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 約303年—361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博採眾長,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王羲之不僅精於筆法,在處理字形方面,也有著古今鮮見的大才力。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美到了遙不可及的境界,

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來讚美這位東晉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的字寓剛健於優美,

真態多姿,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盡顯其行筆之特點和用筆之技巧。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書聖王羲之廣採眾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豐碑深遠影響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吧!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 《黃庭經》

《黃庭經》,王羲之小楷作品,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

《黃庭經》是中國道教的經典著作,相傳為老子所寫,內容是以七言歌訣,講述道教養生修煉的道理。《黃庭經》字數不多,卻內容深奧,語意深遠,是道家必修的經典。關於《黃庭經》,在民間還流傳著羲之以白鵝換帖的故事,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寫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經換白鵝"的詩句。因此,後人都習慣把王羲之書寫的《黃庭經》叫做"換鵝經"。△《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可以相當於行書中的《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十七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如宋黃伯思說:“此帖逸少書中龍也”。

孫過庭曾說過:“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即王羲之以下,都是在寫字時故意用力,故意要表現自己有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就反而失去書寫時的自然之美了。此帖前人評價甚高。種對比式的評論,對書法欣賞很有啟示。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追尋帖》

《追尋帖》王羲之的行草書,共11行103字,字裡行間流露著一種人到暮年的濃厚傷感,其中頻哀感、哭之、酸塞等都在給人們傳遞著這樣一份心態。

在《追尋帖》中,王羲之說到他每天起床後要“服食行散”,也因此感覺特別疲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羲之晚年,身體雖然已經衰弱了,但他還保持著“服食”的習慣。

服食之後因為需要到戶外行走散發,但此時王羲之的體力已經很難維持,因此也就感覺更加頓乏,無益於身體。但王羲之對服食的執迷,不但毀了身體,也造就了他個人的悲劇。如果沒有這個習慣,王羲之估計享年應該能超過60歲。

在《追尋帖》開頭的“追尋傷悼”,清代的王澍認為是王羲之因為長子的不幸夭折而感。米芾認為此帖是王獻之代筆,但黃伯思則認為不然。年代久遠、翻刻諸多,難以定論。此帖在《大觀帖》、《快雪堂帖》亦有收刻。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王羲之應該這樣來體會

△《遊目帖》

此帖書法妍美而不柔媚,矯捷而不輕佻,求雄強而不強作怒張,得巧妙而不矜持 造作。明方孝孺稱讚雲:“《遊目帖》寓森嚴於縱逸,蓄圓勁於蹈厲,其起止屈折, 如天造神運,變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驚歎自失。

當然,“書聖”的傳世作品有很多,今天就不一一列舉了,後面給大家推薦一套《王羲之書法集》

,本套書籍採用仿古手工線裝定製而成,傳統典雅的裝訂風格與獨特視覺美感的書法藝術完美融合,令人賞心悅目。

本書採用的墨跡底本以宋刻法帖為主,只有少數作品取用明、清刻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大都散落各處,被不同地方、藏家收藏,難得集齊互較。本書將收集整理成冊,方便讀者學習研究。

在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常見一貼多名的現象,本書則採用較為通用的名稱。書帖釋文字均採用簡體,更適合讀者閱讀研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