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400分的二本和470分的二本有區別嗎?

黃岡佬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區別是一定有的,而且還很大。

在說區別之前,先說共性。

既然都是本科學校,所以大家的畢業證書都本科,就是學校名字不一樣而已,本科生都是有學士學位證書。大家都是讀四年(醫學類部分專業5年制)。

我們再瞭解一下不同點。

400分的本科學校跟470本科學校差別在哪?

第一,名氣及影響力。名氣越高的學校越吸引高分學生報考,因為學校越有影響力越有知名度,越代表其辦學實力。知名度高的學校有助於你畢業找工作。清華北大的本科學生和普通不知名的本科學校的學生同樣拿本科畢業證書,你猜哪個學校學生更容易被人錄用?

第二,學生整體素質水平不一樣。素質越高,學校學習氛圍越好,越使人更有動力學習,去往上爬。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優秀的人,自然也會接觸優秀的人,社交圈都不一樣。

第三,師資力量不同。學生能力高,如果不搭配高質量的老師,怎麼hold得住學生。同樣地,師資力量好,學術水平也會高,進一步拓展學校的名氣。

第四,政府的資金投入不同。學校學術水平越高,資金投入越多。搞學術都是燒錢的,沒錢就難以立項做學術研究。還有學校的一些基礎設施哥硬件設施都要建設花錢的。


美女鎮樓,筆者攝


高考攝影詩詞


“二本”是坊間的簡易說法,它的真實含義是“第二批次錄取本科”的意思。幾年前,本科錄取一般分為三個大的批次,每個大批次還分為若干個小批次。例如第二批次還可細分為“提前批”、“第二批正式批”、“補錄批第一次”、“補錄批第二次”,看起來有些複雜。

現在,全國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區,都已經把原來的“本科第二批”與“本科第三批”這兩個大批次,合併為“本科第二批”,一起統稱為“二本”。這樣,“二本”分數線與“一本”分數線之間的間隔就比較大,有些省市,這個間隔甚至能夠達到140分左右。 例如河南省2017年本科第一批的理科是484分,本科第二批的理科是342分,一本與二本的分數間隔是142分。

這種情況下,儘管同樣是“本科第二批次”,那學校的層次差別可就很大了。

就拿河南省去年的分數線來舉例。342分儘管也是本科第二批次,但能被最普通的獨立學院或者民辦大學(都是自費型大學)本科錄取就已經很榮幸了。而483分雖然也屬於“本科第二批次”,卻能錄取到非常不錯的公辦大學了!

同樣的道理,400分的水平,或許只能錄取到比較好一些的獨立學院或者民辦大學這類自費型大學的本科;運氣好的話,也可能被排名比較靠後、社會知名度比較低的公辦大學本科錄取。

但470分就完全不同了,應該能被比較好的公辦大學本科錄取了!這一類的公辦大學,社會知名度肯定也差不了。甚至對將來的就業都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總之,民間“一分錢一分貨”的說法雖然比較俗氣,卻富含道理;這個道理也同樣適合高考的分數對錄取學校層次的左右作用,不可等閒視之。


感動時代


超市裡賣的同樣是鴨肉,普通的鴨肉是九塊錢一斤,土鴨的價格是15塊錢一斤。你說哪個鴨子更好吃?當然是價錢貴的土鴨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同理400分和470分的學校雖然都是二本,但是肯定是470分的那個學校更好。

有些省份劃分批次的時候,除了一本,二本批次以外,還會進行細分,比如二本A類,B類。A類的學校跟B類的學校又是不一樣的,A類的錄取分數線比B類的分數線高。400分就只能上B類,470分才可以上A類。分數決定你能去哪一個層次的學校。

現在二本跟三本合併批次了,統稱為二本,以前的三本院校也就順理成章的“升格”成了二本。雖說是二本,但是考生家長的心裡看得可明白著呢。什麼樣的分數去讀什麼樣的學校,400分能夠就讀的三本學校,470分讀的才是正兒八經的二本。

同時學校的知名度以及開設專業的熱度越高,錄取的分數也就越高。就像普通一本跟清華大學一樣,同是一本批次,普通的一本學校五百五十多分就可以了,清華大學六百五十分都上不了,這就是差距。知名度越高,差距就越大。像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也是二本,錄取分數直逼一本,部分專業分數超一本。而桂林旅遊學院也是二本,錄取分數線只要超過二本線三十分就能夠被錄取。原因在於就在於學校的知名度和開設的專業的差別。

2018年的高考已成定局,新生即將奔赴大學,開始新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不管是在400分又或是470分的二本學校裡,都需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大三老學長


區別,當然有區別了。600分的一本和670分的一本有區別嗎?別跟我說什麼分數不能證明能力,說這話的99%學渣,也別說都是二本還能有多大區別,分數線越高的學校學習風氣越好,你能得到的教育資源也就越多,人際交往的圈子也就更強,你才更有可能飛的更高,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