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有的本科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6號時光


導致現在有的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如下:

1、高校盲目擴招.

導致一些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的盲目擴招,導致一些專業的招生規模遠遠超過了這個專業的實際社會需求,導致這個專業的大學生很多找不到 工作,比如計算機、法律、會計這些專業,幾乎到了爛大街的程度了,身邊很多人就是學這方面專業的,但是社會的需求沒有達到那個水平.

還有一些專業其本身就不好就業,比如哲學、心理學.


2、大學生學習不努力.

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經常在宿舍玩自己的,比如玩遊戲、看視頻、上網、聊天、睡覺等,就是很少學習,直到馬上考試了才突擊的學習一下,這樣的學習態度肯定是學不好本專業知識的.

如今的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好本專業的知識,而且要學習好社會上熱門需求的知識,這樣才能應對社會的變化.


3、大學生無職業規劃.

大學生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應該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想想自己將來畢業的時候能夠做什麼工作,然後在大學期間就要朝著這些方向發展,好好的去學習這些方面的知識,這樣在大學畢業後就不至於出現迷茫的情況.

4、企業問題.

雖然說現在中國的GDP很高,達到了世界排名第二的程度,但是這個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商品代加工,所以現在中國的優質企業並不是很多,而那些比較好的企業的就業競爭也是比較大的.

5、大學生好高騖遠.

大學生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往往是好高騖遠,夢想無法和能力相匹配,不能沉下身子從一些最基本的事情入手.


1927年的古董先生


本科畢業的部分大學生為什麼找不到工作,這是個老生長談的問題了。畢業季就是失業季,大學生就業難一直都是家長和社會所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名大學生,一直上學努力了那麼久,就是為了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減輕父母的負擔,為何畢業後找工作如此難?中國的教育在發展,如今,本科學歷幾乎遍地都是,大學文憑已經不吃香了,但是,這不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態:

我畢業一年,之前在一所211大學就學。大學期間我有六個舍友,但是,只有一個舍友比較刻苦,而且學習強度遠不如高中,她就可以成為班級第一。我們可以看看,就只是普通的學習強度就可以拿到班級第一,那可以想象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態啦,這樣的一批大學生畢業後能力低,又有幾個公司會招這樣的人。

當然,有的學生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就選擇放棄自己,但每個大學都給學生機會在大二開學可以遞交轉專業申請,前提是學習成績優秀,自己都放棄自己的人真的無藥可救。

其次,我們可以看看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大一剛進大定會被大學生活迷了眼,玩一玩也可以理解,但是大二還不沉澱自己,不給自己的未來做一些準備就真的太遲了,大三是已經確定好自己的方向的時候,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都應該開始行動,考研還可以再努力一把,找實習沒能力別人為什麼會要你。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大二就開始豐富自己。

我的一個同學在大三上就進入他喜歡的公司實習,畢業後參加終面就直接拿到一個滿意的offer。

最後,我想說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好高騖遠;

大家普遍是非行業領尖的公司不進,非高工資不進,總覺得自己什麼都行,拿著一紙學歷覺得自己應該勝天半子,明明是連青銅4都上不去的塑料選手,非得覺得自己應該去鑽1級別的單位掙王者級別的錢。

大學生其實找工作不難,但要找一份好工作難。但你又是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沒有大公司就去小公司積累經驗,千萬不要當一個啃老族。


我在美國等你來


我認為,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越來越高。

現在的大學生,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個笑話說:一個炸彈扔街上,炸死十個人,六個大學生,三個研究生,還有一個博士生!

特別是北上廣深,那是研究生多如狗,博士遍地走。

由此可見,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普及很高,培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同樣,根據供求關係,我們也可以知道,供已經大於求了,所以現在大學生畢業了找不到工作,成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第二,專業知識轉化效率太低。

每年都會出畢業生的就業報告,但是綜合人社部每年發佈的就業報告可以發現:

畢業以後從事專業對口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說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在畢業後都做著和大學專業所學知識無關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崗位一聘千人求,有的崗位,萬元每月無人問!

這麼多人不去從事專業知識工作,就不按照人社部根據社會場的崗位給各學校下達的專業錄取名額,這樣就會導致,一些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的崗位變得十分搶手!

第三,教育是分層的。

985、211、雙一流!

我相信,這幾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吧!

對於考上這裡面的學生來說,你的人生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一個很不錯的平臺了!

真的!985和211的教育和其他普通高校真的不一樣,它能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技之長,還有同學人脈,校友關係網,學校的自身資源和平臺,所以,你會發現,既然你沒有什麼太多的人生目標、思想啊什麼的,只要你是這些學校出了的,很輕鬆就能獲得一份工作!

對於一下廣大的普通高校,高不就,低不能,專業學的又感興趣,自己也不想這麼混下去,但是老師也不行,學校資源又沒有,畢業出來肯定難找工作啊!

悲劇的是,這些人屬於絕大多數的人,所以才會為現象!


紅燒肉加碗飯


其實吧我想從側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哈。

近幾年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就是大學生入伍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很崇尚也滿足了一些大學生的願望與訴求,當然這個大學生包括大專生,題主說的本科生,其實我感覺是一樣的。都會出現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出現。

國家招收一部分本科生專科生入伍,一方面是提高軍人整體素質,提升現代科技戰爭需要的人才,符合現代科技與軍事雙向接軌的要求。一方面也是減輕社會上的就業壓力,增加就業水平,現在大學生入伍的優惠政策大家也都是很清楚,可以說傾斜的很嚴重,這是一件好事,符合大家的整體利益。

另一方面我就要吐槽一下很多的大學生士兵了,做為一個普通的士兵來看,很多的大學生在入伍以後並沒有大家想的那樣,我不是說絕對,總體來看很難達到人們理想的水平,有可能是剛實施不久沒見到成效吧,其中大部分沒有找到對口專業,其十幾年的學業在部隊發揮不出什麼效用,從理想到現實很難在自我調整,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部隊不養閒人的,這個問題想去當兵的可以引以為戒。

從學校到一個新的環境跟就業其實是一個道理,對於剛畢業的來說,融入環境是個問題,再有適應環境,然後是自我調節,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每一次都需要一個過程,可不是每個人都能跨過去。所以對於部隊也不容易,更何況社會呢,更難一些。


亦二三讀書會


1

《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發佈至今已經有近3個月的時間了。而隨著大四求職季的到來,這份榜單最近又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從這份榜單可以看出,儘管所有院校畢業生的平均薪資,都較2015年有了明顯的下滑。但是像清北、上交、復旦這樣的985/211雙料名校,2017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還是接近了萬元大關。這一數字,也讓很多進入職場多年的“老油條”,直呼心涼。

2

眾所周知,中國大學一直採用的都是“嚴入寬出”的教育模式。很多在高三階段“頭懸梁錐刺股”式苦讀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就像換了一個人,似乎拿下高考,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在這種鬆懈的狀態下,逃課、缺課、掛科自然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不過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只要學分修得夠,一紙文憑總能順利到手。

3

都說文憑是求職過程中的“敲門磚”。但是隨著全國高校的大面積擴招,大學漸漸成為了一種“普及式教育”。手握“敲門磚”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掌握“真本事”的人數卻並沒有隨之增長。

對於這一問題,國內的學者很早便意識到了改革已迫在眉睫。早在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先生就在上海浦江創新論壇上表示,“中國大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讓學生都學到真本事。”

大學生缺少“真本事”的直觀後果,當然就是在求職過程中的處處碰壁。然而面對自己的遭遇,很多人都傾向於第一時間“甩鍋”給專業,並順便哀嚎,“找工作流的淚,都是當年選專業腦子進的水”!

4

專業到底有沒有優劣之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但可以確定的是,的確有一些專業在畢業之後存在就業困難的問題。比如法學、經濟學、農學等專業。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就業市場飽和、人才供大於需、或者崗位要求較高等原因造成的。

然而面對變幻莫測的就業環境,很多大學生並沒有培養起一種未雨綢繆的意識。直到在職場受挫時,才開始真正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而為了能暫時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不少人都會選擇“美化簡歷”的這一策略。只不過一不小心,就誇大了事實。

5

坦白講,的確有人因為“美化簡歷”而最終收穫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但這就像“彩票中獎”一樣,終究是小概率事件。在閱簡歷無數的HR姐姐眼中,“過分地美化”其實無異於簡歷造假,反而會拉低自己在應聘單位中的形象分。

就像中國網在16年的一篇網評中寫的那樣:“大學生與其把心思放在簡歷造假,學歷注水上,不如把功夫用在平時。用在自己的專業課上,在所學的專業上有所突破,學有所得。用自己的真本領來獲得別人的認可。相信每一家企業想要的都是品行好,能力強的員工。”

IT學習及免費資料領取:483787113,備註:很強勢!

畢業生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要掌握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


中公優就業


話說,題主是從哪裡得的數據,得到無論985還是普通本科都難找工作的結論?

就我看來,目前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還是不錯的。我猜測題主是想問,本科生為什麼找不到高大上的工作?

那我就憑藉猜測來答一波。

網上有一個笑話,說是世界500強公司都告訴你能力至上,但他們絕不去普通本科招聘畢業生。可見目前學校歧視還是存在的。

到每年的招聘季節,都有不少新聞爆出,說企業到某學校招聘,直接打出本科生免進的牌子。可見目前學歷上的歧視也是存在的。

目前科技成為了第一生產力,企業要憑藉技術才能立足,所以理工科的畢業生成了香饃饃。適合文科畢業生的崗位,往往可替代性都非常強。比如一個程序員,培訓一兩個月就能勝任文字編輯工作,而一個文字編輯,培訓一兩年,都無法成為一個程序員。可見目前文理科方面的歧視也是存在的。

這三方面的歧視,就像三座大山壓在這些畢業生身上。想要突破這些問題,我們不能靠愚公移山只子孫孫無窮盡也,也不能奢望哪一天天神會把大山搬走,只能夠靠自己的力量了。


話說那些整天想著談戀愛打遊戲的大學生,不努力,憑什麼奢望自己能有力量對抗社會呢?


三味雜談


2017年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困難,難道什麼程度呢?看看大學畢業生的自身感受,來自騰訊網:

有哪些原因造成大學本科畢業生找工作都困難呢?可能是這些原因:

1. 國內及國際經濟下滑,造成企業用人的減少,如一些互聯網企業於2016年開始的大量裁員。

2. 大學擴招已進行多年,大學生的輸出越來越多,也造成了大學生求職者的增多,而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超過每年大學畢業生的輸出,故一些本科畢業生會出現找工作困難。

3. 各企業家及HR對於大學生生活的瞭解,部分大學生在大學中的生活行為不檢點也為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難,畢竟,企業要找的是能夠工作的人才,而不是隻有學歷的大學畢業生。

從上面原因,大概能夠看出出現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困難,一方面是社會經濟原因,還有一方面就是大學生本身的原因了。沒有讓企業看中的價值,企業為什麼會選擇大學生而不選擇工作更出色的技工呢?

大學畢業生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了一身的本事,還愁找不到工作嗎?或者自己創業也不是不可能!


逐夢卡拉


作為大學老師,個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是:沒有找不到的工作的大學生,只有不願意工作的“懶人”!

從個人的經驗來看,目前大學生就業是雙向選擇:大學生選工作崗位,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生。由於當前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大學生找工作的渠道非常多。就大學內部來說,學校、學院及教師推薦的工作崗位一般達到了當年畢業人數的1-3倍,但是很多學生好像對這些校內招聘不感興趣,經常出現招聘會冷場的局面。從校外來看,每個城市都會定期舉辦各類招聘會,從大型綜合到專業類人才招聘會都有,各地人才市場隨時都在公佈用人信息。從大學生個人來看,從網上可以查到海量的用人信息,有專門的招聘網站及手機招聘APP。所以,只要想工作,只要用心,一定能找到一份工作。



但是許多大學生並不著急,或者在猶豫中錯過了許多機會。粗略概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有次下幾種情況:

第一,只想找自己心儀的工作。所謂心儀,是指所在城市好,工作待遇優,工作環境好,工作壓力小,升職潛力大……。試想,哪有這麼好的工作等著你去選?


第二,這山望著那山高,相互攀比。本來己簽過一份工作,後來又找到更好的機會,或者是看到同學找的工作比較好,最後把原來的機會就放棄了,結果在屢屢放棄中,一個也沒落實;

第三,不想過早踏入職場。這類學生的家庭條件一般較好,學生沒有經濟壓力,還想“逍遙”幾年。他(她)或者以考研、考證為藉口,或者乾脆“宅”在家裡。

所以,所謂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一個偽命題,只要想找,大學生一定能找到工作,不過是工作崗位的差異罷了!


姜運倉


胡適先生在1932年六月底,在《獨立評論》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文章裡,他根據個人經驗,贈與給當年畢業的大學生三個防身的藥方:

第一個方子是:“總得時時尋一個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一個青年人離開了做學問的環境,若沒有一個兩個值得解答的疑難問題在腦子裡打旋,就很難保持學生時代的追求知識的熱心。“可是,如果你有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誘你去解決他,,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何他,——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沒有問題可研究的,人關在圖書館裡他也不會用書,鎖在實驗室裡他不會研究。

第二個方子是:“總得多發展一點業餘的興趣。”畢業生尋得的職業未必適合他所學的;或者是他所學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救濟是多發展他的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和活動。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在業餘時間做的事業往往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

第三個方子是:“總得有一點信心。”我們應該信仰:今日國家民族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會自費。

這三處方子放到現在都是良方啊!但想必也有大學畢業生也會同當年的大學生髮來類似的疑問:“胡先生,你錯了。我們畢業之後,就失業了!吃飯的問題不能解決,那能談到研究的問題?職業找不到,那能談到業餘?求學十幾年的學,到頭來不能糊自己的一張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個藥方都沒有用處!”

80多年過去了,同樣的問題依然擺在我們當代大學畢業生的面前。原來胡適先生也早在80多年前給失望的畢業生貢獻了第四個處方:“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專責備別人,更不必責備社會。”你應該想想:為什麼同樣一張文憑,別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無效呢?還是僅僅因為別人有門路有援助而你沒有呢?還是因為別人學到的本事而你沒學到呢?為什麼同叫做“大學”,他校的文憑有價值,而你的母校的文憑不值錢呢?還是僅僅因為社會只問虛名而不問實際呢?還是因為你的學校本來不夠格?還是因為你的母校的名譽被你和你的同學鬧的毀壞了,所以社會厭惡輕視你的學堂呢?

我們應該明白今日的中國社會已不是一張大學文憑就能騙得飯吃的了。(這是胡適先生當年的評價,當今社會更是如此。)拿了文憑而找不著工作的人們,應該要自己反省: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學問,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沒有本領?從前在學校挑容易的功課,擁護敷衍的教員,打倒嚴格的教員,曠課,鬧考,帶夾帶,種種躲懶取巧的手段到此全失了作用。躲懶取巧混來的文憑,在這新興的嚴格用人的標準之下,原來只是一張廢紙!即使這張文憑能夠暫時混得一隻飯碗,分得幾個鐘點,終久是靠不住保牢的,終久要被後起的優秀人才擠掉的。打不破的“鐵飯碗”不是父兄的勢力,不是闊校長的薦書,也不是同學黨派的援引,只是真實的學問與訓練。——能夠如此想,才是反省。能夠如此反省,方才有救援自己的希望。

當年胡先生的話現在聽來也是十分深刻,我在想當今大學畢業生的比例必然是比胡先生那個時候高了,這是教育的進步,但同樣那些躲懶取巧混文憑的畢業生的比例是不是也高了呢?我不知道。

“畢業了就失業”的人們怎樣才可以救援自己呢?沒有別的法子,只有格外努力,自己多學一點可靠的本事。二十多歲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勵,沒有不能長進的。這個社會是最缺乏人才又最需要人才的;一點點的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百倍的獎勵,一分的成績往往可以得著十分百分的噓聲。社會上的獎掖只有遠超過我們所應得的,決沒有真正的努力而不能得著社會的承認的。沒有工作機會的人,只有格外努力訓練自己可以希望得著的工作;有工作機會而嫌待遇太薄地位太低的人,也只有格外努力工作靠成績來抬高他的地位。只有責己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以上,把胡適先生的方子獻給今年畢業的我們。


我寫東西的地方


工作絕對是可以找到的,只是工作的好壞之分,對於找不到工作的,估計是眼很高,看不上有些工作。

大學生曾今在人們心目中,地位是那麼的高,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有一份黃糧,跳出了寒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的地位日益下降。

現如今中國每一年有800多萬的應屆畢業生,每一年還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融入就業市場,大學生與農村勞動力形成了一種競爭。

現在的大學生嬌生慣養,在家小皇帝小公主的,受不了一點的苦,受不了一點的累。自以為自己考取大學了,就應該找個好工作。自己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找工作的時候帶著皇帝公主的威嚴,必須是好工作,必須是稱心如意的工作。

單位是要選擇能為單位帶來收益的人,單位是要選擇最適合職位的人,單位可不管你在家咋樣。

工作是可以找到的,是要眼光不是那麼高,如果你有水平、有實力,跳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