飛重量增加了28%,最大起飛重量增加了34%,而F35C則比A型大了整整一圈。在這裡,我們能夠發現:大航程是美國海軍對艦載機的第一要求;而大平臺、大載荷,更是美國海軍選擇艦載機的重要標準。作為這個地球上,航母使用經驗最豐富,戰鬥也是最強的美國海軍,我想,他們的所作所為,一定會是我們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即便不看美軍,當年蘇聯在進行艦載機選型的時候,也是重型的蘇27K幹掉了中型的Mig29K,成為了後來的蘇33。蘇聯當時的理由也是:大航程、大平臺、大載荷。

當然,就像次杜文龍先生接受採訪時所提出,重型艦載機佔用甲板空間過大,載機量甚至出動量都會受影響的問題,相信很多網友也會有疑問。但這一點,在過去幾年中,各位專家、各個媒體,尤其一些專業雜誌早就係統的計算過,結論也早就給出了。甚至我自己看過的期刊就不少於三種,所以我也不再贅述。這裡我想說一下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和陣風艦載機,算是另外一個角度吧。法國航母很小,彈射器和攔阻索的性能上限已經限制死了,相信這更符合使用中型,甚至輕型艦載機的要求。

但法國人還是盡最大可能的在提高陣風的起飛和降落重量,比如放大了陣風的著艦仰角,採用可抬高機頭的起落架等等,這些措施甚至會降低陣風戰鬥機在艦上使用的安全性。但法國人的想法和上面提到美、蘇一樣,還是在追求更重的艦載機。至於印度的米格29K……那是沒有選擇的結果,沒什麼參考價值。

所以,艦載機重型化是一個趨勢,削足適履的去裝備“鶻鷹”,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杜文龍先生為什麼會給出這樣一個說法?而且國產隱身艦載機上艦,怎麼也得是第2,甚至第3艘國產航母,按照現在的設計建造速度,起碼也得五年以後吧?現在就給結論,是不是早點?難道這回又是“戰忽局”在“奉旨忽悠”?就像當年局座一口咬定沒有“殲20”一樣?

當然,也存在一個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可能,國產航母準備安裝的彈射器、阻攔索性能,哪怕再研究上五年,也無法達到要求,不足以承擔殲20的起落……但這個,我更不信!


每日點兵


FC-31

首先要說的是,五代機上艦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是可以確定的。不過五代艦載機到底是什麼,在官方沒有欽定之前,誰都不能確定。

殲20

空軍建設和航空兵的建設的領軍國家當然是美國,艦載機現在的趨勢是海陸空全是一個機體,所以說現在大家猜想的艦載機改造對象也就殲20或者是殲31兩種了。殲20現在是欽定的國產雙發隱身戰鬥機,空軍訂單已經是妥妥的了,殲31就比較尷尬了,空軍不要現在看來是鐵定的了,海軍要不要呢?也沒個定數,這幾年一直有不少消息說31要被改成艦載機上艦,作為一型中型雙發隱身戰鬥機,殲31改成艦載版本還真有可能,畢竟現在的F35,米格29全是中型機,殲15算是艦載重型機的一根獨苗。由於採用滑躍起飛,艦載機的起飛效率比較彈射起飛的要低很多,所以使用重型艦載機可以加強打擊的強度,不過艦載機的比較不僅僅是中型還是重型,影響更大是隱身性能等等其他要素。所以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最要緊的還是航母的改進。

001A

至於艦載機的選擇,殲20改為艦載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初見端倪,而殲31的艦載版也是雲裡霧裡,這二者在技術上改為艦載機沒有問題,由於國際上通用的選擇,殲20改為艦載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同一機型生產方面也可以更快,也有利於艦載飛行員的訓練,畢竟由空軍選拔而來的艦載機飛行員可以更快上手自己熟悉的機型,非常適合解放軍快速形成戰鬥力的習慣。不過要改為艦載機的話,殲20的有關性能可能會有所改變,所以以現有的空軍版殲20性能作為依據沒有說服力。

殲15


區域拒止


最近這段時間航母的消息頻繁的出現在各大媒體以及網絡平臺上,關於這個艦載機的問題,就讓我來為大家解一下惑吧。可以肯定說,中國下一代艦載機不可能是殲20的。

就目前的認知而言,這款殲二零是屬於陸基戰鬥機,它主要是用作制空、空戰、和突破敵防空。而它對攻擊地面目標和海面目標這件事是不怎麼在行的。相對能力比較弱。如果殲二零想要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那麼在對地面目標和海面目標的攻擊能力這個方面,它是需要較大的提升的。

殲20是一款很大很重的陸基戰鬥機,甚至是比f22、t50和f35還要大。陸地的空間是比較充足的,放在陸地上使用自然是行得通的。但是在航空母艦上情況就不一樣了,航空母艦的空間本來就不多,如果所停的艦載機體積過大,就會造成所能停的數量劇減的情形。同時現在的航空母艦採用起飛方式都是滑躍,殲二零沒有辦法做到在短時間起飛。殲二零自身的樣子也是一個硬傷,畢竟殲20本身是陸基戰鬥機。它沒有降落設備,如果要給它加一個降落設備的話,可以考慮取消減速傘艙加裝尾鉤,但是它本身的結構就不太好加。而且它的起落架的強度和高度也不合適做艦載機。如果要強行改裝的話,反而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殲20之所以不適合作為艦載機,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最原始的原因,那就是在開始設計殲20的時候,就沒有把它當成艦載機去設計。所以想要把殲20改裝成艦載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利刃號


不一定會是j20但是就算上航母也不會是j31!

美軍是血淚經驗表示,別信什麼中型機多優點怎麼怎麼地,實際上重型機比中型的好的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五代機的話想要發揮隱身的優勢,那麼一定要內置彈倉!而中型機的小身板實在是潛力不夠!所以一定是重型戰鬥機上航母!

關於中國航母艦載隱身戰鬥機的消息沸沸揚揚的,雙方各執一詞,但是fc31黨有幾個硬傷,就是沒次被問到側彈倉的時候31黨就是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其他。問到作戰半徑依舊是這樣,問到載荷仍然是這樣,總是說什麼31小多帶幾個的。

但是這麼一個短腿,彈藥小,雷達差(機頭小,同等技術下雷達性能肯定差!)所以不認為j31能上去。

而j20天生適合上航母!

鴨翼對於改善低速飛行姿態是極好的,而且鴨翼調節飛行姿態更及時在降落的時候這東西非常重要,全動鴨翼加上全動尾翼,這低空升力什麼的妥妥的!

而且j20的發動機比fc31好的不是一點半點!ws15對比rd93那個好還用說麼?

j20彈倉尺寸更大能裝更大的導彈,這有點就更明確了更何況20還有側彈倉!

這幾個優點上來海軍還可能選擇j31麼?


嘯鷹評


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也不同,都在討論誰適合上艦。考慮過海軍需要誰上艦不?考慮過海軍需要什麼樣的飛機不?考慮過海軍以後的航母艦隊需要面對的對手是誰不?這些不去考慮先來談誰能上艦都是空談。即使中國有再多的機型可以上艦,但不符合海軍當下艦載機的要求都是上不了中國的航母的,海軍只會讓他們覺得最合適的上艦。在海軍看來不是現在的31也不是現在的20。海軍一直沒說話,海軍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