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註冊資本一千萬卻只有三四個人的小公司能進麼,靠譜嗎?

幽草Vic


感謝邀請,我是西天蝸牛,80後小私募從業者,對私募/創投、法律、財務、保險均有涉獵,不敢說資深,唯願貢獻微薄之力。

註冊資本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註冊資本1000萬不能說多,註冊資本50萬也不能說少

創業公司註冊資本50萬~200萬的大把

過多的註冊資本意味著股東需要承擔的更多的出資義務

對於公司來說,如無特別的要求,註冊資本以符合公司需要即可

何況,在認繳制下,股東的出資根據公司的需要來分期完成

另外,人員只有3-5個人的創業公司也是很正常

想當年騰訊創業也沒幾個人

畢竟公司發展初期,成本能省則省

人不多不是問題,註冊資本1000萬也不是問題

關鍵是這家公司有沒有發展潛力,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靠譜,公司的小夥伴是不是想做事的人,最最關鍵的自己在這家公司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切忌踩坑!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不當之處,還望指正!好讀書不求甚解,尤喜武俠、推理,歡迎朋友們相互交流學習

西天蝸牛


首先,要看你是以什麼身份進這家公司的。

如果說你是計劃以合夥人身份進入公司的,說明你一定是有一技之長,別人看重的能力。那麼考察這家公司是否靠譜,未來前景如何,就不是單純天真地只看註冊資本是多少了。因為註冊資本的大小真的跟公司實力、發展前景沒有太必然的關係。以合夥人身份進入,更應該側重關注的是團隊的結構、團隊的背景及實力,整個行業的前景、目前公司的狀態,以及跟創始人要多接觸多聊,全方位地談,創業公司的氣質是跟創始人一脈相承的。

如果你只是找份謀生的工作的,那麼你只需要關注這家公司能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可以到企查查或者天眼查先對企業摸摸底,然後再看看公司的員工數量。一般創業企業都不容易(拿到融資的除外),如果只是為求安穩,不建議到創業公司去。


曉君有說法


要明確一點:註冊資本不等於公司實際值多少錢。一家不折不扣的“皮包公司”,哪怕幾乎沒有半點現金,沒有固定資產,只要創始人願意,都可以寫上個幾千萬的註冊資本。

根據我國目前的《公司法》,註冊資本只是公司股東同意認繳的出資額,法律並不要求一次性繳納齊全。早在2014年,我國法律就取消了關於公司股東應當在公司成立之後兩年內繳足出資,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出資的規定。

也就是說,我現在成立一個公司,在公司章程上約定:註冊資本是一個億。這並不意味著我必須現在就把一個億打進公司賬戶。至於我願意什麼時候繳足註冊資本,如何填上這一個億,法律在所不問。也就是說,註冊資本和實繳資本之間,並沒有確切的對應關係。註冊資本高的公司,未必真有這麼多資產。

那麼,是不是說公司就可以“虛張聲勢”,隨便填上幾個億的註冊資本顯得自己規模很大呢?

這樣做有風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二十二條,公司解散時,股東尚未繳納的出資均應作為清算財產。也就是說,如果您在成立公司時,一發狠寫下了一個億的註冊資本,實際只拿出來一千萬,那麼一旦公司破產,就需要補足剩下的九千萬以供破產清算。相比之下,如果當時慫一點,只寫一百萬的註冊資本,那麼撐死了也只需要填進去一百萬,而不是上面所說的補足一個億為止。

回到問題本身:簡言之,註冊資本多少和公司是否靠譜與否,兩者關係不大,還是應該瞭解團隊成員和業務模式再做判斷,光看註冊資本是沒用的。


王瑞恩


註冊資本與公司有幾個人現在沒有多在關係的,現在註冊是認繳制,註冊一千萬是很容易辦到的事,公司這些與你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做是是不是靠譜的項目,你把這些瞭解清楚就行了。

為什麼註冊一千萬的公司確只有三四個人呢,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這個公司剛開張,還在籌備階段,那麼人少就很正常了,第二種是皮包公司,這種公司很多是用來做當地政府工程的,這種公司裡面一般有幾個能人,專門進行當地政府工程的招投標,沒有工程實踐能力,只是想辦法中標,中標後再進行轉包,這在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你進去可能沒什麼具體的工作,就是跑跑腿,蓋蓋章等。

你先了解一下公司的主營業務,發展規劃,看看自己的職業規劃,這種公司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就進去,如果不是就不去。


一週的秋



下面簡要展開說一下這三個圈:

圈一就是基於對自身專業技能、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梳理,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一旦確定好工作方向,不要輕易的跨領域跳槽,即使跳槽,也儘可能選擇關聯領域。這裡面的核心邏輯就是要明確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比如學金融的明確想從事銀行工作,比如學金融但就是不喜歡金融,而更喜歡法律想做律師,那也行。關鍵是要明確你想或者說喜歡從事的工作方向。確定工作方向後,不要輕易的跨領域跳槽。知識和經驗都是要累積的,如果工作領域跨度太大,有可能前面的積累對後面的工作沒有實質性幫助,或者說不被所求職的企業認可。有人說,我就想什麼都幹一幹,但時間確實是個一去不返的東西,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浪費。

知乎上常有人問:比如做會計、亦或是學歷史是否有前途?其實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做到極致,都會很有前途。以前我認為人要綜合全面發展,其實我現在更認同,與其花精力補短板(只要不是極端情況)還不如把自己的長板發揮到極致,現今如果你有一處強項就足以安身立命,有兩處強項已足夠走遍天下。所以確定好自己的工作方向,並堅持不懈,你的職業生涯更容易幹出成績。

圈二就是要選好自己職業生涯的每一個起跑點,起點不同也可能殊途同歸,但運行軌跡肯定不同。起點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比如可以選擇規模大的公司作為起點,也可以選擇規模小的公司作為起點,可以選擇國有企業作為起點,也可以選擇民營企業作為起點。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優缺點,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優缺點。比如大公司知名度高、管理規範,成熟度高,跳槽時自帶光環,但大公司往往分工過細,你可能幹了幾年還只是個螺絲釘;小公司往往管理不規範,經營風險也較高,但小公司往往機會更多,個人成長的空間更大,說不定那天公司上市能夠獲得原始股,實現財務自由也未可知。所以說,起點並沒有絕對的好壞,更多的靠個人的綜合能力、性格和機緣,但問題是自己對這些要有明確的認知和規劃,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出選擇。

圈三所謂身份轉換問題就是要考慮是否創業的問題。如果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的想法,可以選擇性忽略這個圈。我們在埋頭幹活的時候,偶爾也要抬頭望天。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單純的靠工資性收入是很難實現財務自由的,縱使年入百萬,真正到手也不多。要實現財務自由,還得靠資本性收入。對於創業,可以選擇在工作幾年後辭職創業,也可以選擇在工作的同時考慮兼職創業(至於利用公司資源損害公司利益的創業屬於違法行為,不在範圍之內),畢竟創業有風險,吃喝拉撒都要錢。如果有明確創業衝動,在確定自己職業規劃時也應一併考慮,這樣更利於為自己創業打好基礎。如果你說,我根本沒想過要創業,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創業夢,只是缺乏創業的機緣罷了。如果你有這樣的規劃,說不定機會那一天就降臨了,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你的問題在於沒有明確的規劃,如果規劃明確,你根本用不著糾結。如果你認為這家公司符合你的規劃,而只是擔心這家公司不靠譜,你可以去公司實習一個月,再做決定也不遲。


SG2010


註冊資本只是一個方面,重要看實繳資本。

再看所屬行業,看老闆志向,以及能力。

三四個人,對於初創公司,人數並不是主要考慮的對象,所有公司都是從幾個人起步。

要知道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現在個個是億萬富翁,功成名就,當時也是小公司起步。

重點還是看老闆。


西格瑪的化學


可以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主營產品,觀察產品是什麼?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若有競爭力是加分項。

2.領導的格局和能力。決定小公司的未來就是看管理者,直接看其學歷,工作經驗,談吐,若幾點都具備也是加分項。

3.工資發放時點,工作看收入,若確定股東有實力按時發放工資也是加分項。


李科蓉1990


現在註冊資本不需要驗資了,想寫多少都行。唯一的作用就是工作破產時,寫的多少註冊資本老闆就要承擔多少債務。比如破產時公司欠帳一千萬,但註冊資本只有50萬,那麼老闆就承擔50萬,這就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意思


裝修設計王胖子


有沒有前途,註冊資本不是主要的,現在註冊資本是認繳制度。公司人數是比較重要的,但是也得看行業,主要是看該公司是否能幫助自己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