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面對孩子打人時,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做法,自己卻不以為然

小區裡的某一天,帶著兒子玩滑板車,剛開始一個人玩得好好的,一會兒來了一個姐姐,也騎著一個滑板車,輪子閃閃的,還放著音樂,兒子被姐姐的滑板車吸引了,就拉著姐姐的滑板車不鬆手,姐姐也不願意給他玩,然後兒子就哭了,邊哭邊喊爸爸,我本想等兒子自己解決問題,沒想到寶寶看著我站在原地沒動,便伸手推了姐姐,姐姐直接摔倒在地,幸好沒有摔傷。

在現實生活中,像這樣打人的行為比比皆是,為什麼孩子喜歡打人

面對孩子打人時,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做法,自己卻不以為然

3歲左右的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是最常見的,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有時根本不能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加之活動能力比較強,當他們的真實想法得不到理解時,往往會用動作代替語言,所以出現了孩子打人的現象。

面對孩子打人,每個父母的做法都不一樣,作為父母肯定都是想糾正孩子打人的壞習慣,可是有時方法卻不對,最後不但沒有糾正孩子的行為,還影響了孩子的性格。以下是很多父母常見的幾種錯誤做法:

1.體罰孩子

面對孩子打人時,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做法,自己卻不以為然

當看到孩子打人時,很多父母會馬上對孩子說住手,如果孩子不聽的話,會採用強制的方法阻止孩子打人,然後帶有情緒的體罰孩子,如打孩子屁股、罰站等等手段,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不再打人,可是父母不知道這種體罰的方式往往更會增加孩子的攻擊性,因為體罰本身就是一種攻擊行為,孩子只是模仿父母而已。

2.放任不管

面對孩子打人時,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做法,自己卻不以為然

很多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只要不嚴重,父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覺得孩子打人很正常,心想孩子大一點懂事了就不會打人了。這種對孩子的愛,屬於溺愛,父母長時間的溺愛讓孩子覺得打人理所當然,就會出現經常打人的現象。當有一天父母真正想阻止的時候,卻發現孩子反應很激烈,往往會採用其他過激的方法發洩心中的不滿,比如摔東西,大吵大鬧等。

3.打回去

面對孩子打人時,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做法,自己卻不以為然

很多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時,會表現得很激動,會對孩子說為什麼你不還手,下次遇到他打你的時候你應該打回去,這些鼓勵孩子打架的話。因為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長期這樣被動挨打只會讓孩子生性膽怯,長大以後總會被欺負。雖然這種想法我不反對,但是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如果稍有偏差,沒達到想要的效果,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以後更加軟弱和逆來順受。

面對孩子打人時,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做法,自己卻不以為然

在父母看來,孩子出現打人的情況是很嚴重的,必須嚴厲批評和教育,可是在孩子的眼裡,這也許只是孩子和同伴的一種交流方式,是孩子和同伴的一種遊戲。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時,父母需要和孩子進行交流,瞭解孩子真實想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與其教孩子如何還手,不如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這才是父母正確的做法。

孩子打人時,你是怎麼做的?

關於孩子成長的知識和經驗,我會每天更新,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識,歡迎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