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兩伊戰爭中,如果以色列不為伊朗提供武器,伊朗是否能夠取得勝利?

用戶63834413


兩伊戰爭並沒有勝利者,雙方可以說兩敗俱傷。打到最後,誰也撐不住了,所以才在1988年先後接受聯合國的598號決議,宣佈停火。要說戰場形勢,伊拉克前期和後期佔主動,伊朗在中期佔主動。

兩伊戰爭是兩國用現代化武器打的一場一戰水平的消耗戰,雖然戰果有限,但是消耗驚人。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伊朗軍隊陣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戰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陣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戰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

兩伊的軍事工業都很差,主要武器裝備依賴國外供應。伊朗在戰前有大量巴列維時代購買的美式武器裝備,例如F-4和F-14戰鬥機、M60坦克、霍克防空導彈系統等,這是戰爭打響之後伊朗能夠支撐的重要原因。伊朗雖然在伊斯蘭革命後和以色列敵對,但是兩伊戰爭的爆發所出現的現實情況又讓伊朗調整對以政策,而以色列也迅速予以回應,雙方在兩伊戰爭期間開始了合作。以色列通過第三方總共向伊朗提供了27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彈藥和零部件,而且美國的“武器換人質”也是在以色列的穿針引線之下進行的,這對伊朗維持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如果沒有以色列向伊朗提供武器,伊朗也能繼續打下去,就是傷亡更大些、領土可能被伊拉克佔的多些。畢竟伊朗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是伊拉克的3倍,而且什葉派的殉教精神也很狂熱。兩伊戰爭持續8年之久,很長時間都是因為伊朗的反攻一度佔據了戰場優勢,拒不接受伊拉克提出的求和要求。(S)


聯合防務


你必須先明確一下伊朗沒有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也並沒有贏者。

政治也遠比你想象中的要複雜得多。在我回答你的問題之前,你需要先了解一些關於政治的基本常識。

  • 政治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利益。舉個例子,如果明天發生了一些事導致伊朗和以色列有了共同利益而且需要合作起來獲取更大的權力,他們就會成為好盟友,就像之前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如果想更深刻地瞭解這一點,大家可以去讀一下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這本書裡,為了各自的利益,三個主要政權總是不斷地改變他們的聯盟。


  • 雖然有些人認為政治毫無意義而且那些政客說話都沒有邏輯,但是事實上,他們的邏輯性比任何人都強。
  • 在新聞裡看到的和政客們說的並不總是真實可靠的。

現在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首先,問題說的沒錯,以色列確實幫助了伊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寫道:


以色列媒體分析人士羅南·伯格曼稱以色列確實向伊朗出售了價值7500萬美元的武器裝備。這些武器來源於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和以色列國防力量儲備。這些武器包括150門M-40型反坦克炮,每門配有24,000枚炮彈,坦克和飛機發動機的備用零件,106 mm、130 mm、203 mm和175 mm的炮彈和陶式反坦克導彈。這些武器裝備先由阿根廷航空運輸公司進行空運,然後再通過水運送往伊朗。伊朗裔美國人全國理事會主席特里達·帕西曾表示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對伊朗的支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根據特拉維夫大學的賈法伊戰略研究所的調查,從1981-1983年,以色列向伊朗銷售的武器價值總額約為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伊朗是用石油抵押支付給以色列的。根據為霍梅尼政權工作的伊朗軍火商Ahmad Haidari的說法,其中大約80%的武器裝備流入了伊朗首都德黑蘭。

  • “伊朗門”事件發生期間,以色列幫助伊朗從美國運輸武器。

  • 以色列在1981年6月7日偷襲了伊拉克的奧西拉剋核反應堆,阻礙了伊拉克進行核項目。事實上,伊朗在1980年就第一次轟炸了該核反應堆,但由於投放彈藥太少,伊拉克核設施未受結構性破壞。

  • 根據一些報道,以色列還為伊朗提供了一些戰術指導和其他非武器的幫助。

以色列當時面臨的利益選擇決定了他們在當時需要支持伊朗。為什麼呢?因為伊拉克正逐漸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伊拉克企圖控制整個中東地區。所以實際上以色列幫助伊朗是一個偉大的決定!他們阻止了伊拉克贏得戰爭,並開始策劃了一系列的事件,最終摧毀了以色列當時的敵人——伊拉克。伊朗也明白這一點,他們知道以色列這樣做是為了幫助自己而不是為了幫助伊朗,所以他們對以色列並沒有心懷感激。

再舉一個例子,為了擊敗ISIS,美國和伊朗現在正在並肩作戰!在伊拉克,美國和伊朗軍隊一起戰鬥,不存在自相殘殺,就好像他們一直是盟友一樣!

更令人驚訝的就是俄羅斯在兩伊戰爭中選擇支持伊拉克,但是現在俄羅斯已經是伊朗最大的盟國了。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國家決定去幫助另外一個國家絕對不會是出於對它的內疚或者喜歡,這些國家選擇去幫助另外一個國家就是為了讓自己變的更強大。

伊朗政府當前的利益要求他們和俄羅斯成為盟友,假裝自己憎恨以色列和美國,而且以色列和美國的利益同樣要求如此!一旦這種情況發生變化,你就會看到以色列總理和伊朗總統互相擁抱,成為朋友!

我每次在看這些政治新聞時,總會有一種非常奇怪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然後我就想起來了,沒錯,這些不正是發生在《1984》裡面的事嗎?


咖喱臘肉


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忠於巴列維王朝的伊朗軍隊成為重點清洗對象,不僅大批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軍事顧問、技術人員回國,而且伊朗軍隊的大量軍官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投入監獄等待被處死,伊朗軍隊當時的戰鬥力基本已經癱瘓,大量高技術武器紛紛處於無法使用狀態。

不僅僅建立了絕對忠於政府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還在伊朗軍隊中滲透了大量宗教政治人員,監視伊朗軍隊的一舉一動,大量年輕的宗教狂熱分子被迅速提拔,然而卻沒有什麼指揮能力和經驗。幸虧薩達姆發動兩伊戰爭,否則伊朗軍隊早就完了。

兩伊戰爭中,除了蘇聯和阿拉伯國家外,就連美國也向伊拉克提供了支援,向伊拉克提供了集束炸彈等武器,更不要說戰略戰術情報了。反觀伊朗,幾乎是一個人在戰鬥,沒什麼像樣的國家支持伊朗,雖然能從中國大量購買其製造的仿蘇式武器,但其技術性能都停留在50年代,難以對抗現代化的伊拉克軍隊。

大敵當前,也顧不上什麼宗教和政治死敵了,伊朗通過一切手段獲得武器,尤其是美製武器以及零配件,走私根本難以滿足兩伊戰爭這種消耗戰,伊朗通過伊朗門等事件,從美國獲得武器,這些武器都進過以色列中轉,當然,以色列也不是那麼實在,諸如當時交付伊朗的陶式反坦克導彈,以色列扣留了其中的先進型號,而將自己庫存的老式型號交付給伊朗。

此外,伊朗和以色列也在共同打擊薩達姆的核計劃上密切合作,伊朗的F-4E“鬼怪”曾經轟炸過伊拉克奧希拉剋核反應堆,但不成功,其提供的情報,對以色列最終摧毀這個法國援建的核反應堆起了重要作用。

沒有以色列,伊朗也能堅持到兩伊戰爭停戰,伊朗雖然缺少先進武器,但其美式指揮體系較為先進(當年的那批人現在早就被清洗光了,現在的伊朗軍隊戰鬥力很值得懷疑,在敘利亞就陣亡了數千人),加上視人命如草芥的宗教狂熱,伊朗用人命換時間,直到伊拉克也受不了才停戰。


深遠防務觀察


兩伊戰爭談不上什麼贏家,伊朗沒有取得勝利的機會,實際應為被擊敗了,最終被逼著接受停戰的一方。伊拉克實質並沒有什麼取勝的機會,人們都說伊朗在開戰前狀態如何不佳,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後,原本忠於巴列維王朝的伊朗軍隊如何成為被清洗對象,等等,其實這種狀態也就是維持1年左右,相比之下,伊拉克軍隊狀態更遭。

與伊朗相比,二戰後的伊拉克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政變等一次又一次,伊拉克軍隊一直是被清洗的對象,薩達姆本人早年就是參與暗殺實權人物的事情,還玩過越獄等等,他在從政之前,沒有任何從軍經歷,更不要受到什麼良好的軍事教育,伊軍之中類似這樣的狀態非常多。

到底誰的狀態差,其實是有待研究,其實更重要的說,伊朗在整體實力要遠遠強於伊拉克,1979年以前,伊朗才是真正的中東第一大軍事強國,伊拉克在各方面條件方面遠不如人家,開戰時,伊朗擁有30萬以上的軍隊,伊拉克只有20萬,還是大量擴充後的結果。如果正常交手的話,伊拉克屬於被碾壓的一個。

伊朗其實的開戰前,已經意識到問題了,重新開始加強備戰,許多被投入監獄等待被處死的軍官又被打發回軍隊,武器裝備又被維護到可以使用的狀態。

伊朗軍隊在開戰之後的表現,其實不是單純的一邊倒,表現相當不錯,成功的阻止了伊軍的攻擊,尤其是沿海地帶。別看伊朗相當孤立,幾乎沒有盟友,裝備供應也相當差,多以色列獲得了的裝備數量非常有限,而且已是戰爭中後期的事情了。伊拉克得到蘇聯和阿拉伯國家外,甚至美國的支援,但是也沒能在戰爭取得勝利,只是在戰爭之初佔了便宜,可是到了1982年3月,僅開戰1年半,伊朗就開始反攻了,到6月底,伊軍已退回戰前位置,伊拉克已經在求和了,但是伊朗不答應,隨即在7月時,攻入伊拉克,在許多戰報會中提巴士拉,一個伊拉克南方重鎮,在整個戰爭期間,伊朗一直想攻佔的地點。

如果最終評價的話,伊拉克應更佔優勢,以並不佔優勢的力量,與強大的伊朗打了一個平手,而且在人員損失方面僅及伊朗的一半。

伊拉克屬於最終逼著伊朗停戰,而不是反過,這場戰爭本身沒有勝利者,只能說伊朗的損失更大。外援什麼,只能說伊朗可以堅持到1988年,否則也許在1986年就停戰了。


麥田軍事觀察


以色列賣給伊朗的那點武器對8年戰爭幫助不大,而且兩伊戰爭不是全面戰爭,沒有輸家贏家。我更想到有人說以色列是美國的小弟奴才等等,從來不敢反對美國,但為什麼美國支持伊拉克,以色列又敢去支持伊朗呢?是不是完全不給美國和這些噴美人士面子,以色列玩了個意外。


宗唯



戰爭是勞民傷財的一件事,兩伊為什麼開戰?其實同是信仰陣營的爭鋒,在海灣小生存空間裡打鬥,爭當小盟主,而另一陣營是二戰後以美國以上帝新教徒之名準備打入榫子,他的因素很大,在兩伊開戰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是支持伊拉克的,但看到伊拉克不斷壯大到快脫離難以控制時,上帝陣營中的人心生畏懼,他們是萬萬不能讓一家獨大。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削弱伊拉克大氣勢。


經過戰略、戰爭支持伊朗,通過第三方介入處理方式,打壓伊拉克軍隊,這也是他們慣用的招術。在後期的戰爭結果是天平向伊朗一方傾斜。可惜讓伊拉克失去了幾十年的大氣運,由此走向弱勢的開始。連年的戰爭征服戰爭,讓伊拉克國庫空虛啊,放到現在來說此國君真的頭腦發熱,戰略失策。這就是以虎謀皮的結果。不過在後來的上帝陣營中伊朗也只是一時的戰略中壯大一些,戰後怕伊朗一家獨大,接著開始了削弱進程中。

戰爭其實就是爭資源,同時侵入他國廣佈小陣營信仰,讓他囯小陣臣服,然後拖空失敗國一切,把一切資源來壯大戰勝一方。




上有蘇杭下有汀杭


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看看美國對待以前和現在的伊拉克,看看同樣是美國朋友的以色列,當初是這樣賣武器給伊朗。當初美國支持本。拉登在阿富汗抵抗前蘇聯,本拉登還是沙特阿拉伯皇室成員。當年的小日本也是美國小弟,還不是一個廣場協議,強制日元升值,讓日本經濟衰退了三十年。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大量日資九十年代進入中國,發展日本經濟,日本就會窮成什麼樣了。


從頭再來167147875


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兩國被勢力集團挑唆打了太久的消耗戰,把兩國的經濟家底大打光啦!!太虧啦!!中東國家再不能這麼傻啦!當棋子當炮灰,國破家亡的!錢多人傻 油多人傻啊!


BarclaysPLC鵬


這是個偽命題!當大家討論以色列為什麼會在中東戰爭當中立於不敗之地時,都說與外部支持關係不大,儘管以色列當時得到了幾乎整個西方的好無條件的最大支持也罷,所以照這個邏輯,伊朗的勝利和以色列的所謂一點皮毛援助毫無關係,而且以色列與伊朗是敵對國家,這種邏輯更加荒誕不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