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何八路軍的帽子上有兩個鈕釦?

夜色巴赫


八路軍,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看這個稱呼就知道這個是屬於國軍序列,它是由國民政府改編,那時候國軍裡有德械師,國軍軍裝仿的是德國野戰軍軍裝,而八路軍的軍裝由國民政府發放,所以將軍裝本土化,那時候帽子上還有象徵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勳章,外加兩顆紐扣,不過國民黨比較有錢,軍帽上用的是銅釦子。



雖然國軍軍裝是仿製的德國的,但是卻進行了簡化,沒有了護耳的功能,而八路軍的還比較實用,是可以放下來禦寒的。



後來皖南事變發生後,國共兩黨摩擦不斷,八路軍把釦子上的“青天白日勳章”拆了下來,只留下軍裝的原始樣子。


風雲一點通


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國共合作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八路軍的軍服和國民黨的軍服基本一樣,軍帽上都有兩個紐扣。



這種圓筒形布制軍帽源於德軍的"山地帽"。在二十年代國民黨的軍隊都是大蓋帽,1930年中原大戰後,蔣介石加強了與德國的軍事合作,聘請德國軍事專家對中國軍隊進行德式軍事訓練,當時的德國軍事顧問就以德軍的“山地帽”為原型,又依據中國人的頭型設計了這種圓筒形布制軍帽,後來就成為了國軍部隊的制式軍帽。該帽最大的特點是帽子周圍有一層護布,平時摺疊起來,用兩顆鈕釦固定在正面,天冷時可以放下,以保護臉部及後頸部。



從這頂小軍帽就可以看出,在抗日戰爭前,中國軍隊深受德國軍事思想的影響,全部使用德式裝備和經由德國軍事顧問訓練的87師、88師、36師等軍隊參與了淞滬會戰,淞滬一戰,徹底粉碎了日軍"三月亡華"的妄念。雖然,德式的訓練和裝備未能改變抗戰初期的潰敗,但是,抗戰前在德國幫助下建設的軍事工業為日後的持久抗戰建立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