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要想獲取職場成功,就要克服拖延常態

要想獲取職場成功,就要克服拖延常態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拖延症”居然成了一個熱詞,大家經常會提到這個奇怪的“病”,紛紛自嘲是“拖延癌晚期患者”。我對這個病一無所知,於是某一天上網搜索“拖延症”,好傢伙,居然蹦出來兩千多萬條搜索結果,當真嚇了一大跳。

大致瀏覽了幾條,發現這“病”還很嚴重。定義裡分明寫著“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還言之鑿鑿地指出大約有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拖延症還會帶來強烈的自責、負罪感、自我否定等情緒……這個“病”的能量,超乎我的想象。

可是,這真的是一種“病”嗎?

我不是科學家,不太懂病理學、精神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對於人心人性還是有幾分感悟的。在我看來,拖延症完全是個偽命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拖延並不是病,而是一種缺陷。拖延是有的,拖延症是沒有的。但人們總願意給事物打標籤,所以,你要是經常拖拖拉拉,就很有可能被打上“患有拖延症”的標籤。

不過,既然是缺陷,就不能說是病。因為只要是病,就一定能治,即使是現在所謂的絕症,在未來也一定會被攻克,以前的很多不治之症到今天不就是一般病症嗎。而缺陷,不能治療,它將伴隨你一生,你能做的,就是承認它、正視它、並想方設法地改善它。比如色盲色弱,就屬於有缺陷,但不能說是病。

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每個人都會有拖延的時候,拖延的波及範圍可不是75%,而是100%,如果真有神靈,大概各路大神們也會有拖延的時候吧。尤其是在職場上,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會拖延工作。為什麼會拖延,個人以為,是因為性格特點和生存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拖延這個缺陷,雖然不能治療,但能改善,只要你找對了造成拖延的主要原因。

1

天生惰性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人有天生的惰性。

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這是人的惰性。沒有人是生來就勤快的,動手做家務是因為家裡髒亂會讓人不舒服,埋頭幹工作是因為不工作就會被“炒魷魚”。如果我們知道家務不做會有別人做,工作不幹也有工資拿,那麼我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會本能地選擇不做。

但是當我們不得不做家務,不得不幹工作的時候,內心都是不太情願的,就會不自覺地往後拖,直到實在沒法拖的時候才急急忙忙去完成。這哪裡是什麼拖延症,只是因為懶惰而已。

2

壓力不夠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壓力不夠。

在生活中我們會拖延,起個床都要激烈鬥爭好幾次。在工作中我們會拖延,不到最後一刻總覺得時間還長。那麼請大家設想一下,如果發生地震了,你還會在床上反覆糾結才起來嗎?如果領導站在你身後,你還會先淘寶再做工作嗎?顯然不會。

在強大的壓力面前,我們是不會拖延的。於是,壓力不夠造成了所謂的拖延症。

3

自制力差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自制力差。

明知道明天要早起,所以今晚得早睡,但過了午夜還在刷朋友圈。工作累了想放鬆一會兒,說好只玩半小時遊戲,過了三個小時卻停不下來。於是大家紛紛感嘆“怎麼會這樣呢”,各種發帖求救,很多“專家”就站出來說,這是病,得治。

其實,這哪裡是什麼拖延症,只是自制力差而已。一個有良好自制力的人,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悲劇的是,有良好自制力的人是少數派,大多數人的自制力都很差。從這個角度來看,“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4

誘惑太多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誘惑太多。

很多人都說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很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做某件事情。比如新買了一本書,原本計劃週末在家好好讀,無奈手機不停地各種響,一會是微信上有人約飯,一會是短信問打不打牌,一會是電話說晚上去娛樂等等,總之你是在家待不住了。等瘋到凌晨再回來時,讀書的事早拋到九霄雲外了。

為什麼人心浮躁,誘惑太多,靜不下心。為什麼總是拖延,誘惑太多,專不了心。

5

興趣不足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興趣不足。

某些時候我們會故意拖延,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反過來說,沒興趣就是最冷的冰水,當你對一件事完全提不起興趣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投入時間和精力,於是原本只需要半小時就能辦成的事情,你可以拖上十天半月。

這點在工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為什麼你拜託給同事的一件小事遲遲不能落實,不是對方辦事能力不行,而是不上心,說白了就是沒興趣。因為興趣不足,所以總是拖延。

6

計較得失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計較得失。

比如一項工作你只需要一個小時就能做完,卻非要拖到下班才匆匆完成,為啥,是因為你認為即使很快完成工作,也不能提前下班。到時候別人都在幹活,反而會顯得自己無所事事,於是領導又會再安排一件事給你做,不如干脆慢點做,拖到下班時做完就行。

這種情況多了,拖延的作風也就徹底養成了。

7

習慣不好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拖延,因為習慣不好。

很多時候我們的本意並不想拖延,但是不好的習慣會造成實際上的拖延。比如有的人習慣把工作文件隨便放,等到某一天需要用這些資料的時候,傻眼了,只好翻箱倒櫃到處找,本來一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卻吭哧吭哧地折騰了大半天,那當然會造成拖延了。

良好的習慣能提升我們的做事效率,而不好的習慣則會讓我們變得拖延。

8

能力不夠造成拖延。

我們為什麼會拖延,因為能力不夠。

領導交給你一件事,你雖然全力以赴,無奈因為自身能力不夠,也會造成拖延。就好比一道數學難題,學霸解題只需要十分鐘,你卻如看天書,花十小時也未必解得出來,這就是實力的差距,雖然不是你的主管意願,但卻造成了客觀事實的拖延。

如果你沒有金剛鑽,卻喜歡逞強出風頭,非要攬個瓷器活,活兒不但幹不好,還會很拖。

……

上面的概括肯定不全面,但可以提供給大家一個看問題的新角度。我認為拖延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不知原因的莫名病症”,因為性格缺陷和實際環境的共同影響,所以才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拖延。可以肯定地說,再優秀的人,再完美的人,在某些特定方面也會存在拖延的情況。

拖延是我們人生的一種常態,不要奢望去“治療”它,因為它是缺陷不是病,不能治,只能改,而且它將伴隨我們終生。找到讓你拖延的真正原因,嘗試著改變性格或者環境,以此來改善自己的拖延,才是正事。

特別是在職場中,改善拖延就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一個經常拖延工作的人,不是性格缺陷大,就是適應能力差。在實際工作中不但執行力會出問題,跟周圍人的關係也會出問題,基本上是無法獲得同事的認可及領導的賞識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改善拖延是職場制勝的一個關鍵點,想要成功,你就必須hold住它,改正它,克服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