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李白筆下透出幾分閒適的地方,正是寧陵。既出梨花,又有佳釀,近年來,歷史悠久的寧陵縣在移風易俗方面頻頻“破題”,發文反對天價彩禮,修村史,照全家福,縣委書記親自為貧困戶主持婚禮,在配合脫貧攻堅方面形成了全國推廣的“寧陵經驗”,讓農村精神文明在梨花飄香之地散發新香,結出碩果。

▶近日,東方今報縣域行報道組走進商丘寧陵,社長助理餘超與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進行高端對話,共同探尋寧陵的發展密碼。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宋迎迎 陳濤/文 首席記者 袁曉強/圖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東方今報社社長助理餘超專訪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 右)

反對天價彩禮,縣委書記給貧困戶主持集體婚禮

東方今報:我們注意到,作為縣委書記,你曾在今年年初為貧困戶主持集體婚禮,當時是基於一種怎樣的考慮?

李振興:主要是為了配合我們縣正在大力推行的移風易俗工作,提倡節儉,反對大操大辦和天價彩禮的陋習。

要實現全面小康,物質、精神都要脫貧。在下鄉扶貧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既是共性又比較突出的問題:農村因婚致貧的現象比較普遍,“天價彩禮”層出不窮。而且,越窮彩禮要得越高,像“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兩不動”,農村孩子要想把媳婦娶到家,沒有幾十萬根本下不來,讓老百姓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東方今報:有句話叫“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婚回到解放前”。

李振興:確實如此,我們也一直在想對策。要解決這些陋習,光靠一個部門推動很難,所以寧陵縣一開始就是縣委、縣政府一起牽頭做這項工作,我們在全縣發起了“移風易俗新時尚”活動,下發了紅頭文件,規定彩禮不能超過兩萬塊錢等等,重點就是解決因婚致貧。為了配合這項工作,我們還通過舉辦集體婚禮,向適齡青年倡議節儉,目前已經舉辦了三次。

參加集體婚禮的新人,不用自己掏一分錢,吃的用的還有企業贊助,但是雙方的彩禮錢,必須用來給自己當創業基金。這樣一是起到提倡節儉的作用,減輕了貧困戶的負擔,二來也鼓勵這些年輕人自力更生,創業奮鬥。老百姓都非常歡迎,這在無形中,就建立起了一種很好的導向作用。

編村史、辦春晚、照全家福……讓農村“見山見水 記得住鄉愁”

東方今報:寧陵的移風易俗工作多次受到人民日報等央媒關注,有哪些經驗?

李振興:

應該說,寧陵縣的移風易俗工作在全國開展最早,也比較實在。我們的移風易俗工作不是想到哪說哪,而是一個套餐。除了規定了彩禮和婚禮每桌的標準,舉辦集體婚禮,我們還是全國第一家以村為單位照全家福,第一個為每個村編村史,建村史館。

東方今報:村史是每個村都要編?

李振興:是的。說起編村史,還是來源於我自身的一個經歷。有一次我回家跟鄉親們閒聊,問到我們村來歷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說不知道,這讓我很驚訝。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強調,要讓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其實就在這些點點滴滴裡。因此,我們組織人手,由縣史志辦牽頭,用半年時間編了全國第一部村史,目前已經結集出版,每個村一部,就放在村史館,讓大家都知道村子的來歷,增強認同感。

除此之外,我們還成立了孝善基金,評選好媳婦、好婆婆、美德少年,過年以村為單位辦春節晚會,開設百家餃子宴等,中央電視臺做了兩次報道。應當說,寧陵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東方今報:良好的精神文明同樣離不開政治上的“風清氣正”,你如何評價寧陵縣目前的幹部作風?

李振興:過去有人說,談作風很虛,其實作風問題非常“實”,作為黨員領導幹部,作風就是黨性,就是宗旨意識。作風建設首先要從領導幹部做起,縣委書記帶頭,常委班子帶頭,四大班子帶頭,目前,大家對寧陵的評價是“政治比較清明”,全縣幹部心裡沒其他負擔,一心一意做工作。在我看來,寧陵目前的幹部作風比較實在,總體感覺還不錯。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黨建 脫貧攻堅:幹部記日記、書記查日記 確保每個貧困戶兩個增收渠道

東方今報:脫貧攻堅是全省的頭等大事,目前,寧陵的形勢如何?

李振興:寧陵縣原本有7萬多貧困人口,經過這幾年的脫貧攻堅工作,目前還剩1.2萬人左右。我們將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省、市要求,到2018年年底,確保全縣貧困發生率、漏評率、錯退率均控制在1%以內,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實現7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06個貧困村出列,實現脫貧摘帽目標。

東方今報:在脫貧攻堅方面,寧陵做了哪些規劃?

李振興:我們重點實施了三大工程,一是增收工程,實施牧原養殖、扶貧車間、光伏發電三大產業覆蓋工程,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兩項以上穩定增收渠道。

二是換腦工程。按照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的要求,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進行全員技術培訓和勵志培訓,增強就業能力,消除等靠要思想。

三是強基工程。繼續高標準推進九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現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均衡發展;按照“四好農村路”標準,經過3~5年的努力,把全縣鄉村道路建設成為康莊大道、景觀大道。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力爭對所有貧困戶廁所進行無害化改造。

東方今報:你剛才提到,讓每個貧困戶都有兩項以上穩定增收渠道。在這一點上,寧陵是如何做的?

李振興:首先是養殖產業增收渠道。拿畜牧養殖來說,我們引入牧原集團,在我縣投資22億元,建設了22個養殖基地,一個企業就能覆蓋5300多戶貧困戶。貧困戶入股分紅,既當打工者又當股東,每戶每年分紅3200元,租金收入1200元,再加上不低於4萬元的打工收入,基本做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效果非常好。

另外,今年我們會再拿出一萬個公益崗位,對貧困人口實現二次覆蓋。通過這些,保證每戶兩個以上增收的措施。

東方今報:好的政策要靠落實。如何確保脫貧攻堅措施落到實處?

李振興:逐級落實,層層監督。我在全縣的千人大會上承諾,我和縣長帶頭,三個月內把全縣359個行政村全部跑一遍;縣級幹部一星期必須到鄉里住一次,把聯繫的村貧困戶跑一遍;鄉黨委書記和鄉長,把全鄉的貧困戶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

對於整個脫貧攻堅過程,我們實行痕跡化管理。每位幹部都有一個扶貧手冊,上面印著詳細的扶貧政策。同時,你每天做了什麼,手冊上也都必須有記錄。脫貧攻堅是民生實事,來不得半點虛假。作為縣委書記,我每個星期會把所有縣級幹部的扶貧手冊看一遍,做好監督。

中原生態城、商丘西花園…… “梨鄉”的憧憬不只有酥梨

東方今報:作為省內聞名的“梨鄉”,寧陵在農業發展方面有哪些規劃?

李振興:寧陵農業有三寶:酥梨、花生、白蠟杆,全縣有80萬畝耕地,其中有22萬畝酥梨,10萬畝白蠟杆,30萬畝花生,還有5萬畝葡萄,經濟作物佔比達到80%,特色農業資源非常豐富。這些年,我們積極圍繞三張農業名片做文章,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形成了以酥梨生產、白蠟條(杆)深加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為主的農業產業集群。目前,我們正在建設以石橋鎮酥梨園區為核心區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下一步,我們將緊抓這一歷史機遇,申報國家農業高新區,進一步在發展中搶佔先機。

東方今報:寧陵如何給自己定位?

李振興:寧陵基礎差,底子薄,在整個商丘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總結下來就是:農業有特色,工業有品牌,區位有優勢,文化有內涵。

長期以來,縣委、縣政府對全縣發展都有明確的定位,就是:緊緊圍繞建設商丘中心城市重要組團縣、積極推進商寧一體化,建設宜居宜業醉美寧陵,努力打造中原生態城、商丘西花園。寧陵有花、有酒,是葛天文化之鄉,是中國長壽之鄉,是一座感受“天長地久”情懷的城市,是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是一座體驗旅遊和諧宜居的城市,也正是基於此,我們定下了“中原生態城 商丘西花園”的願景,相信也一定能夠實現。

農業大縣談工業:要讓張弓酒再度香飄全國

東方今報:農業縣如何發展工業,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避免“四處開花花不香”,“金山銀山”趕走“綠水青山”?

李振興:我們的思路是“抓好一張名片,做強一批新興產業”。寧陵是“工業有品牌”,這個品牌就是張弓酒。過去都說,“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張弓酒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也曾經是寧陵縣重要的財政支柱。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的“酒財政”就突破了一個億。後來隨著形勢和市場的變化,走了一段曲折的路,2003年開始對企業進行改制,但還不徹底,目前市場份額和經營狀況已經在穩定回升。所以,我們打算抓住豫酒振興的機遇,把張弓酒做大做強。

東方今報:張弓酒的“痛點”在哪兒?

李振興:張弓酒的質量很穩定,發展慢主要是體制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搞改制,基本的思路是破產重組。這方面洋河給我們的啟發很大。

2005年,張弓酒的產值和洋河相當。結果,洋河酒業經過改制,七年時間,產值上升到一百多個億。這次我們也是痛下決心,藉著“豫酒振興”的契機,把張弓酒的體制徹底理順,爭取經過三到五年上市,把張弓酒這張名片進一步擦亮。

東方今報:除了抓好一張名片,在發展新興產業方面,寧陵有怎樣的規劃?

李振興:縣域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多沒有任何優勢,也引不過來特別核心的產業。所以,我們瞄準的就是實實在在的產業。寧陵是傳統農業區,又有生態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定位發展高端複合肥產業。目前,被國家科技部授予“中國複合肥特色產業基地”,複合肥產能已經達到900萬噸。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沒有先進工業也不行。除此以外,我們又謀劃了電子信息產業,規劃了2平方公里的智慧產業園,現在已經引進了多個臺資企業。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不搞地方債:“一條道”變成“村村通”

東方今報:你如何評價這些年寧陵的城市發展變化?

李振興:近年來,寧陵縣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城市建設方面改善很大。記得2011年我來寧陵時,全縣最高的樓就是七層,而且沒有幾棟,只有一條所謂的主幹道。現在,全縣光高層(注:十層及以上)就有160多棟,村村通公路,我們的公路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總體來說,寧陵的發展勢頭不錯,大家也都很看好。

東方今報:城市建設是寧陵的一項主要工作,現在怎麼樣?

李振興:是的。城市建設是寧陵的短板,必須持續推進,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舊城區改造,二是治理開發四湖。

全縣原來建成區面積只有7~8平方公里,現在已經擴大到20多平方公里,根據我們最新的規劃,將來建成區要達到34平方公里。今年我們打算最少投入200個億,重點工作就是舊城區改造。同時,要擴大水域面積,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投資63億元,把目前城區200畝的水域面積擴大到800畝左右,把四個湖貫通,把我們的護城河恢復,打造一個水系環繞的新城市。

一手抓康養小鎮 一手抓空港經濟

東方今報:寧陵距離商丘很近,你認為,如何發揮區位優勢,更好地實現融合發展?

李振興:寧陵擁有“雙鐵路”、“雙高速”、“雙國道”、“雙省道”的交通優勢,距離商丘不到30公里,是重要的組團縣。商丘市的軍民兩用機場馬上建設,離我們只有幾公里,市裡初步把我們作為航空港區發展。除此之外,寧陵還有兩條鐵路和兩條高速公路經過,下一步陽新高速也從我們西部經過。我們將圍繞區位優勢,加快發展樞紐經濟,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們也將積極推進商寧一體化建設,打造20分鐘生活圈。

東方今報:發展要靠比較優勢。在你看來,除了區位優勢,寧陵手裡最大的“寶貝”是什麼?

李振興:寧陵最大的優勢資源就是生態資源,寧陵是“中國長壽之鄉”,目前,全縣百歲以上老人達120人,人均壽命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我們的地下水富含鍶,土壤富含硒,這些都是非常健康的元素。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水系打造濱水新區,現代產業都往這裡佈局,重點發展現代康養產業,建設硒鍶國際康養小鎮,北部建設梨花小鎮,把梨園打造成為5A景區。

“五個寧陵”構築中原生態城獨有魅力

東方今報 :寧陵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李振興:新時代、新任務、新目標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方向,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立足寧陵長遠發展。

在具體規劃上,我們提出了“12345”發展思路:圍繞一個目標,建設商丘中心城市重要組團縣,積極推進商寧一體化,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突出兩大產業,做好農資化工和電子信息產業,發揮好比較優勢;

打造三大載體,圍繞產業集聚區、濱水新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做好高質量發展文章;

擦亮四張名片,讓“中國新型優質複合肥生產基地”、“中國酥梨之鄉”、“張弓酒”和“中國葛天文化之鄉”聞名全省、全國;

建設五個寧陵,通過建設富裕寧陵、開放寧陵、魅力寧陵、生態寧陵、平安寧陵,讓人們感受“中原生態城 商丘西花園”的強大生長動力和獨有魅力。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縣之使命寧陵│縣委書記李振興:我們的移風易俗是一個“套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