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近日央視CCTV-7軍事節目《軍旅人生》報道了空軍工程大學黃長強教授團隊成功研製的國產訓練彈批量服役的先進事蹟令人熱血沸騰。我國較早進口的蘇霍伊系列戰機再也不會必須使用俄製訓練彈了,據稱黃教授團隊研製的國產訓練彈為中國省下來數十億元的採購費用,其貢獻相當顯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黃長強教授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自32歲為武裝直升機研製武器系統起,每隔10年就會攻克重大的技術難關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逐漸從俄羅斯進口了三百架蘇-27SK/UBK和蘇30MKK/MKK2戰鬥機裝備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MKK2),與其配套引進的R-27R/T和R-77導彈自然也就進入了我國解放軍部隊。中國沈飛雖然取得了200架戰機的生產許可證,但在用俄羅斯軍工企業出口的散件組裝了95架之後就開始謀求在蘇27/30平臺基礎上獨立自研國產戰機。隨著殲11B/BH和殲11 BS/BSH(加H的是海軍岸基航空兵版)的批量製造,其配套武器的國產化也成了必須攻克的難題。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最早進入中國解放軍空軍的蘇-27SK單座戰鬥機的配套武器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蘇-30掛載的Kh-29空地導彈

殲11B使用的是國產操縱系統,雖說該系統仍是蘇-27SK的模擬式數字電傳的國產版,但國產的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革命性的超視距武器)和霹靂-8紅外格鬥導彈終於可以為其所用。不過殲-11B在執行除空戰以外的對地攻擊等任務時仍使用了火箭彈等非制導武器,因為時間緊促和其他原因殲11-B多任務能力並不理想。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在2000年左右黃教授研製國產訓練彈是很有必要,就像R-77這種中距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價格遠超百萬美元,這遠比AIM-9系列的近距導彈要貴,目前中國的霹靂10/15導彈已經服役,中國在該領域已經超越技術更新緩慢的俄羅斯

殲11 BS使用WS-10A發動機和新的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YJ-83反艦彈、YJ-91反艦/反輻射導彈、飛騰-2反輻射導彈、鷹擊-82D對地導彈(KD-88)、“雷霆”系列和“雷石”滑翔增程制導炸彈等武器都能掛載。國產的1471型脈衝多普勒雷達成熟的合成孔徑模式SAR是實現對地攻擊能力的關鍵因素,殲-11 B子系統的國產化率較之殲-11B僅替換部分接口和通訊協議要廣泛地多。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黃教授擅長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在央視的報道中,當時42歲的黃長強教授為了研製與進口俄製戰機相配套的訓練彈走訪了全部的導彈研製單位。不少單位認為研製訓練彈的風險高、籌資困難等因素對此持懷疑態度,而黃教授團隊提出了軍民融合式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模式並且以誠懇的邀請和堅毅的品格打動了合作單位。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最兩年黃教授團隊在無人作戰系統方面研究取得了系統性成果

在筆者看來不少單位可能認為空軍已經大規模採購俄製R-27R/T、R-77導彈、Kh-59MK對地導彈和KH-31A/P導彈的情況下自研導彈很難取得軍方訂貨,任何研製方在沒有武器接口支持的前提下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是相當大的,這並非只是怯弱不堪。從2000年左右的時間節點來看霹靂10E、霹靂-12、霹靂15和霹靂21應該處在技術攻關或技術論證階段,因此分出精力研製幾款定位不清且前景不明的訓練彈代價很大,甚至會影響到下一代機載導彈的競標。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擺脫俄羅斯技術,中國導彈技術新突破晉身世界頂尖行列

近日首飛的暗劍無人機實際上是未來戰場的第六代戰鬥機的驗證機型

經過不懈努力黃教授團隊與其他單位合作研製的訓練彈終於進入了聯機試驗階段,當時的高溫天氣使調試設備出現故障絲毫沒難倒他們。他們將訓練彈放入配空調的汽車裡做試驗,技術人員卻頂著四十多度的高溫繼續工作。多半個月後技術評審鑑定會終於順利通過,這項工程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則證實了其技術突破的努力也是超乎尋常人想象的。如今黃教授團隊繼續拼搏並在無人作戰領域取得了未來戰場技術應用的新高度,十年一番突破的黃教授赤子之心天地可鑑啊!(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