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琺琅彩簡介;

瓷胎畫琺琅,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歷史文化;

琺琅彩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一朵奇葩,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極為名貴的御用器。其誕生後的二百年內都是皇家御用瓷器,用景德鎮的半成品在北京二次燒造,民間幾乎沒有也不知道,至民國三年故宮第一次展覽後才被社會所知。琺琅彩瓷的製作技藝奇絕,時代特色鮮明,傳世極少,至為珍罕,備受世界收藏界推崇。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由於琺琅彩瓷的胎質較一般瓷器薄得多,在第二次上彩燒造時極易破裂。就是造辦處的一流工匠在燒製時也難免破損。據說一次雍正皇帝命清宮造辦處燒造一套五件酒杯,初次燒造就燒壞了兩件,後來在雍正皇帝的嚴厲訓斥下,小心翼翼直到三個月後總算燒製成功,其間匠師們竭盡全力,嘔心瀝血,摸索總結出一套燒製薄胎酒杯這一特殊品種的方法。憑藉宮中造辦處的優越條件尚不能完全杜絕破損,其技術要求之高,工藝之復狡雜是可想而知的。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相傳歷史上在我國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產胡姓人家,世代燒瓷為生。他家的瓷製品因 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歡迎,也就驚動了官府。乾隆南巡肘他的臣子將胡姓制瓷獻給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讚美。大臣想讓胡姓人進宮專為皇上和皇宮制瓷。 因為種種原因姓胡的不願意進宮,於是大臣們在宮裡特設一個窯,按照胡姓人的燒製方法燒製出了精美的琺琅彩瓷器。為了表宮裡與民間的不同,也為了顯示這種瓷器的出處,有人就將甲胡”字拆開,將專為宮中燒的這種琺琅彩瓷器叫做 “古月軒”。傳說很有味道,但琺琅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琅”。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製而成的工藝晶。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琅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琅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雍容華貴的琺琅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康熙、雍正年製作琺琅彩時,先在景德鎮官窯中選出最好的原料燒製成素胎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加彩後在宮中第二次入低溫爐烘烤而成。琺琅彩的彩料還有“洋為中用”的成分。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化學成份“硼”琺琅彩 中有:琺琅彩中含“砷”;康熙前的瓷器中黃色為氧化鐵,而琺琅彩中黃色的成分是氧化銻; 琺琅彩還有用康熙前沒見過的膠體金著色的金紅。上述化學成分分析說明了琺琅彩是國外引 入的,文字上也有記載,宮中原名《瓷胎畫琺琅》的檔案於乾隆八年改名由此可見琺琅彩確是歐洲進口,由此更可見康熙帝國時中外文化與貿易交往的盛況。琺琅彩瓷器從創燒到衰落都只侷限於宮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鑑定要點;

雍正朝的琺琅彩瓷器,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解決了瓷胎和琺琅彩料結合的技術問題,也就完全脫離了銅胎畫琺琅的窠臼,裝飾藝術上趨向中國本土化。這些成就與雍正皇帝的個人喜好有很大關係。雍正皇帝對琺琅彩瓷的關心,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超過康熙皇帝。不僅派弟弟怡親王允祥統管造辦處監製琺琅彩瓷,而且加強了巡視和督促檢查,還親自參與琺琅彩瓷的設計和製作過程,對原料使用、圖案繪畫乃至樣式選定、高矮尺寸等都要一一過問。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雖然雍正朝前期解決了瓷胎和琺琅彩料結合的技術問題,但是,由於琺琅彩料的種類太少,滿足不了雍正皇帝的雅興和追求,還是在不斷地試製新的琺琅彩料,故前期琺琅彩瓷器的品種也不多見。目前所見的雍正朝琺琅彩瓷的造型品種有碗、盤、碟、杯、茶壺、盒、茶盅、酒盅、橄欖瓶等,碗又可以分為大碗、茶碗、官碗、膳碗、磐口碗等。以小型日常用器為主。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雍正朝的琺琅彩瓷器已不再使用宜興產的紫砂胎了,所採用的景德鎮白瓷胎,選料精細,製坯工藝嚴格,成型規整,燒結火候適度,具有薄、輕、潤、細、潔的特點,大件胎體勻稱一致,小件器物輕巧玲瓏,反映了雍正朝御密制瓷工藝技術的高超。胎色,白度與透光度提高,迎光透視,有的略顯鴨蛋殼狀的淡青色;胎體,輕薄而瑩潤無瑕,幾乎達到半脫胎狀;胎質,堅白而細膩如脂。

歷史文化與收藏價值;

古董瓷器在收藏上一直都不能否認其價值,“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近幾年來,古董瓷器價格在拍賣行一再飆升,更是拍出了幾款天價明星瓷器,這些瓷器不乏景德鎮陶瓷。

大清王朝文化特色唯有‘‘琺琅彩’’紀念了當時的興衰!

琺琅彩瓷器是中國彩繪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種,是中國製瓷工藝發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頂峰時期的產物。由於其燒造數量少而且當時僅供皇帝秘玩,故顯得異常珍貴,又被稱為官窯中的“官窯”。琺琅彩瓷器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彩繪和烘燒,則大多是在北京宮廷造辦處的琺琅作坊內完成,受皇室親自監控及嚴謹審查,而一般粉彩瓷器從制胎、彩繪,到烘燒都是在景德鎮御窯廠完成的,兩者之間的差別也顯示出琺琅彩瓷器的珍罕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