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楊 萍|父親的手

父親的手

楊 萍

楊 萍|父親的手

6月9日,端午節將近,某商家舉辦包粽子比賽,我替父親報了名,慫恿他參賽。3分鐘賽程,只見蔥綠的粽葉裹著玉白的糯米,在父親手中輕巧地翻動幾下即變成又大又靚的四角粽。我在旁邊觀戰,不由第N次佩服老爸的這雙巧手。其實這雙大手看起來很有點抓鐵見痕的勁道,手背青筋虯結,手指骨節粗壯,手掌上隱現出發黃的繭印,怎麼看也和巧手不搭界。可偏偏這雙手在一堆巧媳婦、能婆婆中勝出,讓我捧著他的戰利品小小地得意了一把。

老爸的這雙巧手在親朋好友中是享有名氣的。他是首批進入航空工業西飛的創業者,為建設西飛拼搏奉獻了美好年華,是位常登光榮榜的先進。記得我剛進廠不久,也先進了一回,父女倆都獎得了一幅緞子被面。正給老媽獻寶時,只聽刺啦一聲,老爸的“鐵砂爪”不慎把他的被面刮出兩道長絲,他尬赧地縮回手,呵呵笑著迅速鑽進廚房做飯去了。也難怪這雙手粗糙,上世紀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職員定量口糧低,老爸下基層當工人吃高定量口糧甩開膀子練得一身好手藝,久後才回歸管理崗位。他業餘時間最愛乍開大手搶球投籃、勾手飄球,馳騁球場20餘載,50歲還不服輸,試與青工玩爭鋒。那年月,他憑一雙巧手,改善著家庭生活。不僅給自家打製立櫃五斗櫥、沙發,改制箱式縫紉機,自制的土暖氣,甚至為我縫製童裝,梳小辮子。鄰里同事盤爐灶,改管道,修車、修機械錶求到他,他都竭誠幫忙。後來有手機,他又學會了用拼音,學會了用理財軟件,時常用那粗手指靈活地點開某寶,炫耀他每天掙的幾毛大錢...... 想來我與寫作的因緣,也源自幼年老爸捧著當時能找到的《桐柏英雄》《烈火金剛》《新來的小石柱》《西遊記》等,為我們講故事書的啟蒙。

楊 萍|父親的手

退休後,老爸的廚藝見長。每每招呼我們回家聚餐,定是研究出新餐品要炫技了。於是拖家帶口回去連吃帶侃,老爸笑眯眯地邊聽熱鬧邊一道道熱炒硬菜出鍋,總是不聽勸地最後才上桌,老媽時常嫌他慣壞了孩子,抱怨說,“能裝肚裡裝肚裡,能裝走的裝走,省的我和你爸還要吃兩天剩菜!”父親的雙手把持了我家廚房多半輩子,家人每欲進廚房幫忙或口稱學藝,都被大廚轟出來,“廚房味大,別裹亂,”“炒菜不用學,學習(工作)好比什麼都強”。只要老爸在家,連老媽也沒有掌廚的資格。

歲月匆匆,老爸80歲了,那雙遭遇過N多次劃傷割傷燙傷虐待雙手,每天忙碌著為病弱的老媽按摩,攙扶著散步,做三頓病號飯;每週帶去醫院治療、替她洗澡洗衣等。即使這樣,週末還要叫齊了在家的兒孫,分享他烹製的美味。而我們忙工作忙孩子,廚藝始終不佳,更請不動老兩口進餐館。心懷愧疚,竟無以為報。請過老兩口來我家吃飯,精心準備了菜譜,研究了蒸魚、燒肉的流程,可做出來的滋味,總是糊弄不了舌頭,最終,老爸乾脆奪過菜鏟,喧賓奪主了。“退休後一定要向老爸學藝。”可是何時才能練到老爸的廚藝呢?我多次看著老爸那神奇的雙手,暗下決心,也多次喪氣地沒自信。

楊 萍|父親的手

楊 萍|父親的手

巧的是,兒子和甥女小學作文都不約而同地贊過(姥)爺的雙手。遠在外地的兒子,在見識了各種西餐大菜後常念想念姥爺做的水飛魚片和滷肘子。長輩的雙手把平淡無奇的食材,化為家常美味的同時,已將愛的本能味覺深植在兒孫的記憶中。在這雙有力大手的呵護扶持下,家的種子生根、發芽,成長、延續。後輩們相愛、別離、團聚,即使走得再遠,那雙無形的大手總會在不經意中指引著家的方向,愛的所在。

果然,端午節前,老爸又給我送粽子來了。像每年一樣,紅線捆的是紅豆粽、棗粽;粽草綁的是肉粽、蛋黃粽,熱騰騰的大粽子中還伴著幾個燙手的鹹鴨蛋。望著老爸日漸蒼老的背影,彷彿看見他幾天來步履蹣跚地採購,浸葉、泡米、制餡、裹粽,天不明就煮粽,然後帶著熱粽輪番送親的忙碌雙手。這是他多年來固執遵循維繫古老傳統的熱誠雙手,這是他只知奉獻,不求回報的雙手。“我總是向你索取,卻無法盡心回報。”一時間我只覺得粽香四溢,卻張不開口說出感謝的話,只覺的在山一樣的厚愛面前,這樣的話太輕了。唯在心裡祝願老爸一切安好,健康快樂!

楊 萍|父親的手

作者簡介:楊 萍,供職於特大型企業宣傳部門,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