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健康」世界獻血日:這些關於獻血的小知識需掌握

「健康」世界獻血日:這些關於獻血的小知識需掌握

血液被人們譽為人體的“生命之河”,直到今天,人們都沒有研製出能完全代替人體血液功能的人造血液,只能從健康適齡的人體中獲取這種寶貴物質。每年,無償獻血者的義舉使得數以萬計的病人生命得到了延續。

世界獻血日到來,關於無償獻血的這些知識,你也需要了解。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資料圖:2018年5月18日,在山西太原舉辦的一場特殊的成人禮活動中,年滿18週歲的高中學生踴躍參加人生第一次無償獻血,傳遞青春正能量。 韋亮 攝

多大年齡可以參加無償獻血?

國家提倡18週歲至55週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週歲。

獻血對身體素質有什麼要求?

獻血者需要進行身體檢查,合格後方可獻血。

一般體格檢查包括:體重(男性≥50公斤,女性≥45公斤);血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60mmHg≤舒張壓<90mmHg,脈壓差≥30mmHg);脈搏(每分鐘60-100次;高度耐力的運動員每分鐘50次以上,節律整齊);體溫正常;皮膚、鞏膜無黃染;皮膚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四肢無重度及以上殘疾,無嚴重功能障礙及關節無紅腫;雙臂靜脈穿刺部位無皮膚損傷,無靜脈注射藥物痕跡;經健康徵詢沒有影響血液質量和獻血者自身安全的疾病或病史。

血液初篩檢查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男≥120g/L,女≥115g/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符合相關要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檢測符合相關要求;丙型肝炎病毒(HCV抗體)檢測符合相關要求;艾滋病病毒(HIV抗體)檢測符合相關要求;梅毒試驗符合相關要求。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資料圖:醫務人員為獻血者做檢測。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一次獻血多少合適?

中國大陸提倡一次獻血200ml、300ml或400ml,具體獻血量會根據獻血者的體重、血紅蛋白含量及其它健康狀況綜合考慮。對於符合條件的獻血者來說,一次性獻血400ml與200 ml沒有什麼不同。

但對於受血者來說,接收1袋400ml的血液比接受2袋200ml的血液,發生輸血免疫反應、傳染疾病的幾率從理論上講要少一倍,因此對患者也更加有利。

獻血後多久可以恢復?

健康成年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後,骨髓的新陳代謝加快,人體在肝、脾等臟器內貯存的血液也會迅速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和循環血量保持平衡。血管周圍的液體立即會進入血管內,只要1-2小時便可補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漿蛋白大約在1-2天內即可補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

符合獻血條件的人,獻血200-400毫升,不超過正常人體血液總量的十分之一,不會對身體造成實質性的損害。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陳代謝能力,人體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細胞在衰老死亡,獻血後反而會刺激人體造血功能更加旺盛,加速血細胞的生成,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以適應機體的需要。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資料圖:2016年6月14日,第13個“世界獻血者日”大型公益活動在南昌八一廣場舉行。吳鵬泉 攝

獻血前應注意什麼?

獻血前一天要保證充足睡眠。保持日常生活習慣,不宜做長時間的劇烈運動。

不要空腹獻血,宜清淡飲食,獻血前兩餐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魚、油條等,不要飲酒;獻血前應把手臂特別是肘部採血部位清洗乾淨。

此外,獻血時要攜帶本人身份證或其它有效身份證件。

感冒是否可以獻血?

如果現在已經有明顯的感冒症狀,例如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均不適宜參加獻血。

如果無任何感冒症狀,僅僅是自覺輕度不適,或者預防性服用感冒藥物,需要經過獻血現場體檢醫生的綜合判斷,決定今天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獻血。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資料圖 韋亮 攝

女性獻血者生理期間能否獻血?

女性的月經實質是機體受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子宮內膜增生、脫落並伴隨出血的生理性週期變化。

部分女性會有內分泌失調、失血量較多和痛經等症狀,生理期期間獻血也會增加獻血不良反應的幾率,因此建議女性在生理期前後三天儘量不要獻血。

為什麼紋身、打耳洞一年內不能獻血?

雖然現在紋身和打耳洞技術很成熟,但是有的場所還是存在工具消毒不徹底等隱患,不能確保一定不會感染疾病。由於經血液傳播疾病病原體檢測存在窗口期問題,所以為了患者的健康,紋身、打耳洞者一年內是不可以獻血的。

獻血後多久可以運動?

獻血後,在扎針部位加壓5-10分鐘止血,休息至少15分鐘後,即可做一般的活動,但劇烈運動、登高、長途駕駛或通宵娛樂活動建議在24小時後;獻血的手臂建議24小時內不提重物,以免皮下出血。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資料圖:血小板採集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獻血小板與獻全血的區別是什麼?

通常所說的獻血,多指一次採集200ml、300ml或400ml全血的過程,需要3~5分鐘。全血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獻單採血小板是藉助血細胞分離機將血液中血小板分離出來,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回輸到捐獻者體內的過程,是現代獻血的新理念。

血小板的恢復比紅細胞快,捐獻血小板三天後,循環血液中的血小板即可恢復到捐獻前的水平。因此,我國規定捐獻血小板最短可以每兩週獻一次,一年最多可獻24次,只要符合單採血小板的獻血要求,採集後無任何身體不適,可進行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對人體沒有損害。

獻血後應注意什麼?

獻血後,壓迫針眼處10分鐘左右或用彈力繃帶壓迫20分鐘左右,防止皮下出血;針眼處保持乾燥、清潔,4小時內不沽水,避免感染;獻血手臂24小時內不提重物。

獻血後1-2天內不做劇烈運動,多飲水,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C和鐵含量高的食物,瘦肉、雞蛋、豬肝、豆製品及蔬菜、水果等;如果針眼處有滲血,出現紅腫,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後熱敷,一般7~10天會消失。

個別人,獻血後數小時內出現頭暈等不適,請就地蹲下、坐下或臥倒,避免意外傷害發生。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資料圖 何蔣勇 攝

獻血量與獻血間隔期有什麼規定?

從獻血量看,全血一次200-400毫升;單採血小板,每次1-2個治療量或者1個治療量及不超過200毫升血漿,全年血小板和血漿總量不超過10升。

從獻血間隔看,全血兩次間隔期不少於6個月。單採血小板,兩次間隔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醫生批准,最短間隔時間不少於1周。

先獻單採血小板、後獻全血間隔不少於4周。先獻全血、後獻單採血小板間隔不少於3個月。

獻血有什麼好處?

獻血最大好處就是可以救助病人,也是無償獻血者仁心義舉的表現。同時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可謂是一種利人利己的行為。

而且,根據各地區的規定,獻血者及家庭成員還可以享受相應的用血優待政策。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健康」世界献血日:这些关于献血的小知识需掌握

【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廣東殘聯”加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好友

【助殘諮詢熱線】12385

【今日頭條】打開APP關注\\搜索“廣東殘聯”

廣東電視臺新聞頻道“手語新聞”

播出時間:每日17:00——17:30

1.電視收看:廣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實時收看;

2.網絡收看:登錄“荔枝網”,選擇“直播”欄目的“新聞頻道”,再點擊“正點報道”欄目即可;

3.手機等移動終端收看:下載“荔枝臺”App,選擇“直播”一欄、“廣東新聞”頻道即可實時觀看。

廣東新聞廣播《自強之聲》播出頻率:FM91.4

播出時間:每週二上午11:00-11:30

我們向您徵稿啦!

親們:

歡迎您關注“廣東殘聯”公眾微信號!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為廣大朋友及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廣東殘聯特向您徵集稿件,歡迎您將相關內容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