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你知道嗎?抗過敏藥要換著吃

你知道嗎?抗過敏藥要換著吃

抗過敏藥物種類繁多

生活中,最常用的抗過敏藥是抗組胺藥,根據投放市場的時間和作用特點,分為一、二、三代。

第一代抗組胺藥,有撲爾敏(馬來酸氯苯那敏)、多慮平、賽庚啶、苯海拉明、異丙嗪等。雖然它們具有良好的抗過敏作用和止癢效果,但半衰期較短,一天需服用2~3次。

第二代抗組胺藥,副作用相對減少,幾乎無明顯的抗膽鹼能作用和鎮靜作用,常用藥物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阿司咪唑、依巴斯汀等。

第三代抗組胺藥有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副作用相對更輕。

此外,中藥也在抗過敏治療中發揮一定作用,比如甘草、五味子、麻黃、柴胡、熊膽、辛荑、黃柏、黃連、苦參等。

三代抗過敏藥各有利弊

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藥師孔繁翠說,抗組胺藥三代藥物各有利弊,患者要根據實際情況選購。

從藥效來說,以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為代表的第三代抗過敏藥物是首選。這代抗過敏藥物藥效較好,不會引起瞌睡、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對肝臟、中樞神經的損害也小。但價格較貴,目前每片五六元左右。

從實用角度來看,以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為代表的第二代抗過敏藥物最好。其副作用比第一代抗過敏藥物小,價格也比第三代便宜。

而對於第一代抗組胺類抗過敏藥,建議謹慎選擇。雖然此類藥物價格低廉,但其副作用較大,禁忌症多,長期服用後,可能引起口乾、眼乾、視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難等症,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腎功能較差者應慎用。

此外,不同種類的抗過敏藥物在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側重點不一樣。例如寒冷性蕁麻疹用賽庚啶效果好;熱性蕁麻疹用多慮平療效顯著;對於慢性過敏性疾病,應選用一些無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的藥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

吃同一種藥別超一個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藥劑科副主任石浩強表示,對過敏患者而言,抗過敏藥物可謂“救命稻草”,然而有時卻會出現服用抗過敏藥物後症狀未緩解,反而加重、遷延的情況。導致“越用藥越過敏”情況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首先是所選用的抗過敏藥物不恰當。即使患者出現相同的過敏症狀,過敏的原因與發病機制仍可能不同,所需藥物也各異,所以應進行個體化給藥。

第二大原因是患者長期服用抗過敏藥物而導致藥物敏感性下降或出現耐藥性,應更換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也可考慮採用聯合用藥。

第三個可能的原因是患者自身對所服用的抗過敏藥產生了過敏,從而加重或出現新的過敏症狀。這種情況以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最為常見。

長期吃一種抗過敏藥物容易引起耐藥現象,服用時間超過一個月,藥效下降,不能起到抗過敏作用。還有,抗過敏藥物都有毒性作用,長期服用,毒性作用發生“積累”,危害較大。因此,連續服用同一藥一個月以上的患者,應適當更換其他類型的抗組胺藥物。 據《快樂老人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