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寶安縣誌》記載,1979年深圳建市的時候,客家人佔了原住民的六成左右。客家人進入深圳,最早在宋元時期,而大規模進入深圳則是在明末清初。他們分佈在龍崗、鹽田、龍華、坪山、大鵬,羅湖、寶安、南山等地,並且在這些地方留下了一大堆客家民居建築,根據粗略統計,在深圳保存下來的還有300多座。

羅氏鶴湖新居

鶴湖新居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是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鶴湖新居內有300多間居室,最多的時候容納了一千餘人,鶴湖新居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2002年,被公佈為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客家人開發深圳地區的歷史見證,為研究深圳歷史、文化、民俗和建築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觀瀾版畫村

觀瀾版畫村,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位於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者、著名版畫家、美術理論家陳煙橋的故鄉—深圳市龍華區觀瀾街道牛湖社區。其建築風格為典型的客家排屋形式。

觀瀾版畫村總規劃面積達140萬平方米,其中中心區面積31.6萬平方米。版畫村和客家古村落融合,將客家文化主題目融合到現代景觀元素中。建立相對完善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是一個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它把現代版畫工坊與客家古村落結合起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也給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寶安黃麻布村

黃麻布,原稱黃麻埔,為一羅姓客家古村,地處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最北部,鳳凰山東麓。羅氏始祖源自江西,後遷入廣東嘉應州(今梅州),於幾百年前遷入寶安西鄉。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甘坑客家小鎮(原甘坑古村)

改革開放以前,深圳本地村民以客家人為主,深圳本地客家語中,“坑”是指小溪流、小水溝,客家人常把坑和瀝連用,有“坑坑瀝瀝”一詞,甘坑泉眼遍佈,溪水甘甜,故稱謂甘坑。

甘坑村裡,客家民居,眾多古建,依山傍水,房連巷通,錯落有致,猶如畫卷。更有古炮樓、清新巷、狀元府、鳳凰谷等風情建築融于山水之中,與幾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一種獨特的客家文化載體。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大萬世居

坐落在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坪環社區西南的客家村,為古堡式客家圍屋建築。建於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年),規模宏大,佔地1.5萬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方形客家圍之一。

大萬世居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樓,正面有大六樓,均為高高的圍牆相連,圍牆上有走馬廊相通。圍龍屋大門向南,門樓上塑有“大萬世居”4個大字。大門前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側仍保留有旗杆石。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高嶺古村

該村落位於深圳南澳七娘山北側東風嶺的嶺背山上,海拔200米。為大鵬半島歷史價值村落中初始風貌保存最為完好的客家村落 。400年前,一對來自福建客家祖地的周姓夫婦在這裡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而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村民因交通不便陸續遷出,在山下新建村落,命名為“高嶺新村”,而原來的村落,則被稱為“高嶺古村”。逢年過節,部分村民還是會回到古村,祭奠先祖,追憶往日生活。 92年整村搬到山下,現無人居住。佔地約30000平方米,現有舊宅68戶。

石板堅實的三盛橋,把守村道的舊碉樓,西洋風格的小學校,深圳最早的自來水系統,古風猶存的客家民居,完好樸實的周氏祠堂,構成了400年高嶺古村的歷史標籤。明末清初,有周姓夫婦因避難從福建客家祖地遷居於此,至今已傳二十餘代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南山麻磡村

麻磡村坐落在羊台山西南面的山腳下,西麗水庫的上游毗鄰白芒關聯檢站,是西麗鎮北部二線關口位置。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西麗街道辦。該村被稱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擁有近400年曆史。明末清初期間,麻磡村的先人從河源遷徙到該地並居住下來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新橋世居

新橋世居位於深圳國際低碳城內,建於清代,在深圳,如新橋世居的客家圍屋有數百座,只是規模大小不一,但他們正遭遇共同的命運,隨著歲月洗刷大部分已經開始坍塌破損,星星點點即將淹沒在城市化的鋼筋水泥叢林中。可喜的是,新橋世居得到政府的重視,現已經全面改造,成為了國際低碳城內最大的文化看點。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田豐世居

豐世居客家圍位於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田祖上村。建於明朝末年(1662年),由梅州興寧遷居深圳的劉姓客家人所創建,迄今已有354年曆史。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大鵬所城

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東部龍崗大鵬新區大鵬鎮鵬城村,佔地1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佔地約11萬平方米。它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禦外侮的歷史,

1996年,成立了一個以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和旅遊開發為宗旨的“大鵬古城博物館”。大鵬所城的賴氏家族是深圳歷史上的最旺家族,“三代五將”為中國歷史之罕見,當地有“宋朝楊家將、清代賴家幫”之美譽。

賴家墓群包括:賴恩爵將軍、賴信揚將軍、賴世超將軍、賴恩錫將軍、賴氏始祖賴吾彪將軍、賴世超夫人、賴恩爵原配夫人等 [1] 。其將軍數量之多、品位之高,實為深圳歷史上罕見。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八大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原有居民大都移民香港、荷蘭或英國。著名的歷史文物是龍井,賴府,劉府,四個城門,等等。

沒想到高樓林立的深圳,還隱藏著這些客家民居建築古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