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在成都聽到的都是四川話,而在武漢聽到的都是普通話?

聽到鄉里話就腦殼疼


那很簡單,這種現象一針見血地說明了,武漢是全國城市。而成都,只是盆地城市!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武漢作為全球第一大城市,也是亞洲重要的國際化大都會!武漢的人員商貿往來非常頻繁;加上武漢又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武漢又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商貿流通中心。武漢又是中國的工商業中心,企業總部之都。這一切,都要求必須說普通話!

十二省通衢,亞洲之心,中國底特律,東方芝加哥,四大名鎮,四大聚。無不說明了武漢在整個國家大局的重要性。武漢,其實是在很多領域扮演著中國第二首都的作用。

武漢大量的大學生,開明的媒體,南來北往的人員,輻射全國的交通流通,加上武漢人的素質胸懷眼光視野,都使得普通話在武漢作為第一的工作語言。武漢不是沒有方言,而是武漢的地位和作用使得方言邊緣化。

而成都,給我們的印象,無非就是盆地,無非就是休閒之都,慢城。甚至,成都周圍都是窮鄉僻壤,窮山惡水。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所以,成都在國家大局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是典型的自成一體的小格局。

成都既不是重要的商業物流交通商貿科教中心,也不承擔國家大局中的種種職能。所以,成都人,自己過個小日子就行了。所以,成都人最沒有追求,最休閒,最浪漫,婚外情在這裡也非常流行。

對於種種這些,成都人說四川話,完全足夠了!搞個婚外情說個四川話還更親切一些。


武大東湖


武漢人說普通話居多的主要原因:

1.以前只是外地人多,現在外國人也多

2.大學高校多,學生多,同學之間天南海北,用普通話溝通利於交流。而武漢街頭巷尾的小販也習慣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個成功的商販往往掌握著全國各地十幾種方言,誰來看兩眼都是他老鄉,送上親切的家鄉話,不買點東西你都不好意思走了。但畢竟不成功的商販居多,那面對龐大的外地人和大學生客戶群,也只好用武漢的彎管子普通話伺候著了。

3.學校教育,記得我讀書那會兒,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必須說普通話,為此來開過幾次家長動員會。潛移默化,一旦到了正式場合,總是不由自主地說起普通話來。

4.武漢人也聽不懂武漢話。這是個什麼意思呢?原因在於今天的武漢已經不是昨天的武漢了。首先湖北省各地有很多方言,彼此之間還是有些區別的。而老武漢市呢?只有漢口(江漢區江岸區礄口區)武昌(武昌區洪山區青山區)漢陽,其他統稱郊區。新武漢加入了以前的黃陂,新洲,蔡甸,江夏,沌口等等共13個轄區。而這裡面新建城區我不太瞭解,但蔡甸有蔡甸話,黃陂有黃陂話,新洲有新洲話,江夏有江夏話。所以造成了武漢人聽不懂武漢話,為了不鬧笑話,就只好多說普通話了。

5.用武漢話來形容武漢話捏,就是說話愛帶渣子。不熟悉的人聽到了,容易引起誤會。武漢市之前數次評選文明城市都棋差一招,痛定思痛之後,政府也是鼓勵大家多說普通話,維護好外地朋友對武漢人的第一印象,相信服務行業,醫療行業,比如醫生護士,的士司機師傅等當時都是收到學習通知了的。

大致如此,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關於重慶方面,因本人不熟悉山城人文歷史,又懶得百度,故略。


竟天擇


1,為什麼在成都聽到的都是四川話:

因為四川人不喜歡說普通話且以說四川話為驕傲,就像主持人謝娜,是不是會說四川話,因為四川話是特別生動、機智和幽默的。隨著社會發展,且四川方言詞彙仍然非常豐富。還有不少四川方言詞彙如雄起、下課、勾兌等,因其獨特的表現力,已在全國廣為流傳。  

再看看這位成都人對成都人不喜歡說普通話說四川話原因的看法
本人成都人,從小到大生活在成都,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或者說幾乎不)使用成都話。個人認為成都人不喜歡說普通話有如下幾個原因
1:川話口音,椒鹽普通話反而影響雙方理解在成都,你會發現一部分人的普通話水平其實相當差,不僅是平翹舌、鼻邊音、前後鼻韻不分的問題。一部分成都人說普通話時,只是簡單照搬普通話的聲調,並沒有按普通話應有的語流語調及發音規範==身為成都人,有時聽到這種普通話也是很累的
2:開放時間較晚,和外部溝通較短。作為西部內陸城市,成都真正的開始與中國其他省市溝通也就是這10餘年西部大開發的事情。相對於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成都與各地的溝通交流的時間較短,整體川內對於普通話的需求並不高。拿數據舉例,在2017年春節,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空城率均達到百分之50及其以上。其中過節返鄉的人口中,大部分都是外出務工人員。 而成都卻並未上榜。相較於其餘這些城市,成都這座城市對於普通話的需求就沒那麼大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話的使用頻率可能遠低於四川話。

3:同屬北方語系,基本互通四川話和普通話都屬北方語系,和普通話的差距較小,一定程度上可以互通。這也使得川人學普通話的需求並不高。總而言之,川人不愛說普通話,確實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

2,武漢人為什麼說普通話

可以理解成武漢人覺得說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一大表現,我一個侄子是武漢人,他從小就說普通話,因為從幼兒園裡老師教的就是普通話,爸爸媽媽也是說普通話,至於他的爺爺奶奶說武漢話,但他還是不怎麼會說武漢話,他與人交談都是說普通話。其實在很多地方,小孩上學就規定用普通話交流和學習,我一個同學河南新鄉的,她就說她從小就說普通話,他們那方言和普通話很像。


下面是一個武漢人對自己不說武漢話說普通話的觀點

首先我想聲明一點,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伢,除了跟父母講武漢話之外,如果我不確定對方是武漢人的情況下我不會講武漢話,我平時會講英文和普通話比較多,為什麼?首先,語言是用來溝通的,溝通的目的是以最精煉和最簡單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而不是複雜化,而說普通話或者世界上更為通用的語言可以讓溝通過更容易一些。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我覺得香港做的很好,雖然大家也都講廣東話,但是如果你將普通話或者英文對方也會一樣的應對。老實說,我很BS樓主的地方保護主義,在不確定對方是武漢人的情況下,沒有必要說一種讓對方也許無法理解的語言,讓世界先接受你,那麼你先適應外界環境好嗎?中國人的素質和修養不是一天可以提升的,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綜上,出現這種現象是和各地地理位置的科教文衛發展和家庭教育觀念相關的


二土的笑料小黑屋


1.因為四川話聽的比較順耳親切,外地人人都能聽懂,很多人覺得四川的調調很有意思,都會不自然的模仿,(比如帥鍋,來耍一下子嗎),就像東北話一樣有喜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陌生人談話也比較親切,不尷尬。

2.武漢外地人比較多,在武漢畢業的大學生有100萬之多,他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口音各不相同。只有普通話比較方便交流。即使排除大學生,湖北集一省之力發展武漢,吸引大批外來務工人員。即便是一個湖北,不同區域口音各不相同。湖北東南方向的咸寧一帶說話非常難懂,湖北西北人聽不懂湖北西南人的方言。同在武漢只能普通話。而四川話在四川非常統一。在武漢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城市,目前有1000萬人口,未來目標人口達到2000萬,這增加的一千萬人口,更多的是吸引武漢之外的人遷入武漢,相對而言武漢本地人不多。

3.武漢話並不是那麼親切,也有個別生僻字,外地人不懂,如果兩個人說武漢話大些聲音 你在遠處會覺得吵架,不適合陌生人之間交流,當然兩根武漢人在一起,肯定會說武漢話。


持範


有些回答就扯淡了,省會城市,除了省會本地人,哪個外地人不多了?

非沿海省會城市,往往經濟是全省最發達的,會吸引省內和周邊鄰近省份的大量外地人來工作,武漢如此,成都亦如此。說武漢比成都外地人多,純屬扯淡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四川及其周邊省市的方言統一,湖北全省的方言不統一。

四川省內,除了少量少數民族地區,方言基本上是統一的,就算有口音的差別,但是基本上不存在因為口音有差異導致無法溝通的問題。哪怕雲南昭通、曲靖的人到成都,不用普通話也能勉強溝通,說慢一點兒、少說一點過於方言的詞就是。陝西漢中、重慶、貴州遵義,不用說了,哪怕凱里這些地方,四川方言也只是轉換口音的問題,不存在很難聽懂的事情。看看四川方言覆蓋有多廣,甚至連湖北恩施那邊,方言也是接近四川方言。以前在廣東遇到恩施人,說四川話完全是能溝通的。

反觀湖北,武漢話我不知道覆蓋有多遠,但是從我瞭解的來說,與恩施,與襄陽這些地方的方言相差非常大。以前在廣東,遇到很多湖北人之間,都是用普通話溝通的,因為方言不統一,各自說各自的方言比較難聽懂,不是湖北那邊的人,不瞭解具體方言是怎麼分佈的。

其實最極端的例子,應該數湖南人,特別我聽一郴州的人說的,他們別說一個縣,就是一個鎮,就有很多種方言,甚至不一個村的方言就不一樣。對於重慶四川這邊方言極其統一的地方的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他們那裡,到鎮上趕個集,都說普通話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怎麼去學去聽別的方言,普通話溝通,省事多了。也許老一輩還是少說普通話。反正我接觸到的湖南人普遍普通話都不錯。

武漢作為省會城市,肯定會吸引大批量各市縣區的人到武漢工作學習,方言的不統一,自然會讓武漢本地人和非本地人之間用普通話來進行有效的溝通。現在大家都至少初中畢業了,普通話基本上都不困難了。

四川方言地區,普遍都不喜歡成都口音,男的說話都娘啊,但是一絲都不影響彼此間的溝通,為什麼要說普通話?

真正的非本省的外地人,不管在武漢在成都在重慶,其實都不太多。又不像沿海經濟發達,能吸引大量內陸人去學習工作。


沒了記憶2016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情不自禁地想去提筆作答,而且感觸良多,因為我見證了武漢在這方面的改變。

我們來分析一下你的問題,你其實是想問為什麼在成都一直聽到人們都在說方言,而武漢現在卻更多人在說普通話,側重點在於成都未變,而武漢在變。那麼我們就來從成都與武漢各自的角度去剖析其中的緣由。


一、成都為什麼沒有改變,大多數在成都居住的人們如今依然操著方言在與大家交流,以下在我看來是主要原因。成都話與綿陽話,資陽話,宜賓話,甚至是雲南話,貴州話,一樣都屬於四川話系列,且口音變化不是特別的明顯,實則是屬於同一種口音,使用人群廣泛,這種受眾面廣的口音在成都人心中已經具有很難撼動的地位,固然很難改變了。


二、武漢為什麼改變了,大多數在武漢居住的人們如今基本都在用普通話與大家交流,其中也是有原因的。相較於20世紀,相較於改革開放之前,如今的武漢更加地兼柔並蓄。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一萬多個工地同時開工,讓現在的武漢更加具有包容性。一些影響觀瞻的市井文化在今天的武漢已經很難看到了。就算是菜場賣菜的大媽即使本來不會講普通話,遇到操著普通話的客人也會憋著漢腔去講充滿漢味的普通話,去適應大家,由此可見城市面貌的改變可見一斑。說武漢話的人為什麼需要去講普通話?因為武漢周邊語言差別太大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都是不同的語系,而作為華中最大都市的武漢南來北往的客人絡繹不絕,很多不同地方的人到武漢定居,因為武漢的地理位置離這些地方都不遠,只有普通話才能讓大家融合,不然有些人根本聽不懂。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希望我的回答還算中肯,能夠解答你的部分疑惑。如果覺得我寫的有兩分道理,那麼我們互粉吧!


就事論事的怪咖


題主的印象是正確的,我居住在武漢,成都也經常去,確實感覺成都人相對更喜歡說方言,而在武漢,漢口本地方言還是佔主要地位,但洪山區和武昌相對來說幾乎已經是普通話的天下了。


造成這個原因的關鍵在於二點:


一,武漢和成都外來人口的來源地不同。

二,武漢成都外來人口的語言結構



我們先看武漢


武漢常住人口2017年為 1089.2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53萬,還有236萬人大多是外來流入人口,而值得注意的是,武漢有幾十所高等院校,武漢的戶籍人口中還包括了近百萬的在校大學生,而這些在校大學生裡大多不是武漢本地人。


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有發現,當時全市人口中本省其他地區流入73.39萬人,外省流入24.93萬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外來人口已經超過230萬,武漢作為人口流入地區,流入人口中省內其他地區佔多數比重,省外流入人口則主要來自河南和湖南。

所以武漢的外來人口加上外地大學生,很實際已經超過300萬,其中大約3/4是本省人,而1/4為外省居民,主要來源地為河南和湖南。


我們再看成都

成都市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數據,其中成都常住人口為1604.4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為1152.81萬人、戶籍人口為1435.33萬人、流動人口為619.29萬人。


但成都的流入人口來源地 相對武漢要集中得多,來自四川其他地級市州就佔據了接近85%,只有15.66%來自省外,而且主要來自重慶。(資料來源:《關於成都市外來人口管理現狀的調查研究》)




最後,我們還要看到,湖北的各地方言多元性高於四川,武漢話即使在湖北省內也不是主流!!!所以乾脆大家都說普通話了,哪怕是武漢本地人。


相比之下,成都人所說的成渝片方言,幾乎佔據了四川的半壁江山。。所以從效率上來說,都學成都話是最方便的!



閉家鎖的紅楓


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從地理位置看,四川自古就有蜀道難的說法,也就是進四川相對比較難,整個四川的人口流動大部分還是內部流動,人口成分較少受外界的影響,雖然川渝地區各片說話口音略有區別,但語調大致還是一個方向,語言語境較純粹,川渝境內人們交流都不存在問題,大致上可以稱這個語言叫四川話,省內的人到成都大家都說四川話,溝通不存在障礙,有了這個基礎,成都人說四川話就很容易理解了;武漢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說法,人口遷移比較頻繁,湖北省境內各個城市的方言省內的人很多都聽不懂,地理位置緊挨的城市說話也不一定相互能懂,甚至在武漢內還可以區分漢口、漢陽和武昌的武漢話,也就是說武漢話實際受外來影響更多一些,而本省內的人來武漢就業的人因為語言障礙說普通話就成為最簡單有效的溝通方式。成都和武漢都是省會城市,都是省內人口流動的聚集地,地理位置帶來的語言環境是各自說話方式的直接反應。

2、從社會發展看,四川話內部互通度較高,使用的地區包括川渝等地以及雲貴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眾多,由於經濟及交通的快速發展,很多四川人除了把美食帶到全國各地,也把四川話帶出了川渝,加上四川話除了聲調不同,會普通話的人大致上還是能聽懂四川話,所以四川話是有這個群眾基礎的,成都人講四川話不會影響外來人口的交流。而武漢除了大量來務工的外地人以外,還有100多萬高校學生,本地人也不可能都聽得懂來自五湖四海的方言,所以勢必要找一個便於交流的方式,用普通話就很自然而然了。

3、從語言發展趨勢看,上面說了很多四川話的高度一致性導致了大家都來說四川話的文化氛圍,這樣強勢的語言由於人口眾多,再加上四川話本身就很有意思,好懂好學,所以得到了推廣和發展;而武漢,說實話,以前在中國能夠叫‘大’的只有大上海、大武漢,所以老武漢人和上海人有一樣的毛病就是看不起外地人(雖然我也是武漢的),特別是省內的外地人,很多省內到武漢的人為了避免歧視,一般都說普通話,隨著人口的遷移和武漢的發展,武漢話已經越來越小眾(上海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二十年前你說武漢話還有優越感的話,現在一般的場合你不說普通話會非常不好意思。

最後,語言的應用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哪一種語言得到應用和推廣是看它對環境的適應性,四川話接地氣、使用人口眾多,所以成都人講四川話;武漢話說的人少,自然在武漢就會用普通話交流。


士不鬥三


在成都呆了4年,對於成都人的這個習慣,有時候,吃四川火鍋,如果旁座由四川客人說著川話,感覺尤其有氣氛,有感覺,對於這個話題,也深有感觸。

1 成都的開放程度不夠

成都朋友不要不樂意,一個城市的開放程度越高,本地人員來源越多元,普通話的普及程度也會越高,以廣州為例,本地人比例跟成都差不多,但是外地人比例越來越高,並且天南海北的人都會有,一些廣州本地的朋友,閒聊中會說,10年前大家在辦公室都是說粵語,現在基本都是普通話,一方面國家要求普通話辦公,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開放程度,城市現代化程度的提升。外來人口多了,天南海北的人都有,您一口粵語,這交流的難度不低於外語,經濟要發展,需要普通話這個重要的溝通工具。我碰到過一些四川本地政府客戶,見面、電話都是一溜的川話,雖不排斥,但確實不太利於溝通工作。

這方面,武漢作為九省通衢,開放程度、開放需求顯然是高於西南一隅的成都。

2 成都人的小小傲嬌

成都人有一點小小的傲嬌自信,方圓千里,西南首府,何等地位?重慶人以前是四川的第二城,都被成都壓得死死地,這幾年直轄了境況才得到好轉,更不用說綿陽、南充等,成都人的地理自信,千年歷史,讓他們對四川話更為執著。

這個其實武漢也有,不過顯然沒有川人更為執著。

3 川話易懂且特色鮮明

四川話跟粵語、江浙話、閩南話一個區別是前者容易聽懂,就算不是本地人,接觸一段時間後,川話的理解難易度是遠高於後面幾種方言的,並且川話較為幽默,很有特點,想必看過電影如《瘋狂的石頭》、《讓子彈飛》的朋友也能體會到。

武漢話有特色,但是目前還比不上四川話,後者的受眾更多。

最後說一句:成都10年以來變化巨大,原來是西南人才聚聚,大家基礎相同,川話就足以應付溝通,現在越來越成為全國人才的聚居地,也越來越有國際範,相信不久的以後,成都人的普通話會用的越來越多,也讓天南地北的新成都人生活的越來越巴適。


怒海狂鯊


為什麼非得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說普通話?難道說方言就難登大雅之堂嗎。

現在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基本上都能講較標準的普通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心情、狀態和情緒是普通話無法去表達的。正是方言的存在,才讓人與出生地有了牽絆和心靈相通。如果一個人無法真正融入一個地方的語言環境中去切身思考,那麼這個人很難感受到當地人文風俗的特點。

現在如果80後家長,從出生就教育孩子說普通話,一句家鄉話都不教(在學校裡肯定都是說普通話),那麼這孩子上了大學到了外地,在任何地方他根本無法感受到鄉音的親切。

語言帶給人的不僅僅是一種溝通方式,而是一種烙印。從孃胎裡到你家鄉人文情懷賦予的腔調。如果你嫌棄這種烙印或者你覺得說家鄉話丟人現眼,我沒意見。當然對於工作交流或者禮儀接待,成都人在面對對方說普通話時,也一定會說普通話的。

武漢話也蠻好聽的,希望能夠傳承下去。至於普通話,只是現代混跡社會的必備技能之一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