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985高校26歲女博士,在無聲世界裡與命運抗爭勵志發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玥微,1992年剛出生時還沒來得及傾聽這個世界的聲音,就被確診為先天性極重度耳聾、聽力一級殘疾,從此在無聲世界裡與命運抗爭,可是她從未向命運低頭,始終堅韌樂觀、奮發向上,與命運的這一場抗爭已經持續了26年。

985高校26歲女博士,在無聲世界裡與命運抗爭勵志發聲

母愛似水,卻是她向前的最強後盾

郭玥微的母親朱麗敏是一位人民教師,在她的眼裡,女兒和別人家的孩子沒有區別。為了讓孩子擁有正常人的生活,1歲半郭玥微就開始佩戴助聽器, “學習拼音時,郭玥微的母親讓小郭玥微把手放在自己面前,感受氣流,學習爆破音。用了一週多的時間,郭玥微才學會平舌音和翹舌音,掌握了Z、C、S和Zh、Ch、Sh的區別。”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探索,朱麗敏一音一詞一句教會女兒發出聲音。漸漸地,郭玥微學會了說話和讀唇語,與普通孩子一樣在學校讀書,從未上過一天特殊教育學校。

2011年高考,郭玥微以597分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學習。她的投檔成績高出山西省本科理工一本線27分。在錄取的201人中排在前40名。

985高校26歲女博士,在無聲世界裡與命運抗爭勵志發聲

永不言棄,對事專注是她成功的理由

“做事不怕失敗,只要有收穫就值得。”郭玥微時常這樣告訴自己。她還時常勉勵自己,“永不言棄,凡事專注。有困難就去解決,一個辦法不行就換一個。”

在大一下學期英語四級考試前,郭玥微的輔導員擔心助聽器聽到的聲音與實際發音有所不同,怕影響郭玥微考試成績,原打算打報告申請酌情加分,沒想到郭玥微靠閱讀等的優異成績一次通過了英語四級。“聽力完全是猜的,是我的運氣好。”郭玥微笑著說。“她學英語經常到凌晨一兩點,有時甚至通宵。”舍友劉嬌一句話道出了郭玥微順利通過英語考試的原因。

大二課堂上,郭玥微接觸到生物結皮的概念,出於對科研的濃厚興趣,她主動通過電子郵件聯繫黃土高原第一位從事生物結皮及其生態功能研究的趙允格研究員,表達了希望去實驗室學習的心願。我國苔蘚生態研究正在起步階段,已有研究資料幾乎全是英文。為了讓學生能瞭解相關研究進展,趙允格會給每位學生一本A4大小、140餘頁的英文冊。作為一名大二學生,郭玥微拿到這一大本英文文獻時毫不“手軟”,遇到不懂的單詞逐個翻譯,經常研讀至凌晨兩三點,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本資料的學習。

在常人的眼中,郭玥微成長之路經歷了不少困難和挫折。然而,郭玥微卻隻字不提。外表溫柔的她,其實有著一顆無比堅強的心。大學四年,她修了75門課程,應修學分170分,實際獲得學分174分。

985高校26歲女博士,在無聲世界裡與命運抗爭勵志發聲

不懼失敗,只要有收穫就是值得

大學畢業後,她正式在趙允格團隊讀研,圍繞耐幹蘚生理生態及其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控應用方面開展研究。

每個學期開始,郭玥微都會買一個工作本,詳細規劃每天的學習、研究計劃,讀研的郭玥微展現出了更加勤奮的學習狀態。研二期間,在導師指導下,郭玥微首次將蘚類生理與繁殖相結合,開展了環境與保存條件對耐幹蘚生理特性及營養繁殖影響的研究。為做好研究,她對“苔花如米小”的苔蘚進行了“數牛毛式”的研究過程,在每一個約5mm大小的苔蘚頂端切下不到2mm的樣品,對40餘個多孔板約1300個樣品進行培養和繁殖,每週耗時一到兩天,用放大鏡詳細記錄新萌發的苔蘚。

但是,實驗並不順利。一年預試驗後,歷時四個月的正式試驗以失敗告終。面對挫折,郭玥微沒有退縮,認真總結失敗原因並加以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又經過一年的努力,她在Biogeosciences 上發表了題為“保存溫度對耐幹蘚的生理特性及營養繁殖影響”的研究論文(SCI,IF=3.851),明確了蘚類生理對繁殖的影響方式,並找出了保存乾燥蘚類的適宜溫度。

985高校26歲女博士,在無聲世界裡與命運抗爭勵志發聲

在學校師生的眼中,郭玥微已成為“行走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趙允格評價她到,“積極的人生態度、清晰的人生規劃、專注的科研精神,展現了‘90後’研究生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同時也讓自己的青春散發別樣的光彩!”的確,如今的身為博士生的她,因為熱愛,支撐著她對科研的夢想,因為熱愛,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懼風雨、勇往直前,郭玥微沒有因為自己先天性極重度耳聾,而停止與命運的抗爭,更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她自己的實際行動煥發屬於自己的青春光彩。

獲取更多新鮮校園資訊,關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頭條號

注: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