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美女一直是令千古男性最神魂顛倒的可愛尤物,讓人神往而留戀。自古以來,在筆者印象中,春秋戰國時的西施倒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美女。可惜,從來紅顏薄命,如此傾國傾城的女子,也不過淪為帝王懷中的玩物罷了。“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這是杜甫對佳人的深刻闡述,令無數文人充滿遐想。但是,佳人命薄,在戰爭年代,不管她是閉月羞花,還是沉魚落雁,也終究逃不過命運的魔掌和權力的擺佈,西施則是最典型的一位。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要了解西施何以為典型,我想應該首先了解她的家境和出身。在現當代,都市美女一般都和化妝有關,霓虹燈下臺上的美女,看上去不少光鮮亮麗,格外動人,但大多臉上塗了一層薄薄的胭脂水粉。就連報考藝術學院的高三畢業生,也都是濃妝出場,花枝招展,其美貌更多的卻是雕飾所帶來。而古典美女西施,她卻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西施的名字最開始並不如此,而是叫施夷光。她家世世代代居住苧蘿村,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省諸暨市境內。當時,她住的鄉有東西兩個村子,施夷光因為住在西村,所以被叫作西施。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史料中記載,西施的父親以賣柴為生,母親則在家浣紗。這樣平常的農民家境,要想穿上好衣服,買優質的化妝品,繫上精緻的圍巾,是萬萬不可能的。儘管西施家境貧寒,但並不影響西施的天生麗質,傾國傾城。後世曾有文人根據西施之美,編造了一個傳說,那就是西施是珍珠的化身。傳說稱,嫦娥仙子有一顆明珠,自己對其十分喜愛,常常和仙女們一起把玩。平時她出差時,便命五彩金雞日夜守護,生怕丟失。作為手下的金雞對明珠更是十分喜愛,由於它身份低微,不能像嫦娥那樣放在手中把玩,於是心生一計,趁嫦娥不在宮中時,便偷偷將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宮後面的隱蔽處悄悄玩賞,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哪知出了意外,金雞一不小心,明珠從她口中掉下,從月宮一直滾落,直接飛入了人間。這一下闖禍了,金雞不知所措,它為了逃避責罰,只得逃離月宮,希望到人間去找回明珠。回宮之後的嫦娥得知明珠丟失,非常生氣,便急命玉兔去追趕金雞。玉兔穿過九天雲彩,一直追到浙江諸暨浦陽江上空。這時,浦陽江邊山下剛好有一施姓農家之妻正在浣紗,忽見水中有顆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撈,明珠卻像長了翅膀徑直飛入她的口中,並鑽進腹內。施妻從此有了身孕,16個月之後也不見分娩。一日,一隻五彩金雞從天而降,停在屋頂,頓時屋內珠光萬道。這時,施妻竟突然生下一個光華美麗的女孩,取名為施夷光。金雞與玉兔看到這情景,也沒了辦法,只得回到了月宮,接受嫦娥處罰。自此故有“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之說。  

當然,上面提到的故事僅僅是神話傳說,不值一信。不過,有史料卻這樣記載,民間少女西施當時確實漂亮,她美得令男人一步三回頭,令女人羨慕嫉妒恨,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東施效顰”。由於施夷光住在西村故被稱為西施,在東村也居住著一位女子,可惜這個女孩並不美麗,反而異常醜陋。雖然長得醜,但東施卻沒有自知之明,總想效仿西施的一顰一笑,希望自己也能美麗動人。比如《莊子·天運》中就記載:“故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裡。”翻譯成白話就是:傳說西施由於有心絞痛,在村裡病發時會捂住心口緊蹙娥眉,同村醜女東施見到西施發病時的神態認為很美,此後也在村裡捂住胸口皺眉。是的,這個醜女見了西施皺眉時很美,卻不知道西施為什麼而美麗,她以為學習西施的模樣,自己也會變美,可見其是自欺欺人也。史料還記載,東施的醜在當時家喻戶曉,有妻兒的男人見了她,則會厭惡地拉著妻兒就跑。

  年輕的西施常常在溪邊浣紗,婀娜的身姿,輕柔的細紗,純淨的溪水,三者融為一體,令人心馳神往。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對西施的美貌痴迷,專門乘船到浙江省諸暨市去尋找西施浣紗的遺蹟,希望可以在溪水之畔找尋到西施的麗影,可惜佳人已逝,不復再生。李商隱對於西施的穿越之愛,也就只能寄託在他的詩篇之中。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越王為私利,獻上醉美人  

如果沒有戰爭,西施可能會是太平年代一位平凡的農家女子,她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美貌嫁給富裕的官紳之家,自此過上幸福而快樂的生活。她也可以一生居住在西村,與民夫為妻,成為永遠美麗的一枝村花。但是,她遇到了可惡的戰爭,遇到了越王勾踐與范蠡。從此,她的命運將不再由自己掌控,而是被當權者擺佈,這是一件多麼悲傷的事呢。  

當時,吳王夫差為父報仇,派兵攻打越國,橫行千里,一舉取得勝利,並將越王勾踐逼到了會稽山上。面對即將國破家亡的局面,越王勾踐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作為他最信任的謀臣范蠡這時出了一個計策,他針對吳王的好色,在越國遴選最美麗的女子進獻,希望通過“美人計”改善越國的處境。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於是,越王開始在全國海選美女,遠近聞名的大美女自然被選中。在海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段小插曲,此事後來還成了文學典故。當時,海選過程中,西施力壓眾人,成功名列榜首,成為越國“第一枝花”。被選上之後,西施很快就被送往越國首都進行訓練。  

在進京途中,西施之美驚煞眾人,他們爭相圍觀,造成交通堵塞,車輛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便將計就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亭樓,然後四處發文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一文。”告示貼出,全城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真是“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前來觀賞的市民排成長龍,為能一睹西施芳容,紛紛慷慨解囊,有的竟來回付兩三次之多,真是“一看傾城,二看傾國,三看傾我心”。數天下來,范蠡所得金錢無數。西施也在這時看到了范蠡的才華,對其仰慕有加,也為後來“西湖遊”一說提供了佐證。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到了京城的西施,便與另一位有名的美女鄭旦一同由專人加以教導訓練,練成之後便獻給了吳王夫差。有關史料上稱:“西施毅然由越入吳。”我想,這怕是個別的歷史學家在那裡無根據的揣測。作為正常的女子,有誰願意去敵國作別人的肉慾工具呢。  

當然,西施去了吳國後,相對來說比較幸運。由於吳王夫差的確喜好女色,又見西施美貌無比,對其十分寵愛。在吳國首都姑蘇,西施的生活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優逸、最受寵、最高貴的時光。而鄭旦可就沒西施那樣的待遇了。吳王為了厚待西施,便想方設法為她提供奢華的生活。史料記載,吳王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只為與西施在水中洗鴛鴦浴。同時,吳王夫差還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據稱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就專門為她築“響屐廊”,排列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舞蹈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好一派歌舞昇平的淫樂場景。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國破城淹沒,沉江魂蕭索  

然而,吳王夫差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曾經是打敗越國戰無不勝的雄主,當時領軍打得越王勾踐下跪求饒,還讓其當了幾年的奴隸。越王勾踐在最落魄的日子裡,居然還吃過吳王夫差拉出的糞便,幫助御醫探察吳王夫差的病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說不清,後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通過與民共苦,越國竟悄悄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還居然派兵攻打吳王報仇。吳國士兵驕傲無比,很快就被越國打敗,吳王夫差也成了亡國奴。清朝大文學家蒲松齡參考該歷史典故,還專門寫了一副鼓舞人心的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吳國的滅亡,使得西施的命運再一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從此不能被吳王夫差捧在掌心、抱在懷裡,也不能在水池中與夫差共洗鴛鴦浴,不能乘上青龍舟欣賞秀麗的風景,更不能與吳王夫差泛舟採蓮,騎馬打獵……等待西施的,將是掙脫不掉的可悲歸宿。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當然,也有史學家稱,西施早猜到了自己的結局。因為,她到吳國,其實就是當頭號色情間諜,目的是迷惑吳王,讓其沉湎於女色,忘記國政。吳國的軍事機密,西施伺機向越國傳遞,並挑撥吳國的君臣關係,特別是夫差與伍子胥的關係。夫差賜劍令伍子胥自殺,也有西施離間的功勞。因此西施是勾踐滅吳雪恥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就有楹聯雲:“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但是,無論是間諜,還是情慾工具,對於西施個人而言,卻是一個悲劇,因為等待她的將是被上層拋棄的現實。

  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吳國首都姑蘇城,也就是今天江蘇省的蘇州市,被奔襲而來的越國大軍攻破,吳國滅亡。春秋時大美女、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迅速沒入了歷史的黑暗之中。  

吳國滅亡了,西施卻被心狠的越王勾踐殺掉沉江。東漢范曄所著《吳越春秋》稱:“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去。”鴟夷,是皮革製成的口袋。不知是什麼原因,越國處死西施的手段,與夫差當年處死伍子胥的手段何其相似。這兩個所謂的君王,談不上仁義和友善,不過是心狠手辣的政客而已,他們發起的所謂戰爭,僅僅只是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和權力。  

西施被裝進皮革口袋投入江中了,至於她是被縊死後再裝進皮袋,還是活活被塞進皮袋投入江中,范曄未作交代。但是,既然西施被稱為越國滅吳的功臣,又怎麼會被如此殘忍地殺害呢?我想,越王勾踐這種為達復仇目的而使用美人計,他認為怕是過於下作,便要殺人滅口吧。自古有多少兵卒被當成工具與棋子,最終不都是兔死狗烹麼?  

當然,清代大歷史學家蔡元放所著的《東周列國志》則將殺死西施的責任推給了越王夫人。該書記載稱,越王勾踐早在范蠡將西施從苧蘿山載回都城時,就垂涎其美色,但為了雪恥滅吳,只好強忍色慾,忍痛割愛。而吳國已滅,夫差已死,大仇已報,他就可以大張旗鼓地把美女接回。但西施的歸來,非常明顯地威脅到了越王夫人的地位。雖然出身不高,但西施的美貌、貢獻,以及作為“戰利品”的分量都是不容置疑的,西施自然成了越王夫人的眼中釘,必須除之。畢竟越王夫人怕殺掉了老公的心頭肉,以後不好交代,便打出愛國的旗號,發表告老公及滿朝文武書:“這種亡國的禍水,還留著她作甚?”於是,她將幹掉情敵的行動上升到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不但越王無奈,滿朝文武也覺得有道理了。《東周列國志》畢竟是歷史演義,蔡元放先生又是清朝人,離戰國時代的時間太遠,所述故事雖然順理成章,但西施是否被勾踐的太太所殺,卻缺乏有力的史證,筆者也不太相信這一說法。  

戰國時的墨翟先生所說或許更可靠一些,因為越王滅吳後數年,又把國都遷至琅琊(今山東省諸城市),由於他們的時代相隔較近,墨翟先生對吳越爭霸的歷史當然更為清楚。他將西施之死與比干、孟賁、吳起並列,以證明他們都是因為過人的美德、才幹、長處而死,而西施的慘死,是因其美貌所致,從而正面揭露了暴君的虛假面孔,批判了獨裁者的可惡嘴臉。

  無論怎樣,歷史上的西施最終還是死了,她死得很悽慘、很悲壯,其美麗動人的身體隨風消失在茫茫的大江之中,但她的傳奇故事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文客多痴情,但信西湖遊  

然而,西施的死並沒有讓眾多文人騷客死心,他們基於對西施的傾慕,對美女早逝的遺憾,對弱者的同情,又創作出令人溫暖的動人文章。最早的記載來自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明代的胡應麟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出了新的說法,也進行了藝術上的“豐富加工”。他演繹出一個新的情節,那就是西施原是范蠡的戀人。范蠡生於楚國,出生在布衣之家,卻有曠世奇才。天才總是孤獨而令人誤解的。楚國人就把范蠡視為瘋子,意料之中,范蠡在楚國混得很不好。無奈之下,范蠡便邀好友文種一起離開楚國,東去越國,成為越國稱霸的最大功臣。但是,為人精明的范蠡發現越王勾踐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只能共苦,不能同甘,便又相約文種離去。文種不願離開成功的事業,范蠡就更名改姓,帶著漂亮的西施泛舟齊國。後來,范蠡到了陶地,醉心生意,經商有道,成為鉅富,自號陶朱公,成為天下最有實力的富豪。民間尊陶朱公為財神,還常常燒香祭拜。西施跟了范蠡這個名利雙收的大人物,後半生真是幸福快樂,常常泛舟西湖,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明朝另一位文學家梁辰魚也寫了一個劇本叫《浣紗記》。梁辰魚是崑山人,《浣紗記》是崑腔早期的奠基作之一,該劇開頭是范蠡遊春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鍾情,結尾則說兩人躲禍遠遁。當然前面也已經提到,在范蠡護送西施進京的途中,西施就被范蠡的才華所傾倒,心中也暗生仰慕。范蠡也曾交代:“我實霄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間。故鄙人為奴石室,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百世已斷之契,要結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歸正道。”此處很傳奇,居然稱范蠡和西施都是下凡的仙人,早在天上時他們就已經相戀,在人間他們只不過是久別重逢罷了。  

逃不過命運的西施:帝王懷中的玩偶,家境雖貧寒,婀娜又多姿


當然,有關西施與范蠡雙宿雙棲的說法在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就連唐朝大詩人李白也稱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宋朝詞人蘇東坡則寫得更為明白:“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兩位大文豪都認為范蠡、西施這對愛侶駕一葉扁舟,優遊五湖而逝。  

不過,總而言之,這終究是文學作品,只是文人們的一廂情願,並不能算作真實的歷史。但是,西施的人生傳奇卻永遠未曾被後人忘記。

  此時,筆者不禁感慨:如果西施沒有遇到范蠡與勾踐,那麼她或許終生在溪邊浣紗,以她的美麗和智慧,可能會成為歷史上民間秀色的典型代表,也可能會成為江南美女的代名詞。但遺憾的是,民女雖美,卻終究是弱者,永遠也抵不過政治。殘酷的現實將她拉進了奔騰浩蕩的歷史長河,從此成為一縷青煙,為天下人惋惜和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