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小而美”如何承載文化情?來《小鎮故事》聽李健講“慢美學”

隨著現代城市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越來越快。公司、家庭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已然讓城市中的大多數人越來越麻木。大眾越來越期待能夠遠離喧囂,迴歸自然,停下匆忙的腳步,令心靈尋得久違的棲息。

我們縱觀Q2綜藝市場,江蘇衛視一檔將要上線的人文節目顯得格外亮眼,名為《小鎮故事》,節目想以樸實的鏡頭記錄12座中國小鎮生活,用鏡頭帶領觀眾探索尚未被過度開發的純樸民俗,拋卻煩惱,治癒心靈,這個出發點可以說十分符合當下市場需求了。

“小而美”如何承載文化情?來《小鎮故事》聽李健講“慢美學”

綜藝模式創新,從劇本回歸自然,《小鎮故事》不畏新意嘗試

目前電視市場存在的多數節目,多數選擇以搞笑、競爭作為主要元素。它們有的被規則所限制,有的被場地所限制,真正做到“有意義”、“有情懷”的並不多。相似的環節、同類型的內容、熟悉的噱頭、大牌的陣容、套路式的情節,已讓觀眾忍不住大呼“審美疲勞”。

這檔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的《小鎮故事》,偏偏選擇捨棄了被人們稱為“流量型”的傳統藝人,而是大膽採用“李健+學者+學生代表”的組合模式,以他們獨特的視角感悟小鎮人文,讓觀眾的視線真正能夠集中於節目內容,而非節目嘉賓,可謂一次充滿新意的嘗試之舉。

“小而美”如何承載文化情?來《小鎮故事》聽李健講“慢美學”

李健這一次被賦予了“小鎮推介人”的稱呼,與各行業有豐富經驗的學者們,去到未被商業氣息過度浸染的絕美小鎮,放慢腳步“沉浸式”體驗生活,圍繞各地的特色之處,與觀眾進行一場獨特又有品味的對話。

更可貴的是,《小鎮故事》同時拋掉了傳統的劇本式流程,節目中發生的一切內容,都是由學者團自身產出的,真正讓一檔人文節目做到了迴歸“自然”。

“小而美”如何承載文化情?來《小鎮故事》聽李健講“慢美學”

節目內容隨心,從生存迴歸生活,李健溫暖講述生活“慢美學”

習慣了大城市的快速“生存”方式,大眾對沉澱心靈的慢“生活”更加嚮往。其實綜藝領域,大眾的需求早已不止淺顯地流於表面,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慰藉和平靜。

江蘇衛視在這個Q2季,明智地選擇把目光聚焦小鎮,選擇重新定義“小而美”的內涵,想必這檔節目想為觀眾呈現的是一場溫暖生活的“慢美學”。

“小而美”如何承載文化情?來《小鎮故事》聽李健講“慢美學”

小鎮雖然“小”,承載的卻是文化的“大”情。小鎮的一片葉子可能有著巨大的作用,一口水井滋養著多地人民的水土,一個水壺包含著小鎮人民的善意,一件飾品也承載著小鎮人民的習俗。這些都是屬於小鎮的“美”、屬於小鎮的獨特故事,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勾起觀眾對“生活”的嚮往。

一檔人文節目假如能夠通過嘉賓的探尋,將小鎮的“人”、“事”、“物”、“情”全方位呈現給觀眾,不得不說,它就是成功的。

“小而美”如何承載文化情?來《小鎮故事》聽李健講“慢美學”

遠離城市的紛擾雜思,《小鎮故事》或許會為忙碌的人群提供一處心靈歇息的港灣。沒有金錢和劇本的堆砌,有的只是治癒心靈的“慢生活”。老套重複的段子需要拋掉,沉悶的雞湯說教需要拋掉。

《小鎮故事》這檔全新節目若能從獨特的視角,為觀眾解讀一場屬於小鎮,屬於生活的美好,那麼它就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