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說起三國時期,天下大亂,戰事頻繁。在這個時期,糧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非常珍貴,為了確保口糧能夠得到的合理使用,各個國家都頒佈過命令,禁止飲酒和釀酒。但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酒鬼對酒的渴望,三國的史書上也留下了不少酒鬼的名字。但是與我們以往的印象不同,三國時期真正的酒鬼並非是嗜酒如命最後丟了腦袋的大將張飛、也不是好酒貪杯丟了烏巢的淳于瓊之流。真正稱得上三國酒鬼的,其實是這些人——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第五位:吳之霸主,孫權!

三國的君主中,曹操和劉備對酒的控制都極其嚴格,生怕因酒誤國。但唯獨吳國的老大孫權不以為然,因為他本身就是酒鬼一個!每次喝酒,必須把所有人都喝得不省人事才算盡興。陳壽在《三國志》中對孫權貪酒的記載不勝枚舉。比如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請群臣到江邊喝酒,所有人都喝得大醉,孫權還不罷休,看誰醉倒,就專門派人用涼水往誰身上潑,潑醒繼續喝。孫權還說,“今日酣飲,惟醉墮臺中,乃當止耳”,意思是必須有人醉得掉到江裡,今天的酒才能停。後來又一次宴飲,一名叫虞翻的大臣實在不勝酒力,又不敢得罪孫權,只好假裝醉倒。可沒想到,這點小把戲被孫權一眼識破,氣的孫權當場拔劍就要砍死虞翻。多虧了眾大臣苦苦哀求,虞翻才保住一條性命。喝酒喝到這個份上,孫權這一國之君當得還真是讓人無語……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第四位:道德楷模,孔融!

孔融讓梨,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古代有名的道德模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孔融實際脾氣非常醜,而且還是個十足的酒鬼。前邊說過,三國時期糧食緊張,根本沒多餘的糧食釀酒,所以蜀魏都下過禁酒令。但身在魏國的孔融不但不明事理支持禁酒,反而因為沒酒喝大發雷霆,第一個跳出來跟魏國老大曹操叫板。為此,孔融還專門上了書,“堯不千鍾,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高祖非醉斬白蛇,無以暢其靈……定國不酣飲一斛,無以決其法”,就是說,皇帝堯舜、聖人孔子、漢高祖劉邦,這些辦成了大事的人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喜歡喝酒,你曹操不帶領我們好好喝酒,這國家就治理不了。這舉動可給曹操氣壞了,最後終於讓曹操逮著個機會,把孔融全家殺了個乾乾淨淨!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第三位:曹操至交,丁衝!

說起丁衝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他在三國中的戲份並不多。但實際上,他是曹操身邊的紅人,早年就曾跟隨曹操創業,在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時候,丁衝就大力支持曹操上位,算是曹操的親信。但丁衝也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嗜酒貪杯,而且貪得特別厲害。相比孫權和孔融,丁衝的嗜酒更加慘烈,因為史書記載,他是最後喝酒喝到腸穿肚爛,活生生痛死的!按照現在的角度看,丁衝很可能是喝出了胃出血掛掉的,實在是細思極恐!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第二位,孫權之孫,孫皓!

孫皓,東吳的末代君主。他爺爺孫權好酒貪杯的缺點完美的遺傳給了他。但孫權在位的時候,貪杯並沒有誤國,孫皓就徹底完蛋了,不但貪杯,還耽誤了國家大事。據說,孫皓喝酒十分恐怖,每次宴請群臣,每個人都必須喝酒七升以上。七升是什麼概念?現在的啤酒一瓶也不過是500毫升,換算成今天的單位,每次陪孫皓喝酒都要14瓶打底!而且喝酒的時候,孫皓還會專門安排監酒官,誰沒有喝到量或者裝醉,就會嚴懲;如果有人酒後亂說話有不敬之詞,直接砍死!所以說,後來孫吳基業敗壞在孫皓手中,實屬正常!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第一位:酒缸轉世,鄭泉!

這個人當選三國酒鬼第一人,必須當之無愧。這大哥主業是三國孫權部下的一個小官,副業也是個酒桶。雖然這人名氣不大,但事蹟相當輝煌。據說鄭泉平生最大的心願就一個,叫“願得美酒五百斛船……反覆沒飲……酒有斗升減,隨即益之,不亦快樂!”意思是他希望自己能有一艘裝著五百斛美酒的船,自己可以隨時隨地敞開了喝,而且最好這些酒怎麼喝還都不少,喝二兩補二兩、喝一斤添一斤,自動免費續杯,永遠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狀態!話說鄭泉喝了一輩子大酒,到死也沒喝夠。《三國志》記載,這大哥臨死前就交代給家人一件事,要求“必葬我陶家釀酒燒缸旁,庶百歲之後化而成土,幸見取為酒壺,實獲我心矣。”死了以後把我埋到做酒老陶家酒缸旁邊,等幾百年後爛成泥了,你們再把我挖出來,和著別的泥燒成酒壺,以後天天裝酒,這樣我死了也心滿意足了!喝酒喝到這地步,就問你們服不服?!

三國時期五大酒鬼,張飛排不上號,孫權和孔融倒是榜上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