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自柳公以來,柳體再無大家,難道柳體只能作為輔助嗎?

用戶6813934016


確實如此。自唐以來,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除了歐、褚、顏三家外,當數柳公權了。

他的楷書,力糾時弊,變肥俗為瘦硬,獨創一格,與顏真卿齊名,世稱“顏筋柳骨”。

柳公權的書法特點:一是骨力,二是結構精微。用筆斬釘截鐵,起筆雖以藏鋒,但始終給人清剛雅正之氣,骨力之強,實為絕無僅有。


柳公權注重結構,幾乎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而且他的結構與歷代書體不同,基本上打破了筆與筆之間的貫串呼應。筆筆寫來,如何好看,如何高雅便如何搭配,這也是柳體的特色。但對後學書者來說也極為不利,因為學其楷書後要想轉為行書,是何等的困難,在這方面幾乎沒有成功者。

從另一方面講,柳體較為模式化,每碑的用筆,結構大體相似,比起顏真卿顯然不同。但柳體的氣格確實可觀,有鶴立霜前的風度,故米芾《海岳名言》中稱: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請健,無一點塵俗。


觀歷代習柳者,確實有許多隻把它當練習骨力、結體的輔助手段,成體系學習轉化的幾無其人,只不知頭條各大神誰有志於此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