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傳說故事(三)——葬 堯

傳說故事(三)——葬 堯

陶唐氏陵,在平陽府城東七十里陳意裡,俗謂之神林,又謂之神臨,陶唐氏之陵也。高一百五十尺,廣二百餘步。有金泰和二年碑也。

――自明成化七年(1471)版《山西通志》

帝堯把王位讓給舜後,身體一天更比一天糟糕,多年勞累操心積攢下的大小病根慢慢均表現了出來,將帝堯的身體徹底擊垮了。

帝堯想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不會久遠了。回想起執政期間的一事一事,欽定了曆法,推廣了水井,協和了萬邦等等,雖死無憾。帝堯最放心不下的,還是長子丹朱。這個孽子,一慣不務正業,胡作非為,幹了那麼多的壞事,一輩子都沒聽過自己一次話,自己一輩子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國事上,在事業上是個成功者,可以說上對得起天地,下不負黎民百姓,但是怎麼偏偏在兒子的教育上卻是一個失敗者啊!兒子這樣,我有責任啊!我不能算是一個好父親,將來在九泉之下,我怎麼向先人交待呢?

帝堯一息尚存之前,把兒子丹朱叫到跟前吩咐道:“我去世後,就沒有人能管住你,你好自為之吧。另外有件事我必須交待清楚,郭行那裡有山有水,帝脈天成,實乃風水寶地。我死以後,你就把我埋在……”話說到這裡,帝堯停了下來。他本想說把他埋在澇河南岸,但是,平時丹朱不管父親怎麼說總是擰著勁兒上,對著幹。帝堯指西,他偏要朝東,帝堯指北,他卻要向南,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帝堯想,如果我現在說把我埋在澇河南岸,那麼他一定要把我埋在澇河北岸。想到這裡,帝堯改口說:“我死後,你就把我埋在澇河北岸吧”。說完帝堯便閉上了眼睛。

帝堯逝世後,丹朱非常悲痛,傷心萬分。他想到父親一輩子為百姓做了那麼多好事,功高如山,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可是自己卻從沒有聽過他一句話,覺得很是慚愧。現在父親死了,自己一定要聽他老人家最後的囑咐,讓父親死後暝目。帝堯死了後,丹朱才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這時的丹朱才知道父親對他的重要性,他多麼希望父親能夠死而復生,盼望父親回到自己的身邊,要不就讓自己替父親去死也行。

帝堯的死,對丹朱是一個沉痛打擊!眾人也是肝腸寸斷,勸丹朱及早將帝堯下葬,讓帝堯入土為安。丹朱怎麼也不同意,說:“父親他沒有死,父親他會活過來的”。整個人象瘋了一樣。眾人沒有辦法,勸丹朱又不聽,忍著和丹朱一樣的悲痛等了一天又是一天,一直在帝堯靈柩前守了整七個晝夜。丹朱這才死了心,同意葬父。至今,晉南一帶仍有死了人後“哭七”的習俗。

葬帝堯這天,丹朱哭得更是傷心,是死去活來。眾人在一塊商議何時出殯最佳。四嶽說:“帝堯一生光明磊落,就象太陽一樣把全部的光澤灑向了人間。我看,午時正中出殯極宜。這樣,也將昭示著帝堯的基業如日中天。”眾人贊承四嶽的話。

午時正中,出殯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澇河前行。四方百姓為帝堯送葬的隊伍綿延幾十裡,人人手掬純淨黃土,他們要把這捧土灑在帝堯的身上,讓帝堯賜他們腳下的土地繼續生萬物,發千祥,保佑他們世世代代平平安安,豐衣足食。

據說,丹朱就因聽了帝堯這一次話,而將帝堯葬在了澇河北岸。也有人說,帝堯下葬時,系棺的兩根繩索放到半截,怎麼也下不去了,因而帝堯是懸棺而葬。更多的則是,人們希望帝堯能夠活過來,把帝堯的棺柩懸在了空中,並在懸棺的繩索上繫了鈴,隨後在修墓穴時,特在第七級石階留一洞口,派人日夜守在洞口靜聽墓穴內有無鈴響之聲,一直守了七七四十九天。有的說,今天把耳朵貼在第七個臺階處,仍可聽到隱約的鈴響聲音,這是因為,幾千年來,帝堯一直活在世人心中的緣故。

帝堯下葬後,四方百姓將手中的黃土輕輕灑上,一個一個地輪流,一直持續了七天,留下了堯陵高巍的形態,高50米,周長300餘米。

有碑記:“堯帝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呂氏春秋·孟冬記》載:“堯葬於谷林,通樹之。”陵墓四周古柏挺拔,參天入雲,世有神林之稱。

帝堯去世後,被道教封為天官,天帝授帝堯紫微大帝之職,住在上天的紫微宮中,專管為人間賜福降財,民間又稱帝堯為天官紫微大帝。

传说故事(三)——葬 尧

◆ ◆ ◆ ◆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 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