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拳與氣的連通

氣是武術修煉的重要環節。我們經常聽到的有,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三到:意到、氣到、力到;與人交手三要素:全神貫注,身體放鬆,呼吸暢通;練武的三害:努氣、拙力、挺胸提腹。因為只有呼吸通暢了,體力才能持久,而努氣者,則氣不能順達四梢,聚之不歸丹田,更會橫氣填胸,上衝頭腦,氣短傷身。

拳與氣的連通

故形意拳有:下收穀道,上提玉樓,五氣朝元,週而復始;龜尾升氣,丹田煉神,氣下於海,光聚天心。太極拳有: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

關於全身氣的連通和修煉,這裡不作展開討論,下面著重想從經絡入手,說一說手上氣的連通與加強。

我們知道:人的身上有十四條經絡,這就是任脈和督脈,另外還有十二條,每一條連繫一個髒或腑,即心、肝、脾、肺、腎、心包六髒和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各一條,而手上的經脈就佔了一半(其運行路線圖及歸屬請參閱相關經絡圖,此處不贅)。

經脈能運動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把人體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以進行生命活動,而手則是人體最靈活,最敏感的部分,在擊打、控制、發放對方的時候,手的作用非常重要。姚宗勳先生說:我們如果把自己的雙手練得跟兩條蟒蛇一樣,還怕應付不了技擊嗎?

著名武術家萇乃周先生對經絡氣血的運行及在武術上的運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萇氏武技書》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意念的指導下,通過經絡的連通和手上氣感的加強,來提高我們的打擊力度。

關於經絡問題,萇先生是這樣說的:督脈行於背之當中,統領諸陽經。任脈行於腹之當中,統領諸陰經。故背為陽,腹為陰……俯勢為陰勢,卻是入陽氣,益督脈,領諸陽經之氣,盡歸於上之前也;仰勢為陽勢,卻是入陰氣,益任脈,領諸陰經之氣,盡歸於上之後也(《陰陽入扶論》)。

手背為陽,膊外為陽,三陽經行於手膊之外也;手心為陰,膊內為陰,三陰經行於膊之內(《陰陽亂點入扶說》)。

三陰止於手之內,三陽起於手之背,為臂腑血氣之道路,指法之屈伸之聚散,手腕之俯仰伸翹,一有不合,則膊氣不入矣。如平陽手直出者,而反掌勾手,氣亦不入;陰手下栽者,掌翹,則陽氣不入;陽手上衝者,掌翹,則陰氣不入;平陰手前蕩者,腕勾,則陰氣不入……(《十二節屈伸往來落氣上下前後論》)。

《論手》中有:如豎敵手、回勾手,大指與小指相對領氣;平陰手、平陽手,大指與中指相對領氣;仰邀手,大指與食指相對領氣;陰擁手,大指與無名指相對領氣。

在《論拳》中有:拳者,屈而不伸,握固其指,團聚其氣。如平陽拳下栽者,中指二節領氣;平陽拳上衝者,中指根節領氣;側拳上挑者,大指二節領氣;側拳下劈者,小指根節領氣……近來氣功界有一種新的提法叫“一意馭兩氣”。這裡的馭兩氣,指的是調節肺呼吸和調節經脈之氣的運行技術。著眼於呼吸氣息的出入及意念集中到呼吸的節律上,收攝心神,激發真氣的產生,最終達到心息相應。當然氣功的目的是養生保健,而武術除此之外,還要追求技擊。

通過對萇氏武技的學習和對經絡之氣的瞭解,我們對自己的雙手也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在站養生樁時,可從手上的熱、麻、脹入手,手上有了熱、麻、脹的感覺後,再慢慢向身體裡面走,往五臟六腑走,往骨頭裡面走。

站技擊樁時,手上的意念要加強,即拇指上指,小指下指,其餘三指與肘相爭,這三點你做到了,那你手上的氣感和力量一定會增強不小。如我們在做掌下劈發力時,小指彎曲與掌面成100°左右,小指根節領氣,下劈之力,頓感倍增。再如我們做豎敵手時,對方的胳膊在上,我的胳膊在下,表面上看,對方佔優勢,但我用大小指相對領氣,會大大增強我的力量,可能輕鬆將對方撬起或者掛開。

具體操作上,我們應當做到:姿勢正確,不要著力,徐徐輪舞,呼吸深細。對經絡之氣,我們只可以意知之,以神會知,若必執而求其模樣如何,形跡若何,不惟無功,反其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