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股研(比亞迪):內憂外患中的技術狂人

前言

2018年3月27日,比亞迪發佈了2017年年報,其中,營收達到1059億,同比增長約2%,淨利潤40億,同比下降約20%,3月28日開盤後一度跌停,4月28日比亞迪發佈了第一季度財報,營收247.38億,同比增長約18%。同比下滑83%。更可怕的是扣非後淨利潤虧損3億多元。

所謂利空出盡是利多,比亞迪的股價在財報發佈之後的5月3日日開始穩步上漲,從48.58元長到5月22日的55元,累計上漲13%。

財務報表的大跌眼鏡,把比亞迪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有人說這是不是第二個樂視?

股研(比亞迪):內憂外患中的技術狂人

中國在在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方向上,主要是補貼給廠家,從現在開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向從廠家已經轉移到了最終消費者,從購車環節轉向停車費、過路費、充電等環節讓新能源車車主享受實惠。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11萬輛,蟬聯世界第一,2017年,燃油車同比,銷售下降24%,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215%。長期享受政府補貼的比亞迪再沒有了政府的輸血之後,可謂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目前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插電式混合動力,但是國家的新能源政策,補貼的主要偏重於純電動汽車,所以從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結構來看,純電動汽車佔比急需更大的提升

比亞迪現有的問題頗多,要成為一家投資人眼中的優質公司還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

股研(比亞迪):內憂外患中的技術狂人

問題一,財務費用支出較去年同期增長114%。比亞迪籌集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活動,資金支付的利息較高導致利潤遭到嚴重削減,未來,財務費用是否能得到降低成了一個謎。

問題二,從公司公佈的業績變動來看,主要是由於補貼減少,但是按照國家的補貼政策,中間有四個月的過渡時間,比亞迪一季度的報表處於過渡期,影響應該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那為什麼比亞迪的毛利潤水平為什麼變化如此大?

問題三,從財報來看,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兩項,消耗了公司大量的利潤。換句話說,公司在銷售產品的時候不是在掙錢反而是在虧錢,主要是靠籌集資金來維持公司的運營,也就是說比亞迪成了一家類似於互聯網企業的燒錢公司。

問題四,比亞迪2017年研發投入63億元,相比2016年45億元,增長了接近40%。更誇張的是,研發投入資本化的金額增加了87%,但是,比亞迪新版的新能源汽車秦開始全面換裝三元鋰電池,比亞迪曾經的夢想是堅守日韓從未涉足的磷酸鐵鋰電池,但是現在改旗易幟是不是意味著前期的投入失敗了呢?

股研(比亞迪):內憂外患中的技術狂人

問題五,比亞迪的五大板塊其中包括電池手機,燃油車,電動車,軌道交通。2017年,比亞迪的電池業務和手機業務,貢獻的利潤達到了64億元,也就是說,通過電池和手機業務的血液來滋養著軌道交通和電動車等新興業務,比亞迪車型老舊、盈利能力弱,電池被競爭對手寧德時代遙遙領先,那麼,未來傳統業務是否還能夠獲得如今的利潤?如果不能維持的話那麼比亞迪靠什麼來維持對新興行業的投入呢?

股研(比亞迪):內憂外患中的技術狂人

2008年時巴菲特投資了比亞迪,他曾經說過,持有比亞迪的原因是因為比亞迪所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壁壘較高,雖然說該行業有著非常激烈的競爭,但是比亞迪的優秀管理層可以在未來脫穎而出,巴菲特一直持有比亞迪到今天也沒有賣掉一隻比亞迪的股票。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他的好朋友巴菲特一直有著非常強大的能力,就是看公司看人的眼光非常厲害,讓他自愧不如,那麼王傳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王傳福,1966年出生於安徽,普通的一個農民家庭,青少年時期,父母雙雙去世,依靠哥哥支持考上大學,出身極其貧寒,大學研究生學習的都是電池專業。在王傳福帶領下的比亞迪於90年代創立,靠的全部都是自主研發的高性價比產品走到現在。別的廠商哪個事情容易就往哪裡鑽,但是王傳福做事情是越是難的技術就越是要自己幹,所以得到了技術狂人的稱號。那麼巴菲特是不是也是看中了王傳福身上的做事精神,所以才投資了比亞迪呢?

股研(比亞迪):內憂外患中的技術狂人

在巴菲特股東大會期間,在問到對比亞迪怎麼看時,巴菲特表示,這是查理芒格少有的直接告訴我,"買吧 "的股票。談到對電動車的看法,巴菲特稱,我有很多電動車領域的朋友,他們做得都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