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三回九轉是一式,打遍天下老雞形

三回九轉是一式,打遍天下老雞形

買明倫那雙大手握緊了又張開,張開又重新握住,雖然是講著別的事情,但手舞足蹈,隨著言語,張手一探一收速度極快,講著講著整個人都膨脹起來。袁鏡儀感覺時候到了,“請!多斯提手上說話!”

二人憋著勁兒就進了林子,雖然都是笑臉,但渾身又漲又緊,就打死對方的心思都起來了。買明倫朝著樹幹就是一把,那樹刷拉拉一陣顫抖,殘留的枯葉終於放棄了最後那絲糾葛。袁鏡儀也來了一個熊形橫把,整個樹幹都一陣震動,樹根處的土地竟然擴出了一圈縫隙。

買明倫笑得好似很開心,開心得莫名其妙,二人距離五步站定,暗暗對上了六合。過去練拳多選在深夜,獨自一人去亂墳崗子,那種氣場賦予的殺氣與敏銳,絕非一般場合的成就可比。二人雖然表情平和,但身勢一動,那股子殺氣就帶動起來。

這二人比武說真也假,說假也真,買明倫歪解了張鋌芳,袁鏡儀亂引用真主言語。

買明倫前手探著拇指蹭在下巴處,後手一縮掩在心口,後腿含弓,前腿成犁,肘貼肋,膝護襠,一束身就裹住了周身要害。袁鏡儀前手放在襠前,後手擠在腰間,除了前腳沒那麼翹,其餘也都差不多少。這就下棋似的布好了局勢。

這二人用的是同一把拳,一個叫侵撲站,一個叫輕步站,侵撲站是輕步站的透形狀態,顯露了攻防含義,輕步站稍稍含蓄了一些,動用起來卻都是熊出洞、虎坐坡。

袁鏡儀看到買明倫的身勢無過無不及,買明倫看袁鏡儀也是恰到好處。在袁鏡儀心中,輸贏已經無所謂了,袁鏡儀想到了死,想到了活下來後的得失。而買明倫卻笑得好像一把刀,那眼光深邃無底,根本察覺不到他在想什麼。

一片捱過寒冬的枯葉,在春光裡飄落下來,買明倫挑眼角瞟了一眼,袁鏡儀也抬了抬頭,就這一瞬,買明倫上趕一步,直接就進了袁鏡儀懷裡。兩手一合就是個單把。

袁鏡儀正等著來勁,迎著買明倫的撲擊,稍偏不閃,那拳就鑽了出去。拳頭似槍尖一般自心口鑽出,後手照肘,撐起了一個穩固的架勢,對準了買明倫的心、喉一線,好似一槍戳了上去。

兩人就撞在一起,袁鏡儀只感覺買明倫山崩一般砸來,忙將前肘一挺罩住當心,後步一蹬,兩“槍”貼杆,直扎過去。二人都用了絕勁,誰的功力深、把位準,誰就會給對方打破間架。

若買明倫的單把先撲著袁鏡儀,袁鏡儀勢必會被撞塌胸骨,吐血而死。而袁鏡儀若能擠偏來手,只要坐住勁,也必然會給買明倫撞斷劍突,洞穿咽喉。

袁鏡儀無論得手與否,後手必然回勢一捉,前手必然就勁一劈,即便拍不塌天靈蓋,也能順勢而下抓斷鎖骨,捉著就能把人墜撲於地。

而買明倫無論結果,肯定也是打出虎撲雙把,雙捕雙墜膝足起鑽,比袁鏡儀那手更要命。

遇敵好似火燒身!硬打硬進無遮攔!一個如猛虎撲羊,一個雄鷹搏兔,此時誰有遲疑誰先死。

買明倫一觸手就知道袁鏡儀閉住了要害,也一裹將袁鏡儀的雙臂擠住。心意拳就有這個好處,勁力是身勢帶出來的,兩手在半途可以做出縱橫調整。倆人都朝著周全用功,好似刀兵一撞,誰都沒能打出最後一擊。

生死關頭一寸為先,見買明倫裹住袁鏡儀的手臂,順著後勁還是一撲。精打奔心,渾打整體。六合拳講究絕勁,這一變也不過是隱含在內的一點調整。高手過招都不敢大意,很多技術便顯不出來了,綜合能力都匯聚到了平平一招上。打出重擊機會也是很難得,誰都不會錯失良機。

買明倫是雞腿步,進步不讓,一往直前。袁鏡儀是三七看家步,逼住買明倫的膝蓋卻退了半步,抽身走了個金雞抖翎。就在側身瞬間,買明倫已欺身趕到,你退我逼,趕盡殺絕。

就通常拳法的手腳組合,七長八短,難免一漏。而心意拳七拳並進,總有一成。為此拳法也捨棄了擰腰轉胯的定步打法,只求那野獸般的進退撲縱。買明倫處處都是沾著要害發重擊,袁鏡儀雖然稍顯被動,但卻處處向著要害,等在要道,只要身架撐得住,也就是反被動為主動了。

拳隨感應,袁鏡儀以退為進,身子一擰返回,上頭一個鷂子束身,下邊跟著就是老雞旋窩的起腿上架。買明倫感覺到了袁鏡儀那腿忽閃欲起,就把神兒給晃了一空。

心意拳追求挨身近打,買明倫這一逼,硬是讓袁鏡儀把退步、馬步、旋窩、束身這幾個不常用的勢法一併用上了。到了這個狀態,眼不見,手不聞,就不是自己在打拳,而是神領著一般動作。

雞腿上步,一步一膝,那勁通常是往上起的,而買明倫卻感覺袁鏡儀那膝蓋一磕一壓,硬是逼著自己那膝沒挺起來。袁鏡儀使槐蟲步法,雖然腳已落地,但身子在後,前膝硬頂著了對方的襠部。

買明倫步子受制,雙把撲空,袁鏡儀一束一展,崩拳如箭。正所謂鷹捉虎撲不分家,買明倫臂膀銼起,來了個蛇形撥草。左撐右撥,以右肘接化來拳。袁鏡儀的來拳確實就給那巧妙一蹭擠偏了。

二人瞬間錯身,各自使了一個熊形橫膀。見袁鏡儀左手抄撥,朝買明倫腮幫子就砍。可萬沒想到買明倫回身飛快,使熊膀擠著走了個翻背斬。

拳譜有言:望眉斬截加翻背,四把鷹捉染黃沙。這是四把錘讚歌,頭兩句是,出手橫拳無敵家,回身挑領甚可誇。可觀四把錘演練,橫拳、挑領、鷹捉都很明朗,卻唯獨尋不到反背的蹤跡。

這一手,便不是一般傳人所能揣測的了。張鋌芳當初去袁鳳儀處所得的,實際就是反背斬截的獨立練法。通常拳家,不是遇到生死搏殺,通常都激不起動用反背斬的心意。但此時此刻,二人同時用了出來。

袁鏡儀走得都是低架子的大勢,感覺買明倫砍劈下來,撐步調膀,從下往上也走了一個翻背。這都是隨著感應而發,就這些拳把,袁鏡儀平時根本不練。

因為六合拳走雞步,所以就不存在了弓馬步變換的限制,買明倫也被袁鏡儀逼著,靈勁一動,帶出了平時都不展示的動作。

牆倒容易推,天塌最難傾,袁鏡儀這一手,又是搖閃把的根基。搖閃把每日不輟地走了五年,又合了北路形意的三體式,動時猛烈,靜時穩固,鷂子鑽天接著是燕子穿簾,撥著買明倫的後腳脖子就進了襠下。

步撐胯挺,身子就往上起。買明倫再換步已經不趕趟了,隨機一旋身子,也走了個鷂子鑽天,但袁鏡儀鑽是鑽在手上,買明倫鑽卻是鑽在腿上。後腳變前腳,一個刮地風戳了起來。

袁鏡儀再結實也不能等著捱上這腳,身子照走不誤,只是以守為攻,二人一錯背又分開來。

所謂顧打一體,便是沒有先後,攻防同步;即便換勢,都是束展一體。束也打展也打,無處不打無時不打。而七星也不分哪是矛哪是盾了,周身擰成一條槍,卻處處都能出尖。

袁鏡儀理解了雞腿,“前腿未起後腿隨,前腿未落後腿追,與其兩腿像一腿,不如兩腿並一腿。”買明倫也理解了北路的槐蟲步,一蹬一砸,一步一趨,開一步跟半步,開半步過一步……不過弧線多了一道浪頭。

買明倫“哈哈”大笑起來,說你小子竟然沒死,一把都沒打上。袁鏡儀也好意地做了一個穆斯林的行禮。所謂強手比武,竟然就這麼毫無損傷地結束了。

買明倫道:“你這個同門我認了。你知道咱倆印證了什麼?”

袁鏡儀無限的激動,忙問是什麼?

“三回九轉是一式,打遍天下老雞形。”

——鐵萼奇蘭國術實體小說三部曲之第一部《六合拳宗·猛虎出籠》

第二部《帝國鏢路》

第三部《真武百年》

鐵萼奇蘭(孫龍慶),自幼習武,項城張府武師傳人,得心意、形意、太極、八卦諸拳真義,祖上為鏢行世家,幼時耳濡目染,過往武林和拳師記憶深入骨髓。成年後遂追隨祖輩蹤跡遊歷,精誠求真,拳藝有成。有諸內而行諸外,乃援筆著作,以國術武技、商幫武行、民間武備體系為本,述拳真實深刻,鞭辟入裡;寫人風骨凜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