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類風溼因子11.6抗O250這說明是類風溼嗎?

妳在我心間


類風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簡稱,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關節腫脹和疼痛等。它的致殘率很高,病程在15年以上的致殘率達到了61.3%;並且隨著病情的延長,它的致殘率以及功能受限發生率還在不斷升高,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機能進一步下降,同時還給患者的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而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早期診斷對治療和預後影響重大。

可是關於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卻並不那麼簡單!

在全球關於類風溼性關節的診斷有幾套標準,常見的有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在1987年制定的分類標準以及2010年美國風溼病學會和歐洲抗風溼聯盟(ACR/EULAR)制定的類風溼關節炎分類標準和評分系統。

這兩套診斷系統在2018年《中國類風溼關節炎診療指南》均得到了推薦!因兩套系統在診斷上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方面各有優勢,所以指南中還建議臨床醫生,同時參考這兩個系統,對類風溼性關節炎做出準確診斷。

下面就分別討論這兩個系統,在類風溼因子是11.6,抗O是250的情況下能不能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

1987年美國風溼病學會(ACR)分類標準

要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以上7條必須要有4條及其以上才能確診,問題中沒有提到晨僵,1排除。

問題中提到了有手指疼痛,但是疼痛時間只有2天與要求的6周以上不吻合,所以排除2.3.4。

問題中類風溼因子是陰性,排除6。

只剩下了5和7問題沒有涉及,所以很明顯根據該系統不能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

ACR/EULAR2010年類風溼關節炎分類標準和評分系統

以上評分系統,累積評分達到6分及以上才能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

問題中只說是:“手指這兩天疼痛”,沒有說是幾個關節,如果是10個關節以上出現了腫脹疼痛,並且至少有一個小關節,那麼得最高分5分。

類風溼因子陰性0分。

C反應蛋白和血沉均沒提到,不知多少?

症狀小於6周0分。

因此根據現提供的資料不能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

另外抗O高說明可能有過溶血鏈球菌感染,但並不能代表就是類風溼關節炎所致,它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病毒性肝炎等所致。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