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網聯明年6月全面上線,央行要求所有網絡支付通過網聯,支付寶微信支付何去何從?

藝文工坊



其實網聯的成立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未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傷害!相反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

網聯未成立前網絡支付移動支付都處於直聯模式,這樣會給我們的資金帶來一定的風險,央行也不易監管。

網聯負責:“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互聯網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的共有的轉接清算平臺,受央行監管。

網聯的成立不僅可以對互聯網支付機構帶來有效的監管,同時也會給我我們的使用用戶在無卡支付、移動支付等業務上增加資金安全保障以及風險可控。

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福利,只要央行允許,二馬同意,微信、支付寶就可實現相互轉賬。其實不僅僅支付寶和微信之間,只要擁有央行頒發的互聯網支付牌照公司運行的支付錢包接入網聯後,相互間轉賬理論上是可行的,類似於銀行和銀行之間的互轉交易,目前這一說法還沒有的肯定,畢竟沒有真正的案例以及相關的文件,我相信不久的的將來有望會實現!

總得來說,“網聯”的出現是為了改變了現有的互聯網支付、網絡支付服務直連銀行帶來的各種問題:如多方關係混亂、監管有漏洞、資金有風險、信息安全無法保障等。所有支付機構都需要做出相應調整,但持久看來,這有助於行業的良性成長。

一、客戶備付金“隱性收益”減少,盈利點隨之減少; 二、監管手段加強,業務開展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三、系統風險問題有利於明確責任歸屬,無從推脫;

支付曝光臺App


從昨日起,包括微信、支付寶在內,所有網絡支付都經過網聯。據微信和支付寶反映,相關工作早已穩步推進。有接受採訪的專家指,相關規定對兩大巨頭沒有影響,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隱性利益或將消失。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規定,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據網聯日前發佈的文件顯示,截至目前共有462家銀行、115家支付機構全面接入。

據螞蟻金服一位負責人透露,支付寶早已與各個商業銀行、網聯平臺穩步推進切量工作。騰訊公關負責人亦表示,相關業務對接已在6月30日前已有準備。當記者問及新規正式推行後對用戶帶來什麼影響時,騰訊方面則表示暫無回應。

互聯網金融專欄作家,尤努斯中國顧問小組成員,互聯網普惠金融研究院顧問羿飛表示,以前第三方支付比較混亂,經常出現用複雜的流程進行信用卡套現、挪用沉澱資金投資等問題。加強監管對第三方支付健康發展以及中國金融穩定性有正面幫助。羿飛表示,此次接入網聯對於支付寶和微信兩家巨頭並沒有太大影響,反而是部分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隱性利益將會消失。

名詞解析

網聯

根據網聯公司官網,網聯清算有限公司(NetsUnion Clearing Corporation,簡稱、NUCC)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的運營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作為全國統一的清算系統,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實現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商業銀行一點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經濟的交易信息轉接和資金清算服務,組織制定並推行平臺系統及網絡支付市場相關的統一標準規範,協調和仲裁業務糾紛,並將提供風險防控等專業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務。

(信時記者潘敬文)


大洋網


網聯成立,利空支付寶和財付通,利好中小金融機構。

支付寶和財付通這兩家大公司,基本可以等於第三方支付。易觀發佈的2017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顯示,支付寶佔53.70%,財付通佔39.41%。

多年艱辛努力,跨過銀聯桎梏,接了最多家銀行,連接成本最低,客戶備付金也多,和金融機構討價還價的空間超大,轉眼間,接入網聯後,全部都會被“降維”。

一、備付金逐步要存入央行,利息收入驟減。

央行的“非金融機構存款”科目顯示,今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機構向央行上繳的客戶備付金規模約為841億。毛估一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可能有個五千多億。

我本來以為對財付通的影響可能更大。因為支付寶已經和餘額寶打通,並鼓勵用戶把餘額存入貨幣基金,微信錢包接貨幣基金還沒做到T+0,提現也需要手續費,再加上微信的用戶量大,對財付通的收入還是有影響的。

但查了一下數據,發現還是餘額寶的備付金總量更高。看來淘寶真是深入人心。

根據媒體測算,支付寶一個季度將損失4000萬利息,財付通3000萬。

二、以前支付寶財付通可以靠著高額備付金,和銀行談判,爭取地板價。現在只能在一家銀行開戶,談判空間變窄。所以這對所有支付機構都利空。

三、雖然以前支付寶和財付通銀行數量多,費率低。但現在大家都接網聯了,優勢也將不復存在。反倒是中小金融機構比較開心,可以和大支付機構一樣,連接大量銀行,費率也低廉。

總之,違規和創新的空間都變小了。支付公司迴歸通道本質,可能無法也無望申請銀行卡清算機構牌照。


程蟬


2017年0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再通過銀聯轉接清算。

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這意味著,2018年6月30日前,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的直連模式將被全部切斷,全部轉移至網聯平臺處理。

“網聯”的公司名稱是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網聯”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因其職能與銀聯類似,也被稱為“網上銀聯”,簡稱“網聯”, 網聯主要是為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轉接清算平臺。

在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開銀聯,銀行直連模式的初衷是為了省去“7:2:1”模式下的銀聯分成,節約支付成本。但隨著銀行直連模式的發展,也衍生出一些潛在問題。

在種模式下,央行無法掌握準確的交易信息和資金流向,給金融監管帶來了很大困難。 在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在每個銀行都有備付金存款。

對合作銀行而言,吸引大量的存款,使得更願意和大型支付機構合作,時間一久, 中小支付機構因資金有限得不到銀行的青睞,直連銀行數量遠遠落後於大型支付機構,在費率上也不佔優勢,加速了行業分化過程。

網聯上線後使得監管更方便更透明化,50%的備付金存放在網聯,所有第三方機構都必須經過網聯與合作銀行對接,不管是信息流還是資金流央行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這是其一;

其二,網聯的上線將使得中小機構和大型機構有公平待遇,不管是在直連銀行的數量或者費率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總體來說,網聯的推出,將整個支付行業更加規範化,揭開了支付清算領域的新篇章,但後續如何發展,還需要時間去磨合,去考驗。


莫如明m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