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高考分數不理想,是二本還是復讀?

高考分數不理想,是二本還是復讀?

隨著大批學校合併和取消三本院校,報考的本科志願就只能在一本和二本之間選擇了。三本院校的消失,本質是有利於原在三本院校範圍的獨立學院、民辦學院的招生,對考生來說還是要看所在省的位次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但對有些考生和家長來說,本來能上二本的分數和原三本的學生放在一個批次,原先的院校差距消失了,擔心將來就業市場會更加惡化,心裡多少有點接受不了。

小編因工作原因,接觸的考生和考生家長比較多,今天就遇到了糾結的一家人。

老李,考生父親,鄭州一國有企業職員,耿利,考生母親,同樣是信陽一家企業員工,小李,就讀於信陽一所重點高中,文科,因高考發揮欠佳,離今年一本差了23分,這令對小李寄予厚望的父母受到不小的打擊。

“根據幾次模擬考試的情況,本來以為能超過一本線30分的,沒想掉到二本里了,”耿利說,“昨天晚上分數出來後,我們全家幾乎一晚上沒睡,討論到快天亮,孩子他爸的意思是能走就走,明年不知道又是什麼情況,我是堅決讓孩子復讀,明年必須考上個211學校,不然就是畢業了也沒出路!”

“二本也是本科,都想上一本,那麼多二本、專科的學生就一定比一本的差?選個好專業,將來可以打工,也可以創業,怎麼會沒出路?”老李平常沉默寡言的,一說起來報志願的事嗓門不由自主就高了起來,“再說,誰能保證明年一定就能考上一本?考上211、985?萬一考不上,孩子不是又耽誤了一年?”

作為當事人的小李,一臉的疲憊和無奈,“是走二本還是復讀,我現在也很糾結,爸媽說的都有道理,我也對今年自己的成績很不甘心,想復讀一年再拼一次。”

老李一家的情況相信不是個例,每年都有考生在是“走”是“留”中掙扎,兩種選擇都有道理,也都有風險,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的。每年高考過後,網上都會出現大量的討論分析帖子,似乎都有道理,讓人越看越拿不定主意。

小編和老李家也算較為熟悉,特別是對小李的學習情況也有所瞭解,所以,當老李一家徵求我的意見時,我主要說了以下幾點:

1.首先,要分析孩子具體的學習情況。高考不理想是真的沒有發揮好還是以前對成績的認識有偏差?高考這麼多年了,試卷出的是越來越有水平,是能夠對一個考生的學習水平作出公正評價的,所謂的“發揮失常”是真的“失常”嗎?如果確實是因為考試那幾天有意外情況影響了最終的成績,那復讀就是給了你一次“糾錯”的機會。

2.究竟是哪些科目影響了最終的高考成績?語文、英語、政治、文綜?在學習效率上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努力+方法=效率,努力程度不夠還是方法有缺陷?如果決定復讀的話,針對過去的一些不足需要怎麼改進?

3.想清楚了以上兩條後,要看孩子自己有沒決心和毅力做好“再受一年苦”的心理準備,家長能不能給予孩子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畢竟復讀在心理的折磨比身體上更大,去網上搜一下,有關復讀的二戰吧、三戰吧、甚至四站吧、五站吧,裡面的帖子都是一把心酸淚啊,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最終會被壓垮。

4.以後的就業出路,“雙非”和二本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受到歧視是客觀存在的,在發展平臺上會有很大差距,而且這種起點的差距類似社會學裡的“馬太效應”,會在以後的道路上越拉越遠而不是相反。所以近幾年復讀考生越來越多,甚至在有些211、985院校裡,一個宿舍的同學一半都是復讀生。當然,肯定也有二本或“雙非”院校的畢業生“屌絲逆襲”成功,知名高校畢業後也不一定都能成為行業精英,但是個別不能代替一般。

每個考生背後都是一個家庭,這樣的故事可能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如果發生在你或者你的朋友身邊,你會給他們怎樣的建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