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平堡黃河吊橋位於甘肅省靖遠縣平堡鎮烏金峽口西端黃河之上,被譽為“中國農民第一橋”的平堡黃河吊橋。平堡黃河吊橋是1967年3月始由當地農民自發籌資興建,依靠國家支持和附近廠礦企業的幫助,於1970年3月21日建成通車,是黃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吊橋。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橋身全長192.4米,兩端由高15米的索塔拖起粗壯的鋼繩形成弧形,主為加勁式鋼桁架結構,主橋一孔跨度130米,另有引橋3孔,橋面淨寬4米,兩邊是0.8米寬的人行道。平堡吊橋連接黃河兩岸,可謂天塹一架變通途,抬眼望去,似長虹臥波,蔚為壯觀。

建橋緣由

過去,這裡還是個自然村,人在南岸,地在北岸,人們每天下地幹活,必須渡過黃河。但是一道黃流猶如天塹,阻隔著南北的往來,老百姓為此所困,苦不堪言。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歷來以羊皮筏子、小木船擺渡,直到20世紀50年代後改為鋼絲繩扯船。但是,過河翻船的事故屢見不鮮。曾在清代乾隆年間,群眾到北岸的剪金山趕廟會,由於眾人爭先上船過河,人多超重,船行至河心時翻覆,致使150多人溺水而亡,造成了令人悚然的災難。據粗略統計,建橋前的十七年中,僅在汛期因生產渡河而發生的翻船事故就達十八次,平均每年發生一次。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社會影響

這也是黃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吊橋。通車後,先後有十一個省市和地區的人來到這裡,臨場參觀,並索要圖紙,以資仿照。平堡黃河吊橋的建成,實現了當地老百姓多年的夢想,結束了平堡人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擺渡過河的歷史住條件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修建黃河吊橋的起由,來自當地一位農民突發的幻想。1965年,在白銀公司露天礦為生產隊積肥的平堡農民,看見堆積很多的廢舊鋼絲繩,他突然想著要是將這些鋼絲繩連接起來,兩端固定在黃河岸邊,鋪上木板,建成一座供行人和架子車行走的吊橋,或許是可能的。於是,他將自己的想法告知鄉親,並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同時也得到礦山負責人的支持。就這樣,平堡人自己建橋的行動開始了。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1970年4月27日,大橋建成竣工,實現了平堡人“中國農民修大橋”的願望。5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典禮,參加祝賀的群眾共達3.35萬人。在深達2.7米的黃河邊用砂土、麥草、塊石加築圍堰時,每個班400餘人,不分晝夜,埋頭苦幹。關鍵時刻,動員全村莊所有青壯年勞動力4000多人,投入工地輪流作業。由於沒有機械設備,群眾便用土辦法自制鉚釘模具,在土鍛爐上用大錘打製大小鉚釘2.4萬多個,在鋼件上鑽孔共6萬多個,加工連接鐵件3千多片,其工作量以及架橋的工程難度可想而知。

靖遠縣農民伯伯,建造了中國第一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