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牛氣!金華這裡要在央視連播七天!有你熟悉的地方嗎~

新聞速報

本月底,由金華作家鄭驍鋒擔綱主筆的大型文化紀錄片《江河密碼》第一季《一脈錢塘》,將在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江河密碼》總撰稿人、永康籍作家鄭驍鋒表示,幾乎所有的文明都產生於河流。上善若水,智者樂水。

近日,記者對鄭驍鋒進行了獨家專訪,請他講述紀錄片背後的故事和家鄉情緣。

牛氣!金華這裡要在央視連播七天!有你熟悉的地方嗎~

《江河密碼》製作歷時一年,團隊全員超過一百人,並聘請著名文史作家、資深文化學者、民俗專家、文史紀錄片製作人參與。全程拍攝錢塘江流域的歷史掌故、地域文化、自然景觀。

播出時間————

2018年6月27日至7月3日

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每晚21:53

金華元素眾多

《一脈錢塘》系列片是通過沿錢塘江實地行走,從錢塘源頭開始,經衢州、金華、富陽等地至杭州灣入海口,深入沿江村鎮探訪,以歷史與人文的角度,深度解讀一條水系的文化基因。《一脈錢塘》共7集,以《出新安》《浙水南源》《三江口》《富春居》《吳越江湖》《運河之都》《錢塘問潮》七個章節,解析了錢塘江獨特的人文密碼。

牛氣!金華這裡要在央視連播七天!有你熟悉的地方嗎~

大型紀錄片的拍攝場景

鄭驍鋒告訴記者,金華元素主要出現在第三集《三江口》中,在4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將出現金華鬥牛表演、八詠樓、三江六岸、諸葛八卦村、蘭江、義烏雞毛換糖、東陽木雕、永康五金城、永康錫雕館……除了金華景色外,還有不少金華傳統的民間技藝。

特立獨行的江南文化

鄭驍鋒告訴記者,《三江口》這一集的主題其實是“突圍”。“金衢盆地的農耕條件其實並不出眾,但就是憑藉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我們從中突圍。”鄭驍鋒說,這其中最突出的兩個代表就是永康和義烏,分別成了工業和商業的代表。

《江河密碼》製作歷時一年,團隊全員超過100人,並聘請著名文史作家、資深文化學者、民俗專家、文史紀錄片製作人參與。全程拍攝錢塘江流域的歷史掌故、地域文化、自然景觀。鄭驍鋒就是永康人,去年8月30日至9月2日,《一脈錢塘》攝製組一行人來到永康,展開了為期四天的實地拍攝。他帶著攝製組深入永康五金城、錫雕館及芝英、唐先、石柱等鎮,先後拍攝了五金城、芝英鋼鐵市場、工坊街、半面街、小宗祠堂、峴口古驛道,以及篾匠手工藝人、非遺傳人打銅打錫、省級非遺“醒感戲”等諸多地方特色民俗文化,還拍攝了梅乾菜、肉麥餅等地方特色美食的製作,深度挖掘了永康五金工匠、地方特色手工藝和傳統地方文化。

鄭驍鋒告訴記者,他作為主撰稿人,更想表現的是一種特立獨行的江南精神,通過對錢塘江流域的拍攝反映出浙江精神。“在我心裡,浙江的江南文化是獨有特色,並不是大家印象裡的溫婉,更多的是雄性的魅力。”他說,浙江精神裡有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的一面,也有務實、隱忍、堅硬的一面,這些在金華人身上同樣有所體現。

想要為金華貢獻更多文化力量

鄭驍鋒出生於1975年,祖籍永康。他告訴記者,自己其實只是一名“半路出家”的寫書人。1993年,學習中醫藥專業的鄭驍鋒從金華衛校畢業後,便一直留在醫藥公司工作,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開始寫作生涯。

2005年,鄭驍鋒的第一本散文集《逆旅千秋》順利出版。從那之後,鄭驍鋒便開始專心寫作,真正地成了一名作家。“我感覺自己很幸運,不僅趕上了改革開放以後的第一波國學熱,而且在其他人學有機化學和微積分的時候,我選擇了中醫中藥,16歲就接觸到中國傳統文化。”他堅持每日讀書,閱讀量逾千冊,20多年的苦讀,成就了獨屬於鄭驍鋒的“文化苦旅”。

作為金華土生土長的作家,鄭驍鋒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歷史文化散文創作,著有《逆旅千秋》《本草春秋》《眼底滄桑》等作品。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多次擔任央視“探索·發現”“國寶檔案”等欄目的特約撰稿人,執筆《太湖畫脈》《帝國的黎明》《青田三章》等大型文史紀錄片。

這次《江河密碼·一脈錢塘》,他和欄目深資編導司慶輝合作,劇本創作時,他自然而然地從一個浙江人、金華人的角度,儘可能將金華獨特的人文歷史的元素,融入其中。

近期,鄭驍鋒主要在創作一部散文體中國通史《人間道》系列。鄭驍鋒告訴記者,他想要通過自己的筆,為金華貢獻更多文化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