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過去已是過去

未來還看當下

超模君剛準備臥在沙發上休息,這時沉迷學習的9歲表妹拿著一本《信息論》跑來問:

表哥,這個馬爾可夫模型是什麼呀?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超模君:嗯...這個嘛,不難不難,等下解釋給你聽。

趁著表妹在專心玩手機,超模君趕緊偷偷百度了一下“馬爾可夫模型”。

說起馬爾可夫模型,那當然要先了解下馬爾可夫(Andey Makov):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安德烈·馬爾科夫(1856-1922)

馬爾可夫生於俄國樑贊,是

彼得堡數學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中堅力量,以數論和概率論方面的工作著稱。

他創立並且發展了著名的馬爾可夫模型馬爾可夫鏈理論,為隨機過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還研究並發展了數論與概率論等等。

然而,他曾經是一個“叛逆”的熱血青年,討厭陳規陋俗。

除了數學課之外,其它課程都不感興趣。所以,少不了挨老師的罵,妥妥的老師們眼中的“壞學生”。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作為一名“叛逆”青年,馬爾可夫在思想上體現出了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及批判精神。這源自於他所偷偷閱讀皮薩列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等人的文學評論及政治文章。這也使得他對社會問題,人文科學都極為關注。

1913年,馬爾可夫利用概率思想分析了普希金的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統計了長詩中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交替變化的規律。他將所得到的結果與按照俄語拼音規則計算出的結果進行比較,證實了俄語中字母的隨機序列符合他所建立的概率模型,闡明瞭馬爾可夫鏈的性質。

有趣的是,一般數學家研究的成果的冠名是由大眾及其它數學家們所認定的,而馬爾可夫則自己命名了“馬爾可夫鏈”。

咳咳咳,坐好小板凳,考試重點來了。

考試月臨近,小天要準備考試了。假設她考試的時候,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做題,每道題有做對和做錯兩種結果。

設她每一道題答對的概率只與前一道題的結果有關。若當前小天答對了一道題,則下一題她還答對的概率是70%;若當前小天答錯了一道題,那麼下一題她還答錯的概率是60%。

每一道題的結果就是一個狀態,由於每一道題答對的概率只與前一道題的結果有關,則小天答題的過程滿足馬爾可夫性質,是一個馬爾可夫過程。

可以得出其中的轉移矩陣是: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然而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

小天考試的時候有三種狀態:超常發揮狀態、正常發揮狀態、頭腦短路狀態。

每個狀態小天答對題目的概率不同,比如說:

1、超常狀態,做對題目的概率是90%,做錯的概率是10%;

2、正常狀態,做對題目的概率是70%,做錯的概率是30%;

3、頭腦短路狀態,做對題目的概率是30%,做錯的概率是70%。

在觀察小天作答每一道題的正誤情況,才發現小天是個面癱,無法從她的外部神情瞭解到她處於哪一種狀態。

也就是說,小天處於什麼狀態對我們來說是隱藏的不可見的。我們只能通過一些特徵來估計小天處於什麼狀態。

比如說,小天在考試中連著做對了10道題,那麼小天處於超常狀態的可能性最大。

可以發現,小天所處的狀態就是隱含狀態,題目的正誤結果就是可見狀態,它們之間的概率稱為

輸出概率

喲,這不就是個簡易的隱馬爾可夫模型嗎?

然而,一般情況下,小天不會一直處於某一狀態中,她做題的狀態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即隱含狀態之間也存在轉移概率。將這個例子再改進一下。

設小天做第一題時為正常狀態。每做一道題,小天的狀態就有一定的概率發生變化,且新的狀態只與前一狀態有關,也就是小天的答題過程具有馬爾可夫性質,具體設定如下:

1、如果前一次的狀態是正常狀態,那麼下一狀態為超常狀態、正常狀態、頭腦短路狀態的概率分別是30%、50%、20%;

2、如果前一次的狀態是超常狀態,那麼下一狀態為超常狀態、正常狀態、頭腦短路狀態的概率分別是50%、30%、20%;

3、如果前一次的狀態是頭腦短路狀態,那麼下一狀態為超常狀態、正常狀態、頭腦短路狀態的概率分別是20%、30%、50%;

可得。。。

馬爾可夫模型到底是什麼

隱含狀態間的轉移概率圖

馬爾可夫模型的意義,用數學家亞歷山大·辛欽的話來說,就是承認客觀世界有這樣一種現象,未來由現在決定,人們關於過去的知識絲毫不影響對未來的決定程度。

這種在已知“現在”的條件下,“未來”與“過去”彼此獨立的特性被稱作馬爾可夫性質。換句更加通俗的話說:過去已是過去,未來還看當下。

馬爾可夫模型的創立,在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天文、軍事等眾多科學領域都產生了連鎖性的反應,很快湧現出一系列新的課題、理論與學科,並揭開了概率論中一個重要分支——隨機過程理論蓬勃發展的序幕。

文章由微信公眾號超級數學建模(ID:supermodeling)整理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