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關羽被殺,如果劉備聽了諸葛亮勸,不討伐孫權,結果會如何?

牛娃學詩


細究起來,歷史比愛情更不可信,但是相信所謂歷史的人,比相信愛情的人更多!關羽死後,劉備一意孤行,找孫權拼命,其實並沒有後世學者研究那麼高大上的韜略與得失,在我眼裡,關羽張飛一死,江湖黑老大出身的劉備,忍耐達到極限,痞性上來,為了兄弟,為了蜀國,採取極端做法,選擇自殺性攻擊!

如果東征成功,三分天下變成劃江而治,與曹操平分秋色,此乃劉備最大心願;隆中對因失去荊州,已成廢紙一張,劉備本是個粗人,從來未曾相信歷史會被某紙理論束縛!自打出道以來,他更喜歡置死地而後生式心驚肉跳玩法,那是弱者出頭的唯一捷徑,風險雖大!如果失敗,那就把後事安排安排,去找關張會合!反正已與諸葛亮、趙雲、魏延等說好,憑藉蜀道天險,不至亡國!所謂聯吳抗曹,經過自己此番折騰,吳國聯盟的需求,會比任何時候更大!聯盟那事,是軍師強項,不煩自己操心!



如果張飛不死,此番伐吳可以見好就收;關張皆失,劉備這個做大哥的,再無苟活可能!我劉備一輩子就靠德性存活,沒有兄弟情義,我哪點水平,豈能坐穩西蜀頭把交椅!不要說趙雲、魏延、馬超等武將不服,就是諸葛亮等文臣也會多少鄙視我。當初請諸葛孔明出山,就是靠這點德行,忽悠他的!

雖然,諸葛軍師一再囑咐,打不贏見好就收,已派趙雲在葛洲壩附近安排接應!但是劉備還是準備拼個魚死網破!一來為關張報仇心切;二來孫權小兒欺人太甚,奪妻舊仇未消,割地新仇未報(借你一個南郡,還你三郡),你還要殺我兄弟!殺關羽已是無理,又害張飛,是可忍孰不可忍!張飛被殺,劉備堅信是東吳間諜所為!蜀國的兩個軍需小官吃豹子膽,也不敢砍張飛腦袋!

於是,劉備開始偽裝,疏遠諸葛,氣斥趙雲,還要斬殺進諫之人,一輩子苦心經營的虛懷若谷形象,毀於一旦!為的是軍心齊整,以求哀兵必勝!沒有兄弟,要江山何用!一句話,三軍上下熱血沸騰,勢如破竹,一時間殺得東吳人仰馬翻!劉備東進,與諸葛亮北伐,有個共同點,只能智勝,不可力拼!只要對方不出錯,僅憑死守一條,就能至西蜀死地!原因在於軍需與兵力補充與輪換!因為當時的三國實力,魏是吳的兩倍,吳是蜀的兩倍!

靠政治工作動員起來的蜀兵,在半年之後,酷暑之下,戰事膠著,得不到及時輪休,戰鬥力便開始打折!劉備著急,準備力拼!千萬不要相信伐吳的蜀兵有七十五萬(百萬餘人國家,哪來七十五萬壯兵,羅貫中的數學差得不是一兩個智商)!真有這麼多兵力,僅給關羽三五萬人守荊州,張飛都不讓!劉備帶出部隊不足十萬,必須留幾萬人給諸葛亮保衛益州,趙雲接應也要萬把人!打了半年多,死傷除外,此時手中有生力量也就六七萬人!江東此時已舉國動員,死磕劉備,不惜後方空虛!至少十五萬人對付劉備,留五萬人對付曹魏!無奈曹丕不是曹操,更難逾越長江之險!



所謂火燒連營,那是將劉備當成三歲兒童!劉備的失敗,並非計策有誤,你要相信劉備不會不與諸葛亮商議進攻套路,兩人早已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劉備的失敗,在於糧草不濟,以及根本沒有軍力補充!但是,西蜀英勇還是相當可歌可泣,幾乎是戰到一兵一卒!劉備雖然在護衛死保之下,退回白帝,但也是滿是傷痕,奄奄一息!

夷陵大戰,吳國並非大勝!吳國不敢乘勝追擊,就是因為此役吳軍損失並不比蜀國小!蜀軍皆亡,吳軍也要損失七八萬以上,哪有實力與膽量去對付神出鬼沒的諸葛亮!從此東吳一蹶不振,加之中原安定,不少南遷北人迴歸,東吳越發缺兵少將!以至於,在稱帝的閱兵儀式上,為了迷惑蜀國使者相信自己兵強馬壯,檢閱部隊只能輪番進場,被細心的蜀國使者發現,告知諸葛亮!諸葛亮從此對吳蜀聯合發兵攻魏,便不抱太大希望!事實也是這樣,吳國兵力從此未超過十萬,僅夠自保!江湖上傳言,孫權準備派人去日本搶人,補充兵力!而在諸葛亮調理下,蜀國軍力恢復,諸葛亮最大一次北伐,出兵達十五萬之多!但是,魏國兵力從未少於五十萬,三十萬防蜀,二十萬抗吳,萬無一失!

三國演義因流傳之廣,造成了一定程度歷史多解與誤解!劉備作為大哥,能為兄弟開展一起自殺式報仇,可歌可泣,至少使桃園三結義,成為人類歷史上的情感昇華達到創紀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