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通過堂號判斷姓氏的源流?

蒲公英


中國的百家姓,從春秋諸侯相互兼併到秦統一六國,由封地、官職、國號等衍生而出的“氏”開始風行,以致於從秦朝之後,姓氏開始不分,從而開啟了中國百家姓並行的大時代。



而經歷了漢代獨尊儒術的“造家族”運動後,魏晉及南北朝的混亂社會更是將“姓氏與郡望”結合的上層家族集團勢力推向歷史的前沿,他們壟斷城市資源及政權勢力,也為家族的壯大注入第一針強身劑,從而衍生了今日的百家姓及其郡望。

由郡望引申而來的堂號,也就成了各種姓氏的代稱被束之門額,以表對先人豐功偉績的紀念,而這種紀念甚至成了主流。


引用流傳於福建客家聚居地連城縣的一首郡望兒歌,可以清楚的知道郡望與姓氏的關係:

講郡望,要分詳 , 郡頭原是祖先鄉。 千年民族大遷徒 , 過了黃河過長江。 都教兒孫莫忘本 , 把那郡頭寫高堂。 一姓多郡為少見 , 一郡多姓較平常。 塗羅都是豫章郡 , 侯榮同寫上谷堂。 賴鍾皆屬潁川郡 , 夏駱均為會稽堂。 蔡柯丁姓濟陽郡 , 上官邱嚴天水堂。 毛林池卓西河郡 , 李董彭氏隴西堂。 吳興姓沈不姓吳 , 尤施姚亦吳興堂。 陳留阮氏不姓陳 , 江夏姓黃不姓江。 彭城錢金與劉氏 , 杜段宋康京兆堂。 河東呂姓平陵孟 , 田童同是雁門堂。 汝南周氏高平範 , 河南郡有丘蕭力。 孫蔣樂安徐東海 , 葉鄧滕郡是南陽。 雷氏堂號稱馮翊 , 安定是伍與胡梁。 范陽郡有鄒盧氏 , 傅家郡望清河堂。 下邳餘闕譙國曹 , 巫家郡望是平陽。 鉅鹿堂號屬魏家 , 馮包樊氏稱上黨。 紀許高陽項遼西 , 太原溫郭弘農楊。 廉姓河東祝太原 , 俞詹同是河間堂。 安姓武陵熊江陵 , 東魯孔氏黎陽桑。 古姓新安廖武威 , 馬氏郡望扶風堂。 渤海延陵吳氏郡 , 揭姓南陽又豫章。 高陽臨川皆饒姓 , 濟陽淮陽都是江。 武陵沛國與平原 , 三處都為華家堂。 趙姓天水又金城 , 潁川下邳與南陽。 謝氏陳留又東山 , 會稽江左寶樹堂。 陳氏穎川與下邳 , 河南東海汝南堂。 廣陵也是陳家郡 , 六處來源不平常。 更有王姓廿一望 , 多數人是琅琊王。 張氏望多四十三 , 不少人是清河張。 客家人說連城籍 , 日久他鄉作故鄉。


客家人是如此,其實全國各民系的郡望、堂號也是如此,中國人的姓氏儘管源頭無數,派系眾多,但基於姓氏與文化認同,郡望與堂號仍是大部分姓氏的共同標記,也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自我認同。

我家姓氏的堂號是濟陽堂,郡望當然也是濟陽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