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滴滴稱美團給行業帶來災難性風險,如何評價美團打車對網約車市場的影響?

亞亞X


前幾天打車的時候,滴滴司機主動和我說起,他們已經組織了相當龐大的一群司機,就等著美團打車進入成都市場,因為滴滴對司機的抽成實在太高了。


甚至,他們都完全清楚美團打車在其他城市給司機的待遇,什麼每天在線10小時,盈利不滿600的系統補足到600,達到600系統還有獎勵。


我至今記得司機說起這些時候的興奮感。


坦白講,我不認為美團打車現如今的狀況,對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實質性影響。假如王興所說的三分之一的份額是真的,那也是建立在鉅額補貼基礎上的、一座城市的表現,而滴滴是全行業的壟斷者,美團還遠不足以撼動大盤,滴滴的高管本不必發出這樣聳人聽聞的言論。


滴滴的反應,看上去就是曾經打破規則、終於爬到可以制定規則位置的人,用新規則排除競爭者。這種事情在商界並不多見,倒是在政壇很常見。他們這樣發聲,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團真正讓滴滴產生了危機感,因為這是一個有能力打得起補貼大戰的競爭對手。


自由市場總是呼籲競爭的,因為只有競爭,普通消費者才能得到更公平的定價和選擇權。短短几年時間,滴滴確實存在一個從卑微的創業團隊到傲慢的巨頭的過程,美團打車的入局,激起了人們“天下苦秦久矣”的共鳴,對滴滴來說,消費者和司機們的這種念頭,可能比某些實質性的衝擊更可怕。


此時此刻滴滴與美團的競爭,和滴滴與快的、Uber之間的競爭性質完全不同。過去滴滴的競爭主題是搶地盤,大家的起跑線差不多,誰跑得快,誰能把對手耗死誰就贏,可是現在,競爭的主題是守江山,滴滴已經基本壟斷整個行業,美團作為顛覆者,可以一點一點蠶食市場,一座一座城市按部就班有序推進。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滴滴必須要轉變競爭策略了。


默爾索


1、從用戶角度來說,歡迎美團入局網約車。競爭之下,用戶才會得利。之前滴滴的服務和價格,比如漲價和大數據殺熟,已經引起了很多用戶的不滿,認為滴滴有壟斷之嫌疑。有一個競爭對手在旁,可以激勵滴滴改進服務態度,讓利更多給用戶。

2、但另一方面,美團祭出的武器,仍然是老套路,高補貼。相信很多用戶還有記憶,當年的補貼大戰導致的網約車亂局,身份不清的司機導致的乘客安全問題,外地車輛入市,城市交通擁堵等等。而在政策嚴格監管的背景下,又有城市出租車公司在旁的虎視眈眈,近幾年本已收到政策約束的網約車,有可能又受到更嚴格監管。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會大大不利。

3、美團是否會勝利?當前不少文章在分析說,滴滴會被打敗。但實際上現在言之過早。因為美團用的老套路,高補貼,獲取到的用戶,並不是真正的忠實用戶,轉化率高低還有待觀察。更有可能是的,司機和乘客兩邊觀望,誰的補貼高,就去哪一方。

4、我們歡迎競爭,但希望更多的是從服務質量,用戶體驗等角度。高補貼並不是市場喜歡的方式。希望那些不好的歷史不要再重複。


寡語2018


幾年前微軟被美國拆分,今天在互聯網時代的格局下,阿里,滴滴,美團動不動就燒錢補貼,燒錢可以迅速的佔領市場,但是給社會大眾,給廣大創業者的一個感覺燒不起錢就無法創業,有了好的想法好的項目根本就不敢去實施,投資人們也明確的表示,好的想法好的創意無法帶來融資,只有在通過實踐市場認可的前提下才有資本願意進入,這是在遏制社會創新,如果再這樣肆無忌憚的砸錢燒錢這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政府是不是也該給他們敲敲警鐘呢?


如果在大街上採訪十個人,十個人都會認為只要做互聯網就必須要燒錢補貼,這對社會是非常不好的事情。美團進入打車市場搶佔滴滴的市場,鉅額的補貼是少不了的,當然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司機都是好事,但是我們在看到好事的時候也得看到好事會帶來的一系列的影響。滴滴壟斷後司機們怨聲載道,如果一家再次壟斷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會不會變笨加利的把燒的錢賺回去?鉅額的燒錢補貼低於成本的促銷就是傷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罪魁禍首。

淘寶平臺要發展,更多的實體店也得生存,互聯網要發展,更多的人也不能因為互聯網的壟斷而失去工作機會。燒錢補貼可以搶佔和壟斷市場,新的創業者也需要創業生存的土壤和空間,這樣的行為有關部門應該給予重視。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我們希望看到每一個領域正常的商業競爭,但是不是這種擾亂市場和遏制創新的惡意資本遊戲。


傳遞快遞物流最新資訊創業交流請關注我!


找順風車返空車51快配


美團這次高調進入上海市場,是一次堪稱完美的閃電戰——以重金補貼為主要火力,以強勢的輿論宣傳為輔助,再加上開站3天就有美團創始人王興宣佈獲得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美團的攻勢還是挺猛的。而滴滴目前的反應從聲量上來說還是相對較小的。但別忘了,美團是打車行業新進的一員,而滴滴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了七八年了。

被美團拿去了30%的市場份額,而剩下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依然是由滴滴掌握的。更何況那些衝著美團高額補貼過去的用戶,其忠誠度令人懷疑,一旦補貼完結,這些用戶或司機會不會倒戈呢?

作為打車行業的破局者,美團這麼做是沒錯的,畢竟它急需在一個主戰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然後才能在全國作為典型案例去推廣。美團採取的低抽成甚至是前期0抽成、對用戶和司機兩端都補貼,確實是令所有人眼前一亮。但這種高額補貼是不可持續的。

美團用閃電戰一戰成名;滴滴則應該用持久戰的心態來面對對手。畢竟二戰中德軍閃電戰、日軍戰線拉太長這些現象在美團的業務線上也出現了。而滴滴應該向中國抗日戰略,以持久戰消耗對手的子彈,爭取奪得最終的勝利。

現階段其實滴滴給美團的建議,比如高額補貼將黑產、刷單、以及不明身份的司機引入市場,都是曾經滴滴踩過的坑。這些建議也是比較中肯的,看來美團和滴滴確實是真愛,愛之深,責之切啊!

其實對於用戶來說,兩家公司互相競爭,短期內都是有利可圖的;但長期來看,羊毛出在羊身上,當其中一家最終勝出或者兩家合併,所有的補貼,最終還是會被平臺方給賺回去的。


CEO來信


對於目前一直還在滴滴打車平臺專職的司機來說確實是件好事,因為滴滴司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了,高額的平臺抽成緊這一點讓多少滴滴司機望而卻步,傷了多少司機的心!


然而,美團打車進軍打車市場,對司機和乘客來說都是喜出望外。美團推出的優惠力度也是不小啊,跑夠十個小時,接夠10單,保底600,如果完成指定任務還有200的獎勵,這下對司機來說誘惑真的不小,單憑這一點,有多少司機期待早日加入美團打車啊!雖說美團打車現在打的是價格戰,巨資燒錢,但是得益的是司機和乘客,有什麼不好的呢?

對於前期美團打車進入市場可能會引起不小的躁動,對網約車市場行成不小的衝擊,但是隨著慢慢的穩固下來,燒錢模式也會停歇,補貼可能也沒那麼多了,人們對之也很坦然了,都清楚美團打車開始階段需要有比較大的投入,會給司機和乘客帶來一定的打車紅利,等過了後再做打算也不遲,打車市場鹿死誰手也不一定!靜觀其變,坐享漁翁之利!

打車市場是個大的奶酪蛋糕,人人想分得一分,瓜分這個巨大的利益市場,網約車平臺也不知這幾家,總得來說有二三百家網約車平臺,看誰能給乘客帶來更好的打車體驗與服務,誰才是行業中的“領頭軍”,我們拭目以待!


滴滴暢談


滴滴自己不反省麼?已經成了中國最被人痛恨的IT公司了!在”讓人噁心“這個方向,滴滴完全沒有對手。美團不來,滴滴還會繼續噁心下去。

有消息說,滴滴出行2017年交易總額250-270億美元,整體虧損3-4億美元。近來滴滴明顯增加了”賺錢力度“,拼命想招摟錢。2018年3月初,滴滴預計主營業務將實現淨利10億美元。

最近還傳出了滴滴用”大數據殺熟“坑害客戶,越是依賴滴滴或者習慣使用滴滴的老客戶,它越敢加價。如下圖,兩個人同樣路線同樣時間價格就是不一樣。


不要東拉西扯資質、安全、服務,說關鍵的。網約車司機最核心的訴求是,提高收入!而乘客更不想被殺熟多花錢!如果乘客花了錢,也希望司機能多些收入。而不是象以前的出租車份子錢一樣,司機賺的錢被出租車公司拿走一大塊。

美團出來了,市場反應不錯。如果能拿下上海1/3的市場,這是對滴滴狠狠的打擊。但是,我們看到,滴滴不是檢討自身加強對客戶服務,而是成立了”打美辦“。企圖象過去一樣,把競爭對手打死,然後就壟斷賺大錢。

我們還看到,美團還沒有進入北京這個大市場,說是手續有問題。是不是滴滴背後的勢力在阻撓競爭對手的出現?

市場表現已經說明,美團帶來的”災難性影響“是給滴滴的,美團加入市場是行業福音,司機和用戶都歡迎。我在深圳,希望美團早日能開通業務,展開競爭。

美團和以前滴滴面對的對手不一樣,美團本來的業務就有基礎。軟硬件運營有基礎,用戶安裝APP有基礎,吃喝娛樂消費與打車是自然關聯的應用。美團來做網約車,很自然。如果碰到滴滴重手補貼”打美“,美團哪怕就是退縮一陣子不燒錢,也無所謂。司機和乘客都知道滴滴是個什麼貨色了,不會有幻想了,會支持滴滴的競爭對手。一旦滴滴補貼了,美團的業務又會冒出來。

所以,只要有美團存在,滴滴就不要想暢快地掙錢。滴滴會很受傷,2018年的10億美元利潤計劃只怕要泡湯。就算用手續之類問題阻止了美團的進展,實現了10億美元利潤,滴滴的利潤也是不可持續的。滴滴這種業務,一方面讓司機與乘客痛恨,一方面還想做成護城河壟斷賺大錢,哪有這麼美的事?


風雲學會陳經


3月28日中午,滴滴區域運營高級總監孫樞在朋友圈發文,稱“能否留住用戶,靠的是產品是否有差異化,而不是一味地進行補貼大戰。”

看到滴滴高管說的這番言論,獨角獸工場只想“呵呵”。別人這麼說,可能還有點道理,但滴滴這麼說,感覺就像是在自己打自己的臉,頗有一種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覺。

滴滴在之前的網約車大戰中,能一路戰勝對手,走到今天一家獨大的壟斷地位靠的是什麼?難道靠公平公正和安全麼?還不是不顧一切地燒錢撒幣,瘋狂補貼。

滴滴當初就是靠著各種燒錢補貼最終佔領市場,打敗了快滴以及優步等競爭對手的。

如今,美團最為一個非常強大而棘手的競爭對手橫空出世,滴滴高管卻說補貼大戰是錯誤的?還有災難性風險?Excuse me?這真的不是在開玩笑嗎?

至於滴滴提到的安全隱患和一些問題,這在滴滴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同樣存在的。到現在也不能說完全解決了。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是要先從0到1,從無到有做起來的,會經歷一個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

美團也不可能從做網約車第一天起,就完全解決黑產、刷單、外牌車等等一系列問題。如今滴滴用一個成熟大企業的規範,來譴責一個剛剛起步的平臺,未免很滑稽。

這幾天,滴滴公司也在瘋狂補貼乘客,獨角獸工場的小夥伴每天手機上能收到好幾條滴滴的優惠短信,由此可見,滴滴其實是害怕美團對自己造成實質性影響,瓜分自己壟斷的市場份額。

美團能迅速拿下1/3市場份額,一方面是因為低價出行和補貼的誘惑,另一方面也說明乘客和司機對滴滴的不滿。

從長遠來看,壟斷是不利於市場發展的,只有打破一家獨大,有競爭才能有活力,這樣才能讓乘客和司機真正受益。


獨角獸工場


乘客是否使用某個網約車服務,主要取決於兩個關鍵點:接單的速度,優惠的價格。目前美團打車正是以後者為戰略核心,積極地為自己新的業務鋪開市場。現在美團打車在已經落地的上海站給用戶的優惠是新客首單超優惠,最高可以領到50元大禮包。這一優惠活動也確實幫助美團吸引了大量用戶,王興前兩天就說美團打車“很迅速地拿到了⅓的市場份額”。而相關人士也透露,在即將上線的北京站,美團還將主打1分錢體驗,繼續這種燒錢補貼吸引用戶的模式。

那麼,王興大概在打車方面準備了多少錢來燒呢?

此前有報道說,美團打車為了在擴展業務時給予更多優惠吸引用戶,準備了10億美元來滿足支出需求。目前業內普遍認為美團當前的估值已經達到了300億美元,一口氣拿出估值的30分之一出來做敲開網約車市場的敲門磚,好像也不是什麼大事。

不過,10億美元,這真是個神奇的數字。當年Uber在中國市場和滴滴、快的(當時兩家還未合併)相互燒錢補貼時,就曾透露“一年消耗10億美元”。王興的這10億美元,雖然沒說預計將支撐美團打車跑多遠的路,但如果也像當初的Uber一樣,那麼我們簡單換算一下就是平均每天預計燒掉將近1700萬元人民幣。

這個數字在普通人看來足夠令人咋舌,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王興真打算10億美元燒一年的話,這把火對於網約車這個市場來說,可能還小了點。

我們都知道網約車燒錢,但具體這把火燒得有多大?馬化騰在香港大學演講時曾回憶道,當初滴滴和快的進行燒錢補貼戰的時候,“……平均每天要拿出2000萬元補貼用戶,後來阿里追到3000萬,騰訊只能繼續跟3000萬,而阿里後來拿出了4000萬,騰訊再跟了4000萬,就像兩個武林高手比拼內力,誰要是一洩氣,立馬就死了”。

前面提到的Uber就是這樣,一洩氣便退出了中國市場,空留一地優步中國的運維人員目瞪口呆地等著滴滴方面的人前來接收。

再說回現在,站在乘客的角度上,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自然希望能看到兩邊互砸優惠,最好砸得越多越開心。而從表面上看,300億美元市值的美團和550億美元市值的滴滴如果真的重燃燒錢戰火,還是相當有看頭的。不過前提是,美團打車夠壕氣,這10億美元燒得比Uber當年還要快。

但問題是,美團並不僅僅是一個專注做出行的企業,它從團購走來,如今在旅行、外賣、電影票等領域都有自己的戰線,而且每一個領域打的仗都很艱難,也沒有理由輕易放棄。如果美團將賬面上的現金流全部壓在出行服務上背水一戰,豈不是把自己的空門暴露給了在一邊虎視眈眈的攜程飛豬、餓了麼、淘票票了麼?

更何況,企業終歸是以營利為目的,一個平臺總不可能總是賠錢做買賣,終有一天,補貼和優惠終將減弱或者乾脆取消。現在司機和乘客對美團打車(的優惠)越是表現積極,就證明這兩類群體的黏性越低。等到乘客和司機們享受不到福利時,對美團打車的愛意也將漸漸磨去,到那時候,美團打車對滴滴的威脅又能有多大呢?


三易生活


對於該問題,編輯認為:近日,網約車市場的風雲突變令一家獨大的滴滴陷入慌亂。本已經發展向壟斷的網約車行業在市場攪局者美團、高德等獨角獸的影響下,開始變得變幻莫測。滴滴在行業競爭的進攻下,由絕對的行業壟斷變成了“爾要戰,便戰”防守狀態。

高額補貼、促銷優惠曾是滴滴崛起的套路,也是行業新興企業所慣用的套路。於是,美團打車猛然進軍網約車也推出了名目繁多的補貼政策,嘗試利用跌破成本價的優惠來迅速掠奪市場份額。美團稱在上海上線不到20小時,日訂單量即突破了10萬單,第三天單日完成量就到了30萬單。對此,美團點評CEO王興表示,美團打車已在上海拿到了1/3的市場份額。

美團通過大額補貼獲取市場份額的做法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關於這種畸形補貼是否涉及擾亂市場秩序,造成惡性競爭,是否會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一時之間成為了媒體與行業熱議的話題。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後的補貼行為還被相關部門約談,而成都地區則還未上線即被相關部門請去喝茶。

久違的補貼大戰讓市場競爭有愈演愈烈之勢,導致滴滴的反擊。但是對於司機和乘客,他們卻成為了行業補貼大戰的最終受惠者。行業發展的取勝之道在於獲取消費者的滿意,而網約車作為服務性的行業,在發展初期企業憑著資本投入而獲得自然壟斷,一旦壟斷地位難以撼動,壟斷企業勢必會從司機與乘客方獲得超額利潤。行業壟斷令司機與消費者失去了其他選擇,從而陷入弱勢地位當中。此時,新的行業入局者的加入令忠誠客戶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新平臺所給予他們的實質好處讓他們足以覆蓋轉換平臺和變更服務商的成本,這為行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從而促進行業企業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完善定價機制,從而為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提升社會整體福利。


經濟觀察報


美團進入打車行業,前期必然要利用低價和補貼,來實現原始客戶積累,滴滴一家獨大幾年來,口碑怎麼樣大家都看在眼裡,目前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約為20%,而美團抽成僅僅8%,美團打車前1萬名註冊司機甚至可以享受前三個月免抽成。

此外,美團打車要求司機每天至少完成10個有效訂單,保持10小時在線,首次考核期限為6天。符合要求的,每天車費不足600元,由美團補齊,超過600元的,額外獎勵200元,在“開城翻倍獎”規定中,司機在規定時間和區域,每單補貼訂單金額為20%~40%不等,20元封頂。 有專業人士計算,算上用戶與司機,美團的單均補貼達到40元左右。



用戶來說,美團打車剛上線上海我就領取了幾張打車紅包,大家領了嗎,看下圖

看來美團是鐵定要和滴滴一爭高下了,一個品牌好不好不是一個人一個公司說了算的,而應該交由百姓來評判,美團的優惠動作一直在加碼,日久見人心,我們拭目以待吧。

你支持美團還是滴滴?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態度,讓大家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